悦和幼儿园项目化课程系列研讨活动
项目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基础,以真实的问题驱动为导向,以持续性探究为中心,以整合性学习为特点,以可展示的成果为主旨的一种组织活动方式。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组织架构能力,交流与分享项目活动开展的经验与实施策略,悦和幼儿园开展了项目活动分享与研讨活动。
01
活动准备–游学探访
为了让幼儿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独特文化,在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过程中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鼓励孩子们在周末期间和爸爸妈妈们一起打卡图书馆、鼓楼、南塘老街、鼓楼、朱家小区、宁波博物馆、大棚基地等周边资源。
探访后,孩子们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和同伴分享,并大胆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形成了项目活动的雏形。
02
寻找支架–理论搭桥
教研组开展了《项目活动中的幼儿画像》的研讨,各班教师分析了资源的价值,追随着孩子的兴趣生成了不同的项目活动,对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合理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儿童画像,让我们的课程更有针对性,更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经验、体验和成长,更能促进每位幼儿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年级组内研讨
年级组开展了交流活动,教师们互相之间进行了研讨,交流幼儿的兴趣点和由此生发得到的新经验。
同时针对如何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合理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研讨。
03
家园浸润–经验提升
11月27日,悦和幼儿园开展了“项目背景下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朋友纷纷参与到各班的项目活动中。
大一班美术《皮影动起来》
大二班数学《有趣的车牌》
大三班数学《整理书架》
中一班美术《做个马扎吧》
中二班社会《挖水渠啦!》
中三科学《打造大棚》
小一班社会《一起来打“米鬼kuai”》
小二班美术《一碗好吃的汤果》
04
沉浸游戏–深度探究
功能室游戏活动
为使活动场地更宽阔、项目实施更自如,11月,各班根据班级项目活动需要预约了各个功能室,如中一班的马扎项目预约了美工室…
老师,请品尝一下汤果吧!
快乐皮影游戏
建造停车场
邀请春春老师来合影
马扎真好玩!
我用这个来做大棚一定可以!
户外自主游戏
很多班级由于场地受限无法在室内开展,为满足幼儿需求,我们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推进项目活动,引发幼儿更多的思考和探究。
挖水渠啦!
整理停车场
做个好玩的马扎
一起装饰大棚
05
开放展示–聚焦游戏
11月18日至22日,宁波市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来绿梅幼教集团跟岗实践。跟岗老师们走进悦和园区进行观摩学习,观摩了孩子们的项目活动功能室游戏。
甬江小镇游戏
老师跟我们一起玩拆客游戏吧!
快乐美工室
好玩的马扎,一起来做吧!
温馨书吧
烘焙坊游戏
06
项目活动–实施评价
教研组还开展了《儿童视角下项目活动的实施与评价》的研讨,老师们思维碰撞,积极发言,共同探寻项目活动的实施与评价方法。
07
项目汇报–复盘赋能
项目活动分享开始了。
小一班《一起来打“米鬼kuai”》
糍粑是一种传统的宁波美食,宁波话称“米鬼kuai”。小一班利用宁波本土资源,基于幼儿兴趣,以问题为导向,在活动过程中支持幼儿探究“米鬼kuai”、重复试错“米鬼kuai”的制作等活动,开展一场“米鬼kuai”的寻味之旅。
小二班《阿拉吃汤果》
在整个课程中以幼儿为主体,从寻汤果——看汤果——玩汤果引发出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全面认识汤果,和汤果开展不同的游戏、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正如我们的办园理念:悦纳差异、适性乃成的体现。这次班本课程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可以较全面的认识汤果,也是搭起了家园合作的桥梁,家长们也乐在其中,和孩子们一起去寻找汤果、做汤果、品汤果,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也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课程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孩子们在课程中,喜欢汤果,也潜移默化的增加了对宁波的喜爱,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中一班《创玩马扎》
基于孩子们对于马扎的兴趣,我们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开展项目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编织,一起办展。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自己小手的能干,深深感受到:自己动手,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孩子们也养成了废物利用将废旧衣物也运用到编织中,感受创玩马扎的乐趣。
中二班《水“道”渠成》
在户外自主游戏的沙水世界里,孩子们亲手挖凿水渠,过程中遭遇水流堵塞、如何引流等难题,都依靠团队智慧成功化解,意犹未尽的他们将目光投向菜地,想要建造灌溉渠。于是,新的探索开启,从规划渠道路线到挑选合适工具,从搬运材料到实际修筑,每个环节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在不断尝试与调整中,他们逐渐掌握了建造灌溉渠的技巧,不仅让菜地得到有效灌溉,更在这次课程故事里收获了满满的实践经验、合作乐趣与探索精神。
中三班《菜屋工程师》
整个《菜屋工程师》的项目化活动,我们一直以驱动型问题为切入点,在活动的行进中,我们班的小小工程师们从发现萝卜长不大的问题到去解决问题,尝试制作一个大棚。其中,孩子们从选材、对比、制作,再不断测试、优化,终于制作出了使用美观的大棚,并将大棚运用到我们的悦乐湾园地。在这个活动中,不仅开拓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协作能力。
大一班《“遗”出好戏》
从一张纸到双手操纵舞动小人,从一块布到可以上台演出的巨幕,从普通的童谣到变为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在皮影戏的项目中孩子们始终是愉悦、积极、不断学习进步。他们感受到每一次讨论、思考、调整,带来的惊喜和成就。通过皮影戏项目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科学思维、推理分析能力等,还加深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大二班《停车场改造记》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幼儿园操场东边一隅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儿童停车场”,那里是孩子们可以进行项目探究和动手实践创造的学习场,也是我们的户外课堂。在这小小的学习场里,引发了STEAM·探索项目中《真实问题驱动下,激发幼儿“源”动力——以大班“停车场改造记”为例》的有趣故事。
大三班《你好,书架》
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幼儿萌发了对制作书架的兴趣,产生了许多有关制作书架的问题。一个普通的书架却让班上的幼儿都参与了进来,他们热情高涨,回到家里也用各种材料做起了小书架。整个项目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自主投票、分组讨论、收集材料、制定计划、分工合作等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幼儿动手动脑,逐步探究并解决制作书架中的困惑和问题,助推他们实现脑海中的奇思妙想。
点评小结
刘懿影老师进行了点评:老师们能追随着孩子的兴趣及问题,生成不同的项目课程,立足本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资源。不论是大一班的皮影戏、大二班设计的停车场、大三班制作的书架,还是中班组的做马扎、造水渠、搭大棚,以及小班的美食之旅,都让我们看到了每时每刻的师幼互动。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倾听他们的想法,老师们时刻予着支持。
李佳怡老师点评:小班的课程以食育为主,都属于宁波传统文化中的特色美食,老师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们能够接触到的兴趣点切入,和孩子们一起探索课程。中大班项目活动有更多的操作和创造性,像皮影戏,犹如一个小小的舞台,孩子们在舞台上和角色一起互动与游戏,还邀请了客人老师一起参与,真是特别生动有趣。
陈春老师最后点评:我们的项目活动以孩子们的问题驱动,展现了孩子们的真实活动以及真实的感受。孩子们基于问题支持的项目活动,在游戏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又及时地去寻找新问题。在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快乐和幸福的。老师们的项目活动逐步贴近儿童、支持儿童的自主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通过本次项目研修活动的开展,我们将在思考中改进,在聆听中反思,学以致用。在今后项目活动的实施中,教师们定会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在基于幼儿经验链不断迭代、生发中,有效建构班级项目活动,提升教师项目活动开展的实践能力,实现从“活动”到“课程”的螺旋上升,发展教育生态化的品质!
-END-
让每一个儿童自在生长!
编辑:李老师
图文:全体教师
初审:娜娜老师
终审:春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