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课程故事
我刚刚感觉身上麻麻的,是怎么回事?
我也是,我刚才拉拉链的时候好像感觉有电。
上次,我碰到老师的手也有这种感觉。
那这是什么呢?
我知道,这个好像是静电!
>>>>>>
初探——静电是什么?
宝贝们对静电充满了好奇,师幼通过讨论将问题记录下来。
老师:你在哪里感觉到了静电呢?
李宥凡:静电有声音吗?
陈芊羽:静电有颜色吗?会是什么颜色呢?
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始寻找答案。
生活中的静电
拉手的时候
门把手
摸门把手的时候
寻找静电
根据已有经验,宝贝们开始寻找寻找静电会存在哪些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发现门的把手 骑的小车车上 上是有静电的。 也有静电耶!
>>>>>>
静电初体验
带着孩子们的问题,通过观看视频、集体探讨及分组交流,让孩子对静电有了初步的了解。
>>>>>>
玩转静实验“摩擦起电”
《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基本了解静电后,孩子们开始做起了小实验。
小朋友们找一找,班级里有哪些东西可以产生静电呢?
材料大集合
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静电现象,我们也可以来“创造”静电。孩子们从活动室里搜罗了许多的材料,准备进行实验。
小朋友们开始了自己的材料寻找之旅!
实验过程”
第一次实验
电吸纸屑:先把梳子在身上摩擦,再把梳子靠近小纸屑,小纸屑就被吸起来啦。
第二次实验
用力摩擦之后再次靠近
吸到更多的小纸屑啦
多种材料探索
新的发现—-“心电感应”
“心电感应”
和好朋友背对着背摩擦之后,将手指点在一起,静电就会会出现,好像心电感应呢!
记录实验结果
小朋友们在观察、探索、猜想的过程中,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在尝试多种材料后,通过记录的方式进一步分享、表达与验证了哪些材料能产生强静电,哪些材料不能产生强静电。最后,大家发现:原来通过塑料制品经过摩擦最容易产生静电,所以能顺利吸起纸屑。
>>>>>>
减少静电小妙招
妈妈告诉我可以涂护手霜,让手变的滑滑的就不会有静电了。
我知道要穿全棉的衣服。
如果梳头发静电了,可以把梳子放在水里一会。
我和静电有个约会
《指南》中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由生活中“脱衣服”的一件平常小事引发了一场关于“静电”的探索之旅,孩子们在观察、探索、猜想、记录、分享和验证的一系列探索中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对静电有了初步的认识,是孩子们自我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思力。
小小的静电有大大的本领。
还有许多的秘密等着小朋友去发现。
探索之旅仍在继续……
图文丨杨晔
审核丨园长室
芽萌绿洲 悦动向南
南京市绿洲南路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京市梅山总校绿洲南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