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趣”整理
播种一个好行为,收获一个好习惯!
播种一个好习惯,收获一个好性格!
好习惯,就像雏鹰的一双翅膀,能让孩子们在高高的蓝天上飞翔;好习惯,就像天空中的太阳,能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良好的整理习惯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是注定孩子一生良好品质的基础,亦是助力幼小街接的有效方式。
课程起源
故事从教室开始
老师,益智区、语言区没有整理?!
毎日区域活动结束后,由于部分幼儿不会收拾整理,玩活动区的时候总会把区域材料弄得一团糟,而原本整齐的区域物品会变的很乱,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整理,怎么整理才能最干净?有哪些整理方法,我们以后该怎么做呢?
教师的思考
1、活动是否要去推动?是否有探究的价值?
2、整理是什么?是整理!是收抬?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整理能力是生活自理能力中的一部分,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孩子如果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也是一种智慧的。我们不要忽略了生活中这重要的一课。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整理物品的习惯,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好处。因此,开展主题活动意义非凡!
课程预设目标
1、感知物品凌乱与有序的差异,认识整理物品的重要性以及整理的必要性。
2、通过发现问题,观察生活中的情形,并积极动脑探索,掌握分类整理的好方法。
3、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条理地收抬、整理物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4、在活动中学会整理,增强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责任感与独立意识,在共同商讨和实际操作中积累整理物品的经验。
5、感受收拾整理后带来的成就感。通过自主整理,体验整理的乐趣,乐于与同伴交流想法与经验。
整理知多少
整理争论赛
在孩子们的心中,整理重要吗?
1、我觉得很重要!! 2、我觉得整理不重要
整理很重要,不整理
整理有点麻烦。
的话就找不到东西了! 家人会帮我的。
肯定重要了,不整理就
乱七八糟了。 下次还要玩,所以不需要整理。
整理可以让我们快速的
找到想要的东雨。
整理争论赛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孩子们最终得出结论:整理当然很重要!
教师思考与支持:“收纳整理”是孩子们一时产生的兴趣,把握现有的探究兴趣和经验,支持他们在一日生活中基于“收纳整理兴趣”扩展到自我服务的意识、方法。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也是一次幼小街接的主题课程。
调查一一收纳知多少
每次活动结束后,整理收抬玩具物品是必须要面临的“难题”。经过我们在班上的观察以及通过调查表来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后,发现幼儿在收纳整理方面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依赖成人一家长、老师。
2.不会分类收纳,整理。
3.不知道收纳的位置。
4整理方法掌握不足。
怎样整理
吕溪子:我觉得可以让值日生整理。
郭彩儿:我们可以玩好玩具之后整理干净。
张恩硕:玩具不玩就要送回家。
刘乐铭:地上的玩具要及时捡起来。
康梓恒:收玩具的时候我们可以给玩具们找一个”家”。
郭思宇:我们可以在柜子上做标记!
张梓琳:我们可以先把物品进行分类,按照形状、颜色、作用等。
高语汐:做上标记再玩玩具,这祥就不会出错了。
教师思考与支持:《指南》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分类整理能力是生活自理能力中的一部分。在玩区角游戏时孩子们发现玩具乱了,给他们带来了不方便,说明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收拾整理的想法,但是分类整理意识部分幼儿比较薄弱,需要我们继续往下探索-…..
绘本助力,养成习惯
通过和小朋友们的热烈讨论,我们决定先看一看絵本《整理小姐》是怎么样去整理的,一起看一看、学一学。
整理小姐虽然喜欢整理,可是她没有把物品分类归放,而且她记性不是很好,总是忘记东西放在哪了,所以导致她经常找不到东西。从绘本〈聖理小姐》中,我们知道了…..
分类知多少
讨论:如何分类?
幼儿:放在框子里、盒子里、柜子上。
我们班有多少个框子、盒子、柜子怎么分配?
我们数一数不就可以了?
统计结果:活动室里一共1个玩具架子,区角柜子15个,幼儿园里有25个框子,10个盒子。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玩教具装进框子里。
教师:接下类呢?
幼儿:把区角整理一下把喜欢玩的放在最上面。
第一次分类行动
我们先按区域来分类整理吧!
我们的感受
看到收拾完成的区域游戏架子,孩子们用画笔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师思考与支持:《指南 》科学领域目标有“大班幼儿能通过现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我们一起分析探讨玩具的属性,最终讨论出分类整理的玩具的具体方法,看着整齐的玩具架子,心情都变好了!
第二次分类行动
第二次探讨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在区城游戏时发现了新的问题。于是,我们开始寻找新的分类整理的办法。
我怎么在扑克牌的盒子里发现了磁铁和积木?
我拿了拼图玩具,忘了放在哪里了?
为什么还有玩具、手工用品、图书乱放?
:我们可以去超市里看看,越市的货架上也有很多东西!
对呀!我们可以学一学超市是怎么分类整。
那我们可以网末跟爸爸妈好一起去超市,仔细观察。
第三次分类行动
孩子们迫不及待来设计标记,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看,我们的区角分类整理好又不一样了。
教师思考与支持:在分类整理收拾材料的过程中,幼儿产生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通过分工合作,玩具和材料在短时间内收拾到位,按类摆放整齐。并且孩子们知道了分类整理是需要坚持,长期去做的!
整理那些事
我们经过多方途径的学习,了解了一些整理方法。学会了分类整理的技巧,所以我们决定把理论变成实践,让想法落地,亲手去尝试整理!
我会整理小书包
教师:书包里有什么?你觉得怎样放更好?
幼儿:我的书包里有彩笔、画画本、铅笔、橡皮、故事书、文具盒、跳绳等。
幼儿:大书放在最下边,笔袋放在书包的小袋子里,
幼儿:铅笔、橡皮放在文具盒里……
整理衣服小能手
教师思考与支持:从学习“整理方法”到“实践整理”,孩子们对“整理”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良好的整理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提高幼儿的个人素质,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家庭中的整理
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不仅仅是在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家庭里面哪些地方需要小朋友自己整理呢?
我的玩具我会整理
我的书桌也要自己整理
我还会整理鞋柜
我会整理碗、盘
衣柜整理
整理自己的床铺
教师思考与支持:《纲要》中强调:教师在鼓励引导幼儿自理、自立尝试的时候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常规。在“家庭整理”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把在动儿园里学到的收纳、整理的好方法带到了家庭中,自己整理自己的小柜于,自己整理自己的图书玩具。家长们都反映孩于们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了,让家长感到特别欣慰。
我们一直在行动
整理,只有开始,不会结束,从幼儿所在地方开始,在幼儿身边无限延伸。
我们的收获
1、幼儿的收获
在这次课程开展过程中,周而复始,循序渐进,一日生活皆教育,孩于们养成了良好的收纳习惯及方法。
2、教师感悟
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幼儿由分类玩具过渡分类材料,由分类游戏区城过渡到日常生活。孩子们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的方式,感知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通过活动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等,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分类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分类整理能力,也为幼小衔接打下良好基础。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不管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整理”是幼几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情,让幼儿学会整理,不仅有利于培幼儿的劳动意识。还能帮助幼儿养成爱整洁,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安阳市内黄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