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言万语巧衔接
优秀案例分享?
活动背景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是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之一,然而,幼儿自身对时间的感知较为薄弱,例如:不认识时间、不会表达时间、没有分配和节约时间意识,同时自身存在入园迟到、做事拖沓、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等问题。为此,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开启了“每日签到”之旅,通过签到引导幼儿感知时间,学会遵守时间、分配时间,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迈出自我管理的关键一步,为幼小衔接做好关键准备。
活动内容与过程
(一)
“签到是什么?”?
了解签到意义,激发签到兴趣
问题一:什么是签到?
思思:“签到就是写名字。”
辰辰:“签到代表我们来了。”
彤彤:“签到就是早晨曲老师在幼儿园门口的一张表上做标记。”
孩子们看到过老师上班时做的签到。
问题二:为什么要签到?
思思:“就是表示人已经到了呀~”
聪聪:“邱老师知道切多少人的水果。”
琪琪:“老师可以画点名册。”
彤彤:“我问过曲老师,她告诉我签到就是要记上自己是几点来上班的,这样园长老师就知道她有没有迟到了。”
对于签到的功能性,孩子通过讨论得以了解。
问题三:“怎样签到呢?”
孩子们开始研究签到表的设计和使用。签到表上都有什么?签到表要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还向教师求助,借老师每天的签到表来看一看。最终,他们确定签到表上要有标题、日期和表格,表格里要有足够多的空格让每个小朋友都有地方签到,要有标记小朋友和入园时间的地方。在老师的帮助下,签到表诞生了!
教师思考:
签到表的设计过程中,幼儿运用自己掌握的分类、记录、表征等方式呈现内容,且初步感知表格记录简洁明了的特点,积累了新的经验。?
签到角落成了
一张小桌子、一把小椅子、铺上漂亮的桌布、摆上数字电子钟、时钟、签到表、粗细不同的笔,签到角落成了!这可是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后的结果:
①签到角设在门口方便小朋友一到班级就能签到
②电子钟可以帮助小朋友判断入园的时间
③而粗细不同的笔则是教师的巧思,意在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选择自己最顺手的书写工具。
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认认真真在签到表上做好记录。排队的人有点多,等待时间有点长,新问题的出现并没有困扰孩子们,他们想到了按照男生女生分组签到的方法来解决。?
(二)
“签”言万语?
准时来园与前书写的美丽相约
签到初探:“自由式”签到
活动实施的初始阶段,为激发幼儿对自主签到的兴趣,培养其自主签到的习惯,教师并未对幼儿有过多要求,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学号或喜欢的图案进行签到。一段时间后,幼儿已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自主签到。
教师思考:
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学号或设计自己独有的标志符号来进行签到,这是一种自发的前书写行为,教师及时发现,从坐姿、握笔姿势进行指导,支持幼儿自主探索。?
签到再提升:“完整名字”签到
当发现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尝试书写名字时,孩子们不服输的劲儿又来了。于是,规范打印的名字标签成为签到角里的新成员,孩子们对照标签书写名字,而已经学会写名字的孩子会非常骄傲地反扣标签,那种自豪感由内心抒发。
教师思考:
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签到活动,在提醒幼儿准时入园的同时练习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学会了书写自己的名字,建立起时间观念,为他们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
“签”变万化?
签到表的不断变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已不满足于准时来园,而是更关注自己第几个来园。一场讨论过后,他们决定用“盖高楼”的方式来签到,“一楼就是第一名,二楼就是第二名……”“没迟到的用黑色笔签到,迟到的用红色笔签到。”孩子们积极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他们决定在每天签到结束后要进行统计一下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请假人数和迟到人数,他们要知道同伴请假的原因,想把自己的关心传递出去。每到周五,孩子们开始统计自己本周入园天数、排序情况,争当入园小标兵。
签到表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孩子们把“每日天气”也邀请到签到表上,太阳、云朵、轻风、细雨,孩子们说这样既能知道当天的天气情况,又能让签到更漂亮。
教师思考:
签到表里的内容更加多元,序数的应用、时间的区分、天气的信息、天数和人数的统计、与他人比较和自我比较的融入,每一个点滴都在记录着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四)
“签”“守”相约?
从不迟到到自我管理小达人
签到不只是简单的记录活动,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作息、培养守时的习惯。所以这天的签到后,教师和小朋友展开讨论。
教师:“为什么会迟到呢?”
起床晚了、穿衣服太慢了、忘记带东西了、家长的原因耽误出门了… …孩子们反思着。
教师:“怎样才能不迟到?”
孩子们积极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定上小闹钟、起床后快速穿衣洗漱、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要带的物品、提醒爸爸妈妈准时出门……家长们也行动起来。
冉冉和爸爸一起制作了“时间储蓄罐”,将每做一件事情节约下来的时间记录在纸上,存进“时间储蓄罐”,每周开启一次,将积累下来的时间交给冉冉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以此改变冉冉做事拖拉的习惯。
辰辰和妈妈约定好,每天晚上睡觉前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要带的物品放到书包里整理好,放在床头,起床后再也不会手忙脚乱。
“怎样整理书包?上小学的书包里要放什么?”又成了孩子们讨论的话题。
辰辰:“把第二天要带的书本,铅笔盒、跳绳放进去。”
心雅:“还要放水杯呢,水杯要放在侧面。”
教师:“怎样放能又快又整齐呢?”
“先放书,再放本子。”“书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放,铅笔放在铅笔盒里。”“跳绳要卷起来。”孩子们讨论热烈,并将整理好的书包发给老师看,老师提议不如进行“整理书包小达人”比赛,活动受到了孩子及家长们的热烈响应!
孩子们迟到的现象明显改善,开启了全班准时到园的新气象。在孩子们的提议下,大家开创了全班准时到园记录表,这真是一个大挑战!但是孩子们持续坚持,一直在刷新着纪录。
教师思考:
签到后的分享交流,帮助幼儿意识到遵守时间、做事有计划、有效率的重要性,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探索有效方法,从而促进自我管理能力、任务意识的发展。而全班准时到园大挑战则是在自我管理基础上向集体意识发展的表现,对于幼儿集体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特点与价值
1.基于问题,挖掘价值
教师基于幼儿存在的问题,追随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签到活动,从早晨按时来园到针对迟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养成。同时,在签到活动中,幼儿的数学认知、前书写能力等也得到了发展;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品质都得到了发展。
2.时刻关注,给予支持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时刻关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问题,寻找适宜的支持策略。在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实践,加深了幼儿对时间与做事效率之间关系的认识。
3.家园合作,共促发展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活动中,无论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幼儿数学认知及前书写能力等的发展,都离不开家长极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家长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幼儿的潜能。?
图文来源:青岛市李沧区夏庄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