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幼儿园大二班课程故事
草坪音乐会
课程起源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致力于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才能。
在毕业心愿活动中,幼儿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其中,有幼儿提出了想要开一场音乐会的想法,这一提议迅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和兴趣。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对草坪露营、野餐、音乐会等户外活动特别感兴趣。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的乐趣,还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艺和增强社交能力的绝佳平台。音乐会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心愿,更是一个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通过参与音乐会的筹备和表演,孩子们可以学习团队合作、创意表达和自我展示等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同时,活动还能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为这场特别的活动取名为“草坪音乐会”,并围绕这一主题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动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和美好回忆,也传达了教师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主题脉络
主题确定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围绕“音乐会”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关于音乐会你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还想做什么?
康康:我想知道什么是音乐会?
玥玥:要有主持人,如果没有主持人就不知道谁上。
昊轩:要有音乐,不然表演不了。
乔乔:要有舞台。
子睦:要有乐器。
汐汐:小朋友要上舞台表演。
玥玥:我想知道乐器的声音从哪发出来的,为什么乐器的声音不同?
朵朵:什么是音乐会?
寇杨:我想办一场自己的音乐会。
昊轩:上一节音乐课。
嘉儿:我想自己搭建舞台。
晨曦:我想邀请爸爸妈妈和我的好朋友来听我的音乐会。
梓轩:我想学乐器。
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和探索欲望,我们梳理出课程网络图。
活动一:什么是音乐会
什么是音乐会呢?
玥玥:很多人在一起欢呼,非常热闹,大家都很开心,还可以一起跟着唱歌跳舞。
语朵:很多人聚在一起,观众坐在观众席上观看表演,舞台上有各种节目,有的是单独一个人在舞台上唱歌,还有人在打架子鼓,很好听。
海云:有很多音乐表演的地方,参加表演的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头饰,还化上漂亮的妆。
连诚:音乐会和晚会是一样,舞台旁边有很多人在伴奏,舞台上有人在表演。
嘉儿:我去听过音乐会,那里有好多人在演奏乐器。
思琦:很多朋友在一起,弹奏音乐,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在讨论中,大二班“音乐会”的探索之旅悄然开启。
在举办音乐会前,我们讨论了举办音乐会需要准备的事项,并打算一项一项去完成。在小朋友们讨论到举办音乐会需要准备乐器时,为了了解孩子们对打击乐器了解的前期经验,主题开始前我们对幼儿进行调查,制作了打击乐器的调查表。
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身边的打击乐器进行了统计和探索,通过问卷,我们了解到很多孩子对于生活中常见乐器的种类、形状、音色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二:探究乐器
师:你认识什么打击乐器呢?
长卿:我认识沙锤,它发出的声音是沙沙沙的。
子睦:这个是锣,锣的声音很大,我在老家见过别人敲锣。
沃霖:我家里有钢琴,我很喜欢听。
林筱:三角铁发出的声音很脆耳。
芊惠:这是拨浪鼓,小时候我玩过这个玩具。
立昕:我认识响板,像一张小嘴巴,以前演奏乐器的时候用过。
启杰:这是手摇铃,戴在手上摇一摇,铃铛会发出声音。
教师思考:《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基于幼儿对乐器的兴趣,我们通过谈话,交流、视频等使幼儿掌握了常见乐器的名称,熟悉常见乐器的声音并理解乐器的演奏方法,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乐器热爱的情感态度。
小朋友们将自己认识的乐器画了出来。
通过对乐器的认识,幼儿对于乐器的了解更丰富了,知道不同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各有不同。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探索,在班级的音乐区,我们增添了许多打击乐器。
认识了打击乐器后,小朋友们迫不及待要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啦!一个人演奏乐器,其他人蒙上眼睛,听一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厉害!
教师思考:当幼儿在敲打各种乐器时,他们领略到了音乐的美妙,体会到了乐器带来的欢乐气氛。当他们通过蒙眼辨别乐器的声音时,发展了他们听辨音色的能力。
自从在音乐区投放了各种打击乐器后,孩子们对打击乐器充满了兴趣,区域活动时总是拿着乐器敲敲打打,打击乐器的探索之旅正在进行中。
发现问题:
1、演奏时所有的乐器一起发出声音,很吵很乱怎么办呀?
解决问题:
梓豪:可以一排一排的小朋友轮流敲。
梓淇:一个乐器演奏的时候,其他乐器不要发出声音。
康康:我们在打击乐器的时候小点声音就不吵了。
然然:乐器不演奏的时候,要把乐器放手心不动,不发出声音。
2、我觉得我们演奏的时候没有节奏,不好听。
解决问题:
海云:我们可以请会的人来教我们。
子睦:王老师会,王老师以前教我们演奏歌曲。
王老师:小朋友们,如果要演奏的比较整齐,这时候需要大家统一节奏,我们可以先看着图谱练习。
根据图谱打击乐器,这样整首歌曲就很优美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小朋友说:还有小朋友今天没来,她们来的话会演奏吗?老师说:“她们来了肯定不会演奏,这该怎么办?”悠悠说:我们在音乐区画一个图谱吧,这样他们来了看着图谱打就可以了。
经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实施,我们看着图谱练习,最终大家齐心协力演奏出了一首完整的打击乐。
好玩的打击乐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音乐,这些乐器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也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了更多关于音乐的故事!
通过绘本故事为孩子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团队合作和互相扶持。只有当每个人都愿意放下自己的骄傲和偏见,才能真正地团结起来,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它鼓励孩子们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价值,并且珍惜友情和团队精神。此外,故事也强调了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明白冲突是可以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的,而不是争吵和斗争。
绘本故事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听完故事大家还在津津有味地讨论着。
文渊:鼠小弟想和别人交换乐器,因为他不会吹小号。
佳睿:大象的手太大,弹不了大钢琴,只能鼠小弟用脚踩。
元圳:最后所有小动物办了一场音乐会。
智成:马可有一天不演奏,然后所有人都觉得很安静,全镇的动物都想让它演奏,最后有个春天,小鸟在唱歌,然后马可继续演奏了。
倩兮:马可有好多好多乐器。
绘本里有很多乐器。我们身边也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设计出了乐器创意画。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喜欢用感官探索世界,喜欢和音乐一起玩,随乐歌唱、游戏,表达自己的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本次活动拓展孩子们对乐器的认知与了解,在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乐器,探索乐器,和乐器做游戏,设计图谱,学习用打击乐器表演乐曲等,奏响着快乐的歌!
活动三:《森林狂想曲》
《指南》中艺术的核心目标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一切艺术从欣赏开始,基于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们带领孩子们以《森林狂想曲》为主题展开欣赏与探索,这首曲子收录了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同时以中国传统乐器为主要乐器,两者自然融合,会带给小朋友们怎样的感受呢?
初次欣赏谈感受
当小朋友初次邂逅《森林狂想曲》,找找都有什么声音吧!
王老师:小朋友们仔细听听,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汐汐:我听了想跳舞。
康康:听完音乐我觉得想睡觉。
文渊:我觉得很开心想大声唱歌。
艺煊:像在弹钢琴。
海云:我还听见有人在吹口哨。前边很安静,像是晚上。
佳睿:音乐慢慢欢快了起来,我听了很开心。
乔乔:音乐一直在变,我想把它画出来。
一段音乐给每一个人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除了语言的表达,我们还可以怎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我们接下来的活动。
用表征记录音乐感受
音乐创作就是艺术家表达和传递情绪的过程,通过对音乐情绪的了解,孩了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尝试用绘画、线条表征的方式将音乐记录下来,让音乐也看得见。
了解音乐背景
音乐的环境背景是森林里的声音,幼儿对于“森林”的已经有了经验的积累,再次通过一段森林的视频让幼儿对森林有进一步的了解,也更直观地了解这首曲子的创作环境背景。萌发幼儿保护森林、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在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之后。孩子们发了出这样的感慨:原来这首音乐真的是在森林里呀,怪不得我们听到了动物的叫声。让我们再次聆听,找找都有什么声音吧!
寻找动物的声音
子睦:我觉得很舒服,有青蛙、小鸟的声音。
汐汐:我听到了青蛙的声音,我感觉好像有一只青蛙在我旁边。
玥玥:我感觉我刚刚听的那首歌里面很安静,我感觉我也很安静的那种,感觉真的在一片森林里。
乔乔:我听到了小鸟和蝉的叫声,还听到了水的声音。
长卿:我也听到了青蛙的声音。
欣雅:还有知了的声音。
梓轩:我听到了猴子的声音。
由此引出激烈的讨论:乐曲中都是谁在叫?
我们通过反复倾听辨别,最终找出几种特点明显的声音:知了、蟋蟀、青蛙、鸟、飞鼠、猕猴等,并进行了简单的了解。
寻找乐器的声音
倾听、寻找、了解了乐曲中动物的叫声之后,幼儿发现在音乐中有口哨的声音,那这个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老师告诉幼儿这是一种乐器的声音,新的问题产生了:
老师:在乐曲中你能听出哪种乐器的声音?
玥玥:我听到了小提琴的声音。
承洲:我听到了钢琴的声音。
海云:我听到了笛子的声音。
沐芯:我听到了古筝的声音。
智成:我听到了吹口哨的声音。
立昕:我听到了吹喇叭的声音。
在“听音乐寻声音”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有吹口哨的声音,由此引发了认识了中国传统乐器—陶笛的活动。我们利用一节集体教学通过图片让幼儿对于陶笛有了简单的了解与认识,孩子们对陶筒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陶笛身上的每一个孔都有着它特殊的作用,了陶笛的结构以及它的制作过程,萌发孩子对于中国古人的智慧的崇拜之情,以及对传统乐器的好奇之心。
继续听音乐,并引导幼儿说一说音乐发生的变化。在音乐感知中孩子们拍着小手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充分感知着音乐的变化。(安静→欢闹)
梓轩:一开始很安静,后边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佳睿:音乐里有的地方快有的慢。
教师提问:那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珈禾小朋友举起小手拍了一下又拍了两下。珈禾小朋友拍手的举动引起了其他小朋友们的注意纷纷效仿她的动作。通过这个举动老师发现,孩子虽然说不出来但是能感受到音乐里的节奏,于是我们再次欣赏乐曲感知节奏的变化。
感知音乐节奏
随着音乐的响起,孩子们拍着小手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充分感知音乐的变化。
承洲:音乐快的时候我们拍的快。
芊惠:音乐慢的时候我们拍的慢。
连诚:可以只拍一下。
老师根据幼儿拍出的长与短总结出3个基本的节奏型。
音乐快的时候我们拍的快。
音乐慢的时候我们拍的慢。
我们可以用小动物来代替音乐的快慢节奏,开展节奏游戏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提出跟着音乐拍打节奏,于是我们开展了节奏游戏的活动。
音乐节奏游戏
可以根据音乐节奏,变换身体的动作,进行音乐节奏游戏。还可以利用一次性纸杯玩转节奏游戏,一起感知音乐节奏的变换。
打击乐游戏
在进行音乐节奏游戏时,孩子提出想用乐器进行节奏打击游戏。于是我们便将打击乐带入孩子们的视野,感受音乐与乐器相结合的节奏美。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了节奏棒,通过观察,鼓励幼儿说一说乐器的外形特征,听一听乐器的声音,让幼儿大胆探索乐器的玩法。在老师的指挥下,孩子们能够用不同乐器完整的进行打击乐游戏。
在用乐器演奏整首曲子时,间奏没有旋律、乐器不能发出声音时,有个小朋友闭上眼睛,这一举动引起老师的注意,询问后孩子说:“这个音乐很是在森林里面我感觉好像有坏人在砍树!”通过孩子这一行为我们展开了音乐情景的创编。
再次感知音乐,孩子们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想象之后创编故事情节并记录画下来。
子睦:在森林里面,小动物都在玩耍,突然来了两个人有一个人,他在山里面砍树,还有他有一个好朋友跟他一起在杀小动物,两只小青蛙,还有小鸟,他看见有人要杀它们,他们就吓跑了。
张艺煊:晚上,小动物都在睡觉,它们觉得在森林里面睡觉很舒服。
沐芯:小青蛙和孔雀一起来森林一起在森林里面玩耍,看到了一个猎人来砍树,一棵树倒在了一只孔雀身上,其他的小动物就去救孔雀,最后它们救出了孔雀。
昊轩: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一起玩耍、一起跳舞、一起唱歌。
梓轩:晚上小动物在睡觉啊,坏人就来砍树,吵醒小狗,小狗汪汪汪的叫,上面有小鸟在睡觉,要小心啊。
菲菲:有坏人在砍树抓小动物,两个小孩在玩耍的时候把森林烧了。
寇杨:有坏人在森林里面砍树。
芊惠:半夜小动物都在睡觉,有坏人过来砍树。
语汐:晚上小动物都在睡觉。
海云:在一片森林里面,小鸟还有孔雀,他们在一起追着追着就发现了好玩的,然后玩着玩着就就走了。
梓淇:我兔子在睡觉,兔妈妈去采购食物,他看见有一个坏人在砍树,兔妈妈把坏人赶走了,就救出来了好多小动物。
然然:晚上的时候,森林里面的小动物在举行音乐会,有小鸟,还有青蛙,还有孔雀,他们在跳舞,他们也在看。
佳睿:在森林里面小动物们都开始睡觉了,有一个坏人来到了森林里面砍树,一只小鸟在树上面睡觉,另外一只小鸟去警告它有坏人过来砍树了,蛇跑出来,蛇跑出来又躲起来了,蚂蚁爬到树上面,树上面的那只小鸟已经飞走了。
教师思考
孩子们能将最初的音乐创作背景与音乐相融合,将音乐与情景相匹配,故事轮廓渐渐清晰。根据孩子们提供的线索,我们将音乐与幼儿创编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看看孩子了不起的作品吧。
活动四:音乐绘本
基于孩子们创造性的想法,我们带着孩子们将感受与创想联系在一起,于是大二班的《森林之夜》剧本就诞生了。
创编动作
在活动中孩子们大胆创编,形成了清晰明了的《森林之夜》故事创编。孩子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都在梳理故事的过程中渐渐得以提升。当音乐再次响起时,孩子们纷纷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上相应的动作。
故事里有很多的动物角色,将音乐与故事情境完美融合,使音乐有了具象载体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故事渲染力。孩子们在音乐的伴随下感受和表现着故事的发生发展。
选角色
在动作创编中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有大树、小狗、猎人、小兔、青蛙、孔雀等。
子睦: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演的什么角色呢?
于是便有了“制作头饰”的提议。
亲子制作头饰
为了让家长能了解我们的课程并能参与到课程中来,于是亲子制作头饰开始啦!
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形象以及音乐节奏的渲染,大二班的音乐欣赏到音乐剧的诞生,体现了孩子的集体智慧。
活动五:音乐剧《森林之夜》
孩子们带上自己的头饰,在《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声中,一场森林之夜音乐会开始啦!
活动六:总结经验
在《森林狂想曲》表演完后,小朋友们收获了成功和自信,同时也听到了其他班小朋友和老师对我们的评价,一回到班级就对这次的表演活动进行了讨论。
思琦:刚刚表演好开心啊,感觉我们真的在森林里一样。
欣雅:我在表演的时候很认真,每个节奏都打的很好。
嘉儿:我看到下面的小朋友都给我们鼓掌了呢。
寇杨:我们表演的时候没有主持人给我们报幕。
沐芯:但是呢,在表演的时候我觉得好挤啊,孔雀都没有位置了。
珈禾:是的,我也觉得舞台有点挤。
康康:还有在打节奏的时候我们要看指挥,不看指挥就会很乱。
智成:我们周五只表演了一个节目,如果多表演几个节目,别人看起来会更开心的。
长卿:我看其他的晚会都有好多节目呢!
昊轩:我们也可以多排几个节目,然后在把舞台装饰一下,举办一场真正的音乐会!
从小朋友的讨论中和观众的评价中,我们总结出第一次表演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舞台太小。
问题二:节目太少。
问题三:没有主持人。
教师思考:在表演《森林狂想曲》之后,丰富了孩子们对表演的经验。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关于音乐会有了大致的方向,个体的经验已经转化为集体的经验。孩子们通过讨论,能够清晰罗列出后期需要准备的各项工作,这是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的过程,提升了孩子的思辨能力,推动了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究。
活动七:问题解决
问题一:舞台太小怎么办?
小朋友们都反映说上次表演的舞台太小了,很拥挤,于是我们在幼儿各个角落寻找适合做音乐会舞台的地方。
经过一番寻找,小朋友们找到5个地方,并画了下来。拿回班级一起商讨到底哪个地方做音乐会的舞台最合适。
元圳:在骑行区有一面白色的墙,好装饰,并且那个地方很大,可以坐很多人。舞台放在那里很好。
启杰:可是骑行区蚊子很多,我们办一场音乐会要很久,在那里会被咬的。
然然:舞蹈室里有粉色的幕布还有一面大镜子,我想在舞蹈室办音乐会。
艺煊:我们办音乐会是要邀请爸爸妈妈来参加的,舞蹈室坐不下那么多人啊!
晨曦:在医生姐姐门口,那里有一片空地,并且上面还有“宝石幼儿园”的字,还有雨棚,下雨也不怕了。
菲菲:我也想在山坡下面搭舞台,那里很漂亮。做个舞台后,我们可以坐在草坪上表演节目。
大家对在哪里举办音乐会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后我们采用讨论,淘汰和投票等方式,选出了最终举办音乐会的场地——山坡中间。
场地确定了,于是,孩子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勘测了舞台场地,讨论舞台如何布置,并绘制舞台设计图。
子睦:我的舞台名字叫搞笑舞台,上面有背景板,小青蛙,这里有两颗大树。用绳子把背景板挂起来。
嘉儿:这是我设计的闪亮舞台,主要背景以小动物为主,我在中间留了一个地方是小朋友们表演的地方,观众坐在山坡中间。我们要去找点大树放在旁边,这样才有森林的感觉。
玥玥:可以画一些乐器在上面,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在举办音乐会。
梓轩:我这个舞台是帅气舞台,主持人拿着话筒在舞台上说话,小朋友们在草坪上表演。
康康:我这个舞台的名字叫超级舞台,我想把舞台的背景板吊在水池上。
舞台设计好后,孩子们投入到了制作舞台中,他们用kt板制作舞台背景。分工合作,剪、贴、画等技能不在话下,孩子们用颜料绘画背景,彰显音乐会喜庆的氛围。
如何固定舞台背景?
问题出现以后,孩子们开始思考,他们想到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展板,它们是如何固定的?不倒的呢?孩子们决定一探究竟。
孩子们发现每块展板后面都有一个支架,这是展板不倒的原因。
乔乔:我们可以将瑜伽垫放在展板背后,这样有依靠就不容易倒。
芊惠:可以把展板靠在墙上就不会倒了。
梓淇:我想学习幼儿园的展板,使用支架进行支撑,我觉得这样才会更稳定。
然然:我还见过老师使用小椅子挡在展板后面,非常牢固,我们可以试一试。
经过多次的尝试,孩子最终决定用小椅子作为展板的支架,舞台背景的问题解决之后,孩子们投入到舞台的布置中,找材料、固定大树、搬椅子……一个充满童趣的舞台诞生了。
教师思考: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顺应孩子的需求,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积累经验。固定舞台背景对于老师来说比较简单,对于孩子来说却遇到了问题,孩子们在观察幼儿园的展板支架之后,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加固背景,在自主调整中给我们带来很大惊喜,每一次的调整与优化,都是一次成长的体验。我们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着支持孩子们探究、试错、重复行为的意义。
问题二:节目太少了怎么办?
上次的表演只演了一个节目,大家都说看不够,于是孩子们开始讨论表演的内容。
立昕:我会跳街舞,我们音乐会上可以表演一个街舞。
悠悠:《凤凰花开的路口》我们大家都会唱,到时候一起表演吧。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赶紧接上:
师:小朋友们可以选一首喜欢的音乐,当一名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排练,不想当小老师的小朋友可以选择一个节目,成为其中的成员。
汐汐:好啊,好啊,我要报名。
于是有的孩子自主报名做小组长,带领大家一起排练节目,有的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进行练习。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室里的角角落落都能够看到孩子们积极练习的身影。
教师思考:从确定表演内容,再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报名。教师充分放手让孩子获取主动学习的机会,突出儿童在项目活动中的主体位置,给予孩子发挥的空间。
问题三:没有主持人怎么办?
一个完整的音乐会除了舞台和节目,还需要有主持人,请谁做主持人呢?
元圳:文渊,你想竞选主持人吗?
文渊:不知道呢,我能不能行啊?
智成:我想试试,但我不敢。
晨曦:我有点紧张呢。
玥玥:我来,我喜欢主持。
梓豪:这有什么难的,我也想试试。
孩子们自己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学会认识自己,向他人介绍自己,挑战主持人,从认识自己开始。
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后,小朋友们自己报名参加主持人的竞选活动。为了公平起见,本次采用的是小朋友们举手投票的记票方式。报名的主持人的小朋友们通过自我介绍、唱歌、说串词等表演等才艺展示进行拉票。
经过同伴们激烈的投票,我们的小主持人出炉啦!这一次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好的锻炼。对于没有选上的孩子,我们进行鼓励和引导,没有选上也是没关系的,小朋友们已经很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自信地在舞台上参加竞选活动了。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一起收获了成长与进步,有了更多的经验。
当我们把第一次表演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之后,小朋友们进行了表演练习。
教师思考: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对孩子不敢放手,其实这不仅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认同。我们老师应该是开放的指导者、有心的观察者、快乐的合作者,在尊重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实现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的自然融合。在这次的活动中证明,在教师慢慢放手中,孩子们自己会想得更多,做得更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发展。
活动八:第二次表演前的准备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小朋友和老师观看大二班的节目,大二班的小朋友进行了表演前的彩排。
第一次彩排
一遍又一遍的表演排练过程中,孩子们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当排练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够与同伴交流意见,让节目变得更整齐。我们常在区域活动后、户外自选活动、餐后活动,看到孩子们积极认真地练习节目动作。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彩排,孩子们敢于表现自己、挑战自己,享受舞台表演的乐趣。
彩排后总结
孩子们开始了第一次排练,兴奋和喜悦之情感染了在一旁围观的我。同时,这次的彩排也出现了一些我们与孩子,孩子与同伴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能让孩子们意识到问题所在,并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呢?思考再三,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集体讨论和绘画表征的形式。
经过和孩子们的沟通讨论,老师帮助孩子总结了第一次彩排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滑滑梯挡住了一部分,草坪太小了,人数太多,站的太挤了。
2.不知道有几个节目,我是第几个上场呀?
3.没有观众。
4.主持人的主持词不熟练,不知道上下场,没有站好。
5.表演森林狂想曲的时候小朋友们很乱。
6.节奏不准。
7.配合不默契。
为了让表演更加顺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以上的问题:
1.大家围绕表演的场地问题讨论,协商确定新的表演场地。(大厅)
2.小朋友们表演的时候要为自己找到位置,和旁边的小朋友位置要分开一些。
3.我们可以制作一张节目单,大家都知道节目的顺序。
4.设计邀请函,并邀请我们想要邀请的人来观看表演。
5.主持人要加强练习。
6.向不服从组长指挥的组员了解原因(原因是太晒了,想换个地方表演),让孩子们学会了解原因,换位思考,并加强规则意识。
7.明确节奏点后在区域活动或者餐后活动的时候加强练习。
制作节目单
在彩排总结中,主持人提出不知道有几个节目,不清楚自己的上场时间,于是,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怎样让人家知道我们要表演哪些节目呢?
子睦:可以制作一张节目单。
老师:可以怎样来制作节目单呢?
语朵:不如,我们画一个节目单吧!
乔乔:可以将表演的内容画下来。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小朋友们分工合作开始制作节目单。
节目单的制定让孩子们在游戏前思考自己想要表演的节目到底是什么,这样的过程避免了盲目选择,提升了幼儿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能力。
制作邀请函
我们想邀请谁观看音乐会?要有什么样的方式来邀请呢?
孩子们说要自己动手制作毕业典礼邀请函,想邀请老师、爸爸妈妈,这样才会显得诚意满满呢!
师:邀请函上要写上哪些内容呢?
子睦:要写时间。
寇杨:还要写地点。
乔乔:还有写草坪音乐会几个字。
玥玥:还有写是谁去邀请。
经过资料收集,孩子们知道邀请函的格式要有:时间、地点、活动内容、邀请人。知道邀请函格式后,孩子们就开始动手制作邀请函。
在制作邀请函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邀请函的正确书写格式,以及邀请函里的内容,发展了孩子们的前书写能力。
第二次彩排
为了让我们的节目更加精彩,在正式演出前,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彩排。在第二次彩排中,孩子们解决了部分第一次彩排时遇到的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第二次彩排存在的问题:
1.乐器使用方法错误,有小朋友手里的响板拿反了。
2.跳森林狂想曲的时候,小朋友的舞蹈动作还是很乱。
3.小主持人报幕完忘记上台表演了。
4.拿乐器的小朋友不会正确使用乐器。
5.使用乐器的小朋友跟不上音乐节奏。
6.在表演的时候那个乐器(双响筒)容易掉下来。
问题6:上下场很乱。
有一些问题,当孩子解决不了时,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为此,教师在网上搜寻《森林狂想曲》舞蹈动作视频,供幼儿借鉴参考,让幼儿在学习模仿中感知音乐旋律与动作的表达表现,将自己设计的动作与提供的范例视频相结合。
其他的问题,便和孩子一起解决,例如教师在表演中,要帮助提醒孩子一些细节的问题,例如等小组的小朋友齐了在一起上台,帮助幼儿继续认识了解乐器与的使用方法。
有一些问题则交给孩子自己解决,例如利用餐后自选活动或自主游戏时间继续熟悉歌曲歌词与节奏,在表演的时候检查乐器是否固定好了。
教师思考:
在以前的表演活动中,都是老师在排练节目,而这是第一次由孩子们自己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表演排练,我知道,孩子们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毕竟他们没有任何排练的经验,但同时这也会是一次特别的体验。
通过这两次的彩排,能够提高孩子们在表演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力,丰富他们初步学习协商、与同伴合作的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九:草坪音乐会
阳光灿烂,绿意盎然,夏日的音乐,在空中与耳畔间回旋,赴约夏日,迎接音乐的快乐,一场关于草坪音乐的奇妙嘉年华正式开始。
每一个惊喜的背后都是用心的铺垫,每一次不同的体验都是全新的成长。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来自孩子们的创意!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们,用心打造出一场属于他们草坪音乐会。
孩子们认真学习、精心筹备的活动,得到了家长、老师的一致好评,本次活动带给了家长一个很大的惊喜,也让老师对于幼儿学习的能力与发展指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与发展
学习品质:举办一场音乐会来源于孩子的兴趣,老师起到了支持和助推的作用,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各种的问题层出不穷,对老师和孩子来说,充满问题和挑战。而孩子们总是在“发现问题—寻找原因—预设策略—尝试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积累新经验。随着活动不断地深入,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探索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孩子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逐步建立起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与尝试的学习品质。这次主题教学活动,幼儿在艺术领域中的水平得到了提升,在合作表演中,幼儿学会了倾听、沟通和配合,随着问题的解决和表演水平的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
健康领域:在打击乐活动中,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参与演奏活动,能较快缓解不高兴的情绪,相互合作。在故事创编活动中幼儿通过写写画画,加深了幼儿对文字符号的理解,也锻炼了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帮助幼儿积累了前书写的经验。在整个音乐会活动中幼儿能够保持愉快的情绪参与到音乐游戏中,能较快缓解不高兴的情绪,相互合作。
语言领域:在“什么是音乐会”和“举办音乐会的准备”活动中,鼓励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讨论,让幼儿想说、喜欢说、敢说,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得到发展。在音乐游戏中,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能够根据语言指令连续行动,完成任务,在故事创编活动中幼儿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竞聘小主持人活动中,敢在众人面前说话,能有序,连贯的讲述清楚一件事。
社会领域:幼儿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学习运用协商、协作分工、互助及问题解决等基本的社会行为技能。在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与同伴沟通,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幼儿愿意与人交往,能够将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艺术领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音乐活动的感受,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初步能力。在节奏练习活动中幼儿认识了简单的符号,逐步做到动作与音乐合拍、协调、优美,能够表现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和情感 。在小剧场活动中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和创造的初步能力。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小朋友在演奏打击乐的过程中,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奏。
科学领域:《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小朋友们在探索打击乐过程中,发现了每个打击乐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和它的大小,材质等相关。在欣赏音乐活动中幼儿通过绘画、线条表征的方式将音乐记录下来,让音乐也看得见。在乐器表演活动结束后,幼儿能够把乐器进行分类。在搭建舞台的时候,小朋友们不知道改如何把背景板立起来,通过观察幼儿园其他展板立起来的方式,经验迁移,想到用椅子做为支撑把背景板立起来,整个过程小朋友自己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总结与反思
优点:
1.活动的开展能够追随幼儿的兴趣,结合幼儿的当下生活。《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小朋友们在探索打击乐过程中,发现了每个打击乐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和它的大小,材质等相关。
2.在整个艺术课程中孩子们能用语言以及绘画的方式表征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增强了音乐的感受能力,知道了音乐的创作是有背景的,音乐有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节奏,不同的乐器,幼儿初步学会了如何欣赏音乐。并在反复欣赏音乐、探索音乐中孩子们的倾听能力以及专注力的学习品质得以提升。
3.在开展戏剧课程的时候,孩子们是探索着、游戏着、快乐着的,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里,用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学来推动课程。在本次课程中,教师作为活动中的引导者,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进行倾听、观察、支持,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
不足:
1.在演奏过程中,幼儿对于乐器的使用不规范。
2.在整个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活动开展得慢一些,深入一些,使幼儿更加投入到课程的探究中。
3.由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对于名曲欣赏不够专业因此对于课程的开展有一定的限制性。
改进措施:
1.在后续探索中,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并制作使用打击乐器的规则,学会保护乐器。
2.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活动时,及时进行教学思考,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细致观察和等待,给予幼儿充分思考、讨论和操作的机会,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和主动性。
图文|大二班教师
编辑|李舒阳 王玉
初审|林婷婷
终审|欧阳新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