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PIAY缘起—“喜”从何来?
在开学一个月后,喜喜园的安安小朋友带了一些小鱼来幼儿园。
小朋友对新伙伴很好奇,每天早上来到幼儿园都要去看看小鱼。在一天清晨,小朋友按照惯例去看看小鱼,发现有很多小鱼宝宝。
在大家惊奇的探索小鱼的样子时,老师跟孩子们说:“有一件喜事要跟大家分享……”
小朋友们停下了其他问题的讨论“
什么是有喜了???
班上老师也没有想到,孩子对“什么是有喜?”这个话题产生疑问?
当我们列举了一些例子进行举例的时候,澄宝姐姐说“有喜就是有好事情了!”“对,是好的事情!”
希望喜喜园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感受到美好的事情发生,感知身边美好的事物。
PIAY1—苗苗种子
有一天,赖老师带来了一包神奇的种子,孩子们就兴奋地围观了上去。
当老师拿出种子那一刻,孩子们都已经谈论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呼声最高的是种后阳台还有种在植物角。撒下种子后,种子会慢慢长大。爸爸妈妈来幼儿园的时候也能看到。
这样子,我们就初步定下了在后阳台、植物角是我们的花园基地。
PIAY2—种植小种子
定下了花园基地后,孩子们开始进行后阳台与植物角的种植。
10月的时候,天气很好。
孩子们总是会记得在后阳台种的种子,在清晨或者放学前,时不时给种子们浇浇水。
终于……
PIAY3—苗苗种子
终于在某天,在户外玩自行车的时候,晨晨说:“你们看!我们的种子发芽了!”孩子们就开始蹲下来观察:“好小的苗苗!”
等到第二天,琨琨妈妈放学来接琨琨:“老师,琨琨说喜喜园有喜了,要带我看看种子发芽了。”
PIAY4—苗苗真可爱!
苗苗长什么样子呢?细心的孩子们已经观察到了——原来苗苗长了两片叶子。
在认识嫩芽上,孩子们用粘土更细致的感受苗苗的生长形态。
幼儿的生长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通过观察每朵花的形状、抚摸每片叶子的纹理,幼儿与自然有了最为真实的连接。
感受着来自大自然的美与馈赠,同时在呵护植物中,逐渐拥有了充盈而又柔软的心灵。
PIAY5—护苗行动
因为小苗苗的生长,孩子们对后走廊的关注会更高一些。
晨练的时候,琦琦发现,我们使用的足球会不小心进入到后阳台压到小苗。有班级玩小车也偶尔不小心把车“驾驶”进到苗圃里面。
就会有很多小朋友来告诉老师:“谁谁的足球掉进去了,谁谁有踩到了…….”
“苗苗太小了”——“我们得想个办法!”
喜喜园的小朋友就开始谈论:“得想个办法。”
琨琨:“我们可以告诉他”
澄宝:“看到了就马上告诉他”
老师:“那如果我们出去玩了呢?”
展宁:“那我在这里做个标志,
小朋友一看就不会弄到我们的苗苗了”
PIAY6—制作指示牌
“
通过制作指示牌,告诉在这里玩耍的小朋友,不能伤害小苗苗。
幼儿从自我服务过渡到以集体服务为主。
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材料,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和亲身获取经验的需求,使幼儿在亲身操作体验中培养对劳动者成果的珍惜。
PIAY7—好朋友轮流看
孙妍:“我们可以轮流看!”“对对!”一开始孩子们对我们出去户外活动之后,留下一个小朋友轮流看的办法强烈支持。
老师:“可是轮到你来看,你就不能去玩了哦?”很惊奇的是,所有小朋友都愿意。
考虑到安全的因素:“可是你一个小朋友在这里,老师会保护不了你哦”
展宁:“那我们就假装有小朋友看吧。”
他们会 保护我们的苗苗!
PIAY8—新朋友,取名字
“新朋友有名字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
女孩子:小花花、小乖乖、小草莓 男孩子:飓风、龙卷风 等等。
喜喜园的孩子们通过自己想给新朋友取的名字一一列举出来,我们进行投票选出新朋友的新名字!
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阶段,孩子们属于前运算阶段,具有泛灵论的特点。无法区分有生命、无生命的事物,常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对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课程推进中每个孩子都有发言权,自主权,孩子提出的问题老师是重视的,是会被接纳的,同伴间说的话是受尊重的。当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孩子会用投票、求助等方式解决问题。当发现问题时,要相信孩子有能力、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最后:龙卷风、小草莓胜出 这两个小朋友就在喜喜园安了家。
PIAY9—苗苗在哪里长大?
在我们观察苗苗的生长情况时。琨琨提出了疑问:“他是怎么长大的?我看不见他就长高了。”
班上老师:“我们可以怎么让孩子看到这个生长过程呢?”
雷老师:“用花生吧,花生可以不水培,根系发达,孩子可以进行观察。”
“那我们就可以随时观察苗苗的生长情况了。
通过制作“苔藓小世界”进行微型自然观察区
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借助苔藓微观诱导区,从幼儿自发的活动中敏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花生的芽、花园的花、苔藓的植物生长了起来。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深入观察和了解,学会基本观察的方法。
PIAY10—测量苗苗
阳台的小苗苗为什么还没发芽?它长多高了?孩子们通过测量的方式进行对小苗苗长大进行探究。
喜喜园以谈话与讨论进行一些探索,通过制作行动标语,轮流“值班”等等相处一系列的办法。孩子们通过观察与记录,在尝试与体验中进行游戏与探索。亲眼感受生命成长的力量,培养责任心的同时也能激发孩子好奇探索的欲望,并对生命成长规律有初步的接触。
PIAY11—新年有“喜”
在元旦即将来临时,孩子们正在睡午觉,睡醒之后突然发现教室的吊饰换上了红灯笼、书包柜进行了新年装饰、还有小桌子也有了改变。
大家非常兴奋:“过年啦过年啦,恭喜发财,恭喜恭喜。”
PIAY11—新年有“喜”橙
当照片发到班级群相册时,远在湖北的泡泡小朋友和泡泡妈妈看到了,为喜喜园带来了湖北新年特有的脐橙,从泡泡亲自在树上的采摘、经过两天运输,几天后终于到了喜喜园。
在泡泡小朋友的介绍下,孩子们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的方式看看橙子的外观,最后品尝到了来自湖北的新年特产。
PIAY11—新年有喜“甜甜蜜蜜”
家长们很支持班级的活动,提议为喜喜园带来了糖葫芦特产。
在孩子们的讨论下,制定了山楂、草莓、金桔、香蕉作为我们的制作材料。在家长们的支持下,喜喜园进行了新年糖葫芦的制作。
甜甜的糖葫芦预示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丰富了观察经验,建立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体验了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充分体会了同伴交往、深入探究的乐趣。
在这样一个由孩子自发、自主形成的游戏链过程中,教师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
对于教师而言,在可与孩子共创游戏课程的同时,提升了游戏课程的创生能力。
通过倾听、认同、支持,鼓励幼儿,呵护幼儿的游戏热情,助推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更好的顺应游戏链的生发。
教师从幼儿自发的活动中敏锐捕捉到课程生长点,引导幼儿深入观察和了解,学会基本的观察方法,同时引导幼儿尝试做简单的记录并与他人分享,如用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珠海市香洲区东桥幼儿园所有,转载需询问授权,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我们依法保留追究权。
图文排版:黄曦炜
课程实施:喜喜园全体幼儿及家长
黄曦炜 陈淑敏 雷芬
初审:陈伊琳
复审:康丽娟、吴嘉禧、潘慧伦
终审:林文葵、安倩
珠海市香洲南屏幼教集团(东桥园区)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悦桥路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