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趣”玩娃娃家
游戏背景
娃娃家是我们班孩子比较喜欢的区域,孩子们在娃娃家里“煮饭”“炒菜”“吃饭”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娃娃、玩具摆的到处都是。有的孩子跪坐在地上享用美食,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小凳子搬进娃娃家。一会儿功夫,“厨房”人数越来越多,而洗衣房则冷冷清清。在游戏分享时,孩子们发现大家不会整理,都喜欢挤在“厨房”,不会洗衣服。娃娃家游戏充满了疑惑与挑战,一起来看看孩子们是如何解决呢?
材料投放
娃娃家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根据已有经验创设的,分为三个功能区:
①厨房:各种食物、各种餐具(勺子、碗)刀、砧板、锅等。
②卧室:娃娃、娃娃床、梳妆台、衣柜、玩具等。
③洗衣间:汗巾、汗巾架、脸盆。
餐具
梳妆台
衣服
小床
娃娃
食物
游戏探索
开设娃娃家后,小朋友都进入了娃娃家区域,他们对一切材料充满好奇,他们一会儿哄哄娃娃,一会儿炒菜,还会学着医生的样子给娃娃量体温……但是他们的游戏时间并不长久,一会儿的功夫就随意将玩具扔在地上,在娃娃家打闹起来,最后也没有及时归纳整理,导致整个区域乱作一团。
当厨师学炒菜
当妈妈学化妆
当医生看病
1.幼儿游戏行为分析
本次游戏是幼儿初次进行娃娃家的角色游戏,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们乐于参与到游戏中,但还不太有合作意识,虽然名为“一家人”,实际行动却是各干各的,平行游戏占了主导地位,没有合作意识和明确的角色意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玩具材料感到新奇,都想碰一碰,玩一玩,满足于从自身角度和材料之间的互动,于是就把所有材料全部混在一起,倒在地上,缺少了生活经验。幼儿对于整理的意识比较茫然,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勉强把玩具收拾好,但是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收拾速度比较慢。
管自己玩
太乱了
2.发现问题寻找策略
在讨论时,我组织幼儿们说说在玩娃娃家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指出并讨论。
问题一:怎么才能快速地整理娃娃家?
东西是谁拿的就谁放回原位。
找一个小朋友收拾。
问题二:人太多了怎么办?
按照顺序大家轮下去。
谁先到就谁先玩。
寻找策略
3.教师分析与支持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区域游戏之一,他们可以在“娃娃家”里扮演自己喜欢并熟悉的角色、人物,模仿他们的行为和家庭活动,自发自主的开展游戏,并在游戏中收获成长。
幼儿们熟悉了区域材料后,我们发现厨房是幼儿首选的游戏场所,今天有7个幼儿进了娃娃家的厨房。
1.幼儿游戏行为实录
到了厨房,倪浩走到烧烤区,开始进行烧烤,还时不时往上撒点粉。
昕灵、语卿、洛柠拿起铲子和锅,往里面放了蔬菜,然后开始炒。
学林拿了一些盘子,装了几个食物放到桌面上,继续去厨房上菜。
一一去卧室抱起娃娃,走到桌子旁给娃娃喂饭。
幼儿们这次游戏持续时间很长,都很忙碌的干着自己的事情。
2.幼儿游戏行为分析
幼儿们在游戏中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能在游戏中扮演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等角色,知道他们做些什么,娃娃家的游戏情节集中表现在做饭、吃饭、喂饭等。幼儿最喜欢在厨房里切切、洗洗、煮煮,每次游戏,桌面上摆满了杂乱无章的一桌子菜。(但在活动后的分享交流中,幼儿们告诉我,他们在招待客人。)当厨房爆满时,挤不进厨房游戏的幼儿就会把食物带到卧室中,在这里继续做小点心、喂宝宝吃饭。
3.发现问题寻找策略
教师思考
为什么幼儿喜欢厨房游戏,而不喜欢去洗衣间?为什么有个别幼儿进洗衣间,随便翻翻衣服就离开了呢?
发现原因
①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独自游戏,在厨房里切切、洗洗、煮饭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
②幼儿自己到处走来走去,对于刚入园不久的幼儿来说坐在那里洗衣服折衣服比较难做到,他们没有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因此坐一会便会离开洗衣间。
③洗衣间在娃娃家的最里面且地方较小,又离厨房太近,很多幼儿玩一会就会被炒菜游戏所吸引,坚持性不够。
策略支持
区域后的分享交流。
除了在娃娃家里做饭,你还能做些什么?
可以照顾娃娃,给她穿衣服、梳头发。
我要像妈妈一样穿漂亮衣服,戴好看的项链。
想给宝宝洗衣服、洗澡、擦香香,可是没有洗澡的地方。
宝宝在哪里洗澡?会有什么?
在洗澡间里、有毛巾、有水、有盆子。
材料调整
娃娃家调整了厨房区域,扩大了洗衣间区域,同时增加了洗衣机、脸盆、沐浴露、衣架、毛巾等。
洗衣机
脸盘
衣架
洗衣间调整前
洗衣间调整后
随着娃娃家游戏的开展和场地的扩充,小五班的小朋友又迷上了洗汗巾。于是在老师、小朋友的努力之下,小小洗衣间建成了。这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的洗衣体验之旅吧。
1.知道正确的洗汗巾步骤
幼儿洗汗巾游戏实录
片段一:洗衣间开展了一段时间,很受幼儿们的欢迎,幼儿们做起小大人来有模有样的。他们喜欢玩水、喜欢用洗涤剂、喜欢洗汗巾,经常弄得一地水、一地泡沫、自己的衣服袖子也湿了。
发现问题寻找策略
老师,先放洗衣液还是先放水?
通过问题引入,幼儿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耐心地听着大家的问题,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引导幼儿知道正确的洗汗巾步骤。
看来幼儿们对洗汗巾的步骤都有所了解了,为了让幼儿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洗衣步骤进行,我鼓励幼儿们用图示的办法提醒大家都来关注洗衣步骤。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幼儿们一边洗一边互相提醒,洗汗巾过程明显更加有序了。
2.寻找适宜的晾衣工具
幼儿晾衣游戏实录
滴答滴答滴答……清脆的水滴声传来。原来是区域里的吸汗巾没有拧干,在滴水,地上已经流了很多水了。我问:“汗巾在不停的滴水,我们应该怎么办?”在我的话语下,小朋友们纷纷开始了讨论。
发现问题寻找策略
我们把汗巾多拧一拧!水就不会滴答滴答啦
我和语卿一起拧的汗巾一点都不滴水!
我们可以把汗巾挂在衣服的旁边。
那干的汗巾也会湿的。
边说边干,幼儿纷纷跑到洗衣间,或是用力捏着拧着汗巾,或是互相合作把滴水的汗巾拧干,或是把团在一起的汗巾打开。
当幼儿们发现湿的汗巾与干的汗巾晾在一起时,干的汗巾也会湿掉,那怎么办呢?
将干的和湿的分开 使用汗巾架晾晒
3.幼儿游戏行为分析
当晾汗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幼儿们会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可以使用早上夹汗巾的汗巾架进行晾晒,幼儿们通过观察和讨论,意识到将湿的汗巾与干的衣服分开晾晒的重要性。他们决定利用早上用来夹汗巾的汗巾架,将湿汗巾单独挂起来,避免影响干衣服。这个过程中,幼儿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还培养了合作与分工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更加理解了生活中的细节处理,提升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4.教师分析与支持
游戏分析
(一)深入游戏,提升能力发展
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与参与度。幼儿在游戏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发挥了创造力。幼儿一起商量给娃娃穿什么衣服、做什么饭菜等,促进了动手操作、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二)聚焦游戏,链接学习品质
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父母、医生、厨师等),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如做饭、照顾婴儿等,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游戏后,我们发现问题、探讨、解决,幼儿能自主探究,主动运用现有资源进行解决。他们是游戏的发现者和设计者,在自主、自由的娃娃家真游戏中获得经验,同时,也在游戏不断萌生新的想法、思考以及挑战自我的游戏精神。不仅发展了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还养成了勇于探索、积极思考、锲而不舍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重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幼儿的兴趣来源于对娃娃家游戏的喜爱。虽然在游戏的开始阶段,幼儿们只是随意且无计划性的游戏,但每次依然有很高的热情。这就表示幼儿对这个娃娃家游戏是喜爱的,充满兴趣的。那么,我们这个时候的作用在哪呢?观察很重要,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和可挖掘的的价值点,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我们把游戏自主权还给幼儿,并不是完全置身事外,我们要做的是观察,扮演幕后角色,关注和了解幼儿的游戏,判断幼儿“喜欢玩吗?”“他们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困难?”等等,进而思考幼儿需要我们“做什么?”,帮助幼儿做他门想做的事,和他们一起解决他最想解决的问题,以推动幼儿游戏发展。有了体验娃娃家游戏的开头,我们适时推进,通过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再现场景,请参与幼儿在同伴面前介绍游戏过程,激发了其他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的欲望。
(二)供条件,给予自主体验
在娃娃家游戏活动中,我们应投放丰富多样、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材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我们在游戏过程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适时地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同时,教师注重对游戏活动的总结与反思,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及时调整游戏材料与玩法,以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游戏需求。
童生 童长 童美 童好
感谢关注“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
随时可以看我们新动态哦
本账号所发布照片、视频均属于幼儿园原创
版权归属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
转载需授权,侵权必究,谢谢
编辑:金雨婷、夏盼盼
一审:施萍萍
二审:韩佳乐
三审:王春华
-公众号-
-视频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