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艺不凡
?
?
一、课程缘起
?
最近小二班的小朋友盥洗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开始好奇,她们在厕所做些什么,于是在一次餐前洗手活动时,我们观察幼儿,发现孩子们在对洗手的“皂”非常沉迷,喜欢在小手上搓出很多的白色泡泡,然后对着镜子一直扭扭跳跳。
问题聚焦:
幼儿对肥皂产生好奇,喜欢玩肥皂。
理论依托:《指南》中指出:“要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在如厕过程中对“肥皂”的观察就是幼儿自发的一种活动,他们投入于探索肥皂产生的泡泡,肥皂能把手洗干净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主动询问教师“肥皂是怎么搓出来的”等问题,说明幼儿有探究问题的能力。
老师有话说:
在孩子们对肥皂能搓出泡泡,把手洗干净等现象感叹与好奇的同时,他们也对肥皂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关于肥皂,他们的小脑袋里也充满了无数的疑问,于是追随孩子们的兴趣与问题,我们决定对肥皂一探究竟。
?
?
二、课程目标预设
?
?
?
三、思维导图
?
前期我们对“肥皂”这一活动的流程进行了预设,准备从六方面开始展开对肥皂的认识与探究,从认识肥皂,到制作肥皂,售卖肥皂,全方位的让幼儿在探玩中,积累对肥皂的经验。
?
?
四、课程实践
?
(一)以“皂”为名—识皂
1. “皂”之为何—原有经验。
为了让孩子对肥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开展了第一次关于“肥皂”的主题活动教学。
问题聚焦:
幼儿园厕所里的肥皂是什么样的?
厕所里的肥皂是什么味道?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肥皂?
对话剪影
小铭
我家里也有肥皂,是正方形的。
还有圆形的肥皂。
果然
堂堂
我喜欢白色肥皂。
肥皂可以洗手。
毛毛
老师有话说:
在跟幼儿的第一次关于“肥皂”话题的探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肥皂的经验不足,关于形状的经验只知道最常见的圆形、正方形,所以我们决定,让孩子们来一次关于肥皂的大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呢,我们引导家长,让孩子们自己找一找家里的肥皂,并画一画。
2.“皂”之调查—探寻经验。
佳忆:我不会画怎么办?
妈妈:那我把它们放在前面,你看着画试试吧。
佳忆:好。
老师有话说:
在家长反馈的这一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佳忆对“椭圆形”没有概念,家长正面积极的去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并用最直观具象的方式引导幼儿画画。
理论依托:《指南》中提出:“要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提供材料供幼儿实际”。在调查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建议家长,全程由幼儿自行绘制,家长作为一个辅导角色,当幼儿遇到问题时,家长也是选择帮助幼儿一起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肥皂的经验也进一步提升了。
(二)识“皂”而知—懂皂
1.“皂”之材料。
孩子们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关于肥皂是用什么做的,他们给出了很多新奇的想法,那么作为教师也需要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深挖问题,与幼儿寻找答案。
老师有话说:
幼儿对肥皂制作需要的材料不太懂,但是我意外的发现,孩子们对味道是有概念的,他们会告诉我说,肥皂需要用到巧克力、牛奶等,紧接着我们通过视频的形式更加直观的引导幼儿去知道肥皂需要用什么材料制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制作肥皂最重要的材料—皂基,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等感官接触的方式让幼儿了解。
问题聚焦:
孩子们喜欢巧克力味道的肥皂。
教师策略:提供多种味道的肥皂,供幼儿实操感受。
名称:猫爪精油皂、骨头牛奶皂、巧克力甜甜圈皂。
新奇可爱的形状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对肥皂产生了更浓厚的探究欲望,于是我们让孩子们体验不同味道的肥皂用起来闻起来有什么不同感受。
佳忆
牛奶味道好香。
好想咬一口呀,好美味!
琪琪
恬恬
甜甜圈肥皂是巧克力味道的。
2.“皂”之确选。
孩子们对于肥皂的认识与了解更多了,于是我们决定开展一次投票活动,让幼儿来选一选想制作什么味道的肥皂
通过投票最终,孩子们大部分都选择了“花朵”味道。
理论依托:《评估指南》指出:“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班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是决策”。
老师有话说:
在肥皂味道确定的过程中,我们放手把主动权交到孩子们的手上,选出孩子们呼声最高的四种味道,继而采取投票的形式,来最终确定,尊重孩子想法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他们是课程的主体,具有选择的权利。
(三)懂“皂”为制—创皂
1.“皂”之制作。
由于制作肥皂的步骤孩子们并不了解,难度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也比较难,所以我们以教师+幼儿合作式体验操作为主。
我们的第一次制作
第一步:准备材料
第二步:捣出花汁
第三步:隔水加热
第四步:加热搅拌
第五步:混合
第六步:倒入模具
第七步:等待冷却
第八步:脱模完成
第九步:使用
问题聚焦:
花捣出的汁水较少,不够用。
隔水加热皂基融化时间太久,消极等待。
花朵味道的肥皂没有香味。
教师策略:
寻找比较容易出汁水的物品。
再收集一口锅,专门用来加热融化皂基。
寻找有香味的东西。
老师有话说:
经过第一次的制作之后,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肥皂没有香香的味道,那由于教室里面有味道的东西有局限,于是我们发起了“寻香计划”。并用调查记录表的形式引导幼儿记录。
2.“皂”之趣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剧照
老师有话说:
孩子们在家里展开了一次《香味哪里来》的寻找活动,孩子们以生活经验为出发,寻找家里常见的有味道的东西,并带到幼儿园来,开展二次制作肥皂。
佳忆
橙子是很香的。
我们家门口的花朵很香,我要做花朵味道。
堂堂
柠柠
花露水味道的香。
理论依托: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基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我们引导幼儿自主探寻“香味”。
制作剪影
欢迎扫码观看
3.“皂”之反馈。
肥皂制作完成后,我们带领孩子们开启了赠送肥皂之旅…
肥皂使用反馈意见收集表:
请左右划动观看
沫沫
韩老师给我们泡泡只有一颗星。
味道还不够香。
果果
妞妞
还可以请谁用一下呢?
给爸爸妈妈用一下。
咪咪
老师有话说:
基于孩子的讨论,他们希望可以让爸爸妈妈来试用我们的肥皂,于是我们再一次家园联动,请家长们还有宝贝试用之后为我们录制使用视频。
请扫码观看使用视频
颜周爸爸
杨文俊
四、创“皂”而华—饰皂
1.“皂”之包装。
在真正制作包装之前,我们引导幼儿来设计一下包装袋是什么样的,用实物图的形式,拓展幼儿的思维。
滑动查看更多
关于材料,我们主张以“环保”为主,想让幼儿体验制作包装的快乐,以及简单的包装技巧。
老师有话说: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问题,幼儿包装意识模糊,不知道要把包装做成有收口的形状,于是我们要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零食袋、糖果袋等不同的包装袋,从而积累经验。
2.“皂”之展示。
(五)华“皂”有实—试皂
1.“皂”之再造。
制作肥皂的路程我们一直都是顺顺利利的,又快接近清明节,于是我们准备结合节气,制作意义非凡的“艾草皂”。我们也和孩子们展开讨论,并确定最终方案。
滑动查看更多
理论依托:《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课程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老师有话说:
在整个艾草皂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亲手择、洗制作,对孩子们来说,亲手制作的意义是非凡的。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也乐在其中,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对艾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皂”之售卖。
柠柠
快来买肥皂呀。
是我们自己做的艾草皂。
佳忆
理论依托: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老师有话说:
在售卖的过程中,我们联合家委一起辅助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售卖活动,幼儿在售卖过程中,大胆讲话,吆喝。孩子们积累了售卖的经验,感受劳动成果出售的快乐,促进了幼儿社会性与语言的发展。
3.“皂”之续写。
我们的讨论
胡老师
卖肥皂的钱你们想用来干什么?
用来买肥皂。
年年
小汐
送给别人。
老师有话说:
由于孩子们对“钱”的使用还不够有经验,所以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于是我们决定,带孩子们去一趟烈士陵园,更深层次的去感受清明节。
鲜花敬英雄,在老师代表与家委成员的陪同下前往北干的烈士陵园,将赚来的钱落到实处,真正的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六)“实”皂溯源—本皂
1.“皂”之追本。
以前的人们没有皂基他们怎么做肥皂呢
名称:无患子果
颜色:棕色
形状:圆圆的
摸起来:硬硬的
闻起来:酸酸的
问题聚焦:
不会用 打不开 太硬了
用剪刀剪
用脚踩
我们支持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无患子果效果测评
老师有话说:
在探究肥皂的最后一环节,我们决定“追本”,想让孩子们了解,在没有皂基的年代,祖辈们是怎么洗手的,在过程中,幼儿自发探索,大胆实践。
我们的无患子果,本身就带有“气泡”+清洁功效,它可以洗出很多细腻的泡泡,也能把我们的衣服洗干净,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并没有肥皂,就是用这些“无患子果”洗的。
?
?
六、关于收获
?
学习品质:幼儿在探究肥皂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推动着活动的深入发展。活动源于幼儿的兴趣,因此制作、售卖等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主动、专注的投入到活动之中;遇到问题时,幼儿能够通过询问老师、向同伴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
健康领域:《指南》中提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与卫生习惯”。在幼儿认识肥皂时,知道了肥皂能把脏脏的小手洗干净,懂得了在生活中要讲卫生,促进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语言领域:《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在进行肥皂调查后,能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大胆的分享和交流,在售卖活动中,幼儿也能清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社会领域:《指南》中提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在做肥皂时,幼儿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提高了其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幼儿在调查泡泡中表现出了初步的任务意识,能够按时完成自己的调查任务,而任务的顺利完成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科学领域:在探究肥皂的过程中,幼儿能够积极的动作操作,促进了其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活动不断的延伸和发展,也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艺术领域:《指南》中提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制作包装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表现,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作品,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其艺术审美。
温馨提示
童生 童长 童美 童好
感谢关注“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
随时可看我们新动态哦
版权声明
本账号所发布照片、视频均属于幼儿园原创
版权归属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
转载需授权,侵权必究,谢谢
编辑:胡水甜、范莎莎
一审:范莎莎
二审:沈璐璐
三审:王春华
-公众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