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探秘
一束光却悄悄透过窗上的玻璃映射在教室的墙上,若涵说:“快看,墙上好像有一只蝴蝶。”萌萌说:“哇,好漂亮。”突然出现的光斑激起了小朋友的兴趣,他们热烈地讨论着。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和分享,我发现孩子们的小脑袋里藏着很多和光影有关的故事,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创设相关的环境,幼儿通过和材料互动、探索光影的秘密,解开光影的神秘面纱……一个关于光影的故事拉开序幕。
问题搜索:光与影
对于突然出现的影子,小朋友们有了很多的疑问。
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没有影子呢?
是每个东西都会出现影子吗?
影子是怎么来的呢?
分析与思考:
中班孩子的兴趣常常是在同伴讨论中产生的。但是这些有趣的话题常常只是一闪而过。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耐心倾听孩子们之间的言语对话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与问题,并且鼓励孩子深入探究。
思维导图
活动导航
找到影子
这天天气特别好,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在户外晨间锻炼时,孩子们发现自己的身旁也出现了黑乎乎的影子。于是我们开展了寻找影子的活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分析与思考:
孩子们穿梭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子。通过找影子的这个活动,丰富了孩子们对于影子的原有经验,萌发了幼儿对影子的关注和探究欲望。
影子踩踩乐
有孩子激动地喊道,老师你看我走,影子也在走;我跑,影子也在跑;我做什么动作影子就跟着做什么动作,孩子们发现影子的这一特点后,自发的玩起了“踩影子”游戏。
分析与思考:
孩子们体验着踩影子带来的快乐。同时,在追逐、奔跑中,动作的协调性、应变能力也得到发展。
影子怎么来
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影子怎么来的?
通过绘本的欣赏,带着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影子,感受影子的调皮与神奇,初步了解光源与影子的关系。
因为太阳会发光,我们就有影子了。
白天有影子,因为白天有太阳。
晚上在家里也会有影子,只要开灯就好了。
原来影子的出现需要有光。
影子的出现只需要有光吗,还要满足什么其他条件呢?
孩子们开始在教室里寻找是否所有物品在手电筒光的照射下都会出现影子。
经过不断反复的实验,孩子们都发现了影子。
但硕硕却说我用手电筒去照玻璃杯的时候没有发现影子,光直接穿过了玻璃杯。
为什么玻璃杯不能产生影子呢?
像玻璃杯这样透明的物体是没有影子的,因为他遮不住光。
除了光我觉得还要有物体,一定是不透明的物体。
原来,我们有影子是因为光照在我们(物体)身上,而我们(物体)又遮住了光,这样背后照不到的光就会变暗,才会形成影子。
分析与思考:
在多次的实验操作中孩子们发现形成影子,需要有光(太阳、手电筒)、被光照到的物体以及能呈现影子的平面(墙面、地面、纸面等)。在不断尝试和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影子变化的各种小秘密而欢喜。
影子变大小
在玩手电筒的过程中,浩恩有了新发现。说道:老师快看,手电筒这样举起来,影子会变大变小。
分析与思考:
孩子们能在“变大,变小”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发现光影的小秘密,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表达,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喜羊羊说道:我手电筒离沁柠远一点,沁柠的影子就变小啦!”孩子们通过与真实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多方面的学习经验以及自主探究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当颜色遇上光
若涵心想,影子都是黑色的吗,会有彩色的影子吗?
她便开始用马克笔在透明纸上画画,在用光照一照,竟出现了一幅漂亮的光影画!”
你画的影子怎么是彩色的?
影子都是黑色的,没有彩色的影子。
我觉得有彩色的影子。
我觉得没有彩色的影子。
周围的孩子们都被吸引过来,也加入了他们的争论对于彩色影子是否存在,孩子们像老师求助。通过孩子们的眼神我看到他们对影子的探索欲望,基于儿童的经验和发展,我将问题抛给了孩子们:“想一想之前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影子的?你们可以找找教室里可用的材料,一起来试一试。”
孩子们各自在区域里找到了一些物体,便又拿起了手电筒开始了实验。有的孩子还把物体拿到了太阳光底下。
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
太阳光是黄色的
太阳光白色和黄色都有。
这时喜羊羊发现班级里有很多反光纸,放在太阳底下,竟然出现了彩色的影子。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的想去试一试了。那让我们一起把太阳光请到教室里来,与光影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吧。当彩色玻璃纸与阳光结合,教室里就出现了一道道绚丽的光影。
分析与思考:
在寻找把光请进教室的材料和方法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光是多种颜色的,用彩色透光物品可以照射出相同颜色的光,孩子们还逐渐感知到光线反射的共同点。反光材料都是光滑的,镜面材料更能反射光线。
光影小剧场
变出彩色影子后,有些孩子说道关于影子还有哪些奥秘是我们不知道的,这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更深入的讨论。
影子还能怎么玩呢?
可以玩手影游戏。
还可以玩皮影戏,爸爸妈妈在家带我玩过。
手影游戏是当我们变换手部动作时,影子也会随之变化,这个游戏很不错,那现在让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皮影戏。
策划篇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
孩子们那让我们一起运用光影这个原理来做一个属于我们的小剧场吧。
场地安排
光影小剧场要在一个黑暗的地方放手电筒,这样才能有影子呢!我们选择了靠近教室的角落里布置场地。
人员安排
孩子们结合自己看过的皮影节目以及喜欢的故事,进行推荐,并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表演《三只小猪》,我们分成了道具组、表演组。
准备篇
光影道具组
①手电支架,初次尝试
有了前期经验的支撑,孩子们开始了第一轮的支架制作。支架怎么这么快散架了?
失败原因:
1.材料过轻,无法支撑手电筒。
2.固定材料容易散。
②小组合作,再次尝试
使用新材料:树枝、麻绳、泡沫积木。
小朋友们分工合作,利用麻绳,迁移之前学习过的打结的经验,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把这几根树枝五花大绑了起来,这回制作的支架牢固了不少,但还是有点不够好用。
③家园合作,亲子制作
我们一起像爸爸妈妈发出求助,为光影小剧场做一个结实的手电支架吧。
④集体讨论,优化调整
在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下,小朋友们都利用家里的废旧材料制作了支架。在将支架拿到幼儿园后,小朋友们发现各有优缺点。于是小朋友们的集体讨论下,对支架都进行了调整,最终选择了第一组的手电支架。
场景组
皮影人用什么材料做的?
皮影人是用皮做的,制作出来的皮影人摸起来硬硬的,非常结实。
班级里没有皮,怎么做皮影人呢?
我们可以选择班级里一些硬的材料代替皮。
我们可以用硬纸板代替皮来制作。
班级展示用的卡纸摸起来硬硬的,可以用来制作。
操作实验中
硬纸板太难剪了,我的手剪的好疼。
皮影人玩了一会,就快要坏了,你看它的腿向上卷,胳膊处已经要被撕断了。
那我们可以想什么方法解决他呢?
可以用塑封纸将皮影人塑封好,皮影人就变的硬硬的,很结实。
孩子们经过操作验证寻找到的硬纸板、卡纸等材料,决定选用白纸与塑封纸组合的材料进行皮影人的制作。
趣玩篇
皮影人制作好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带着皮影人到表演区进行《三只小猪》节目的演出,还自发进行了分工。在玩皮影的过程中,孩子们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分析与思考:
在玩皮影人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皮影人动,影子动;而皮影人不动,灯光动,影子也会动,他们沉浸其中,乐于探索光影的秘密,乐于记录自己的发现,乐于分享自己的感受,在一次次探索中,我们看到孩子们积极、主动、合作、善于发现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收获:
一、幼儿方面:
幼儿对太阳光的认知和理解从一开始的无心发现,到光影形成条件、进而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知。通过实验、记录、操作、体验,幼儿初步感知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探究中,幼儿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孩子们充分运用观察比较、查找资料、讨论交流、实验操作、记录分享等方式进行探究实践,发现了关于光和影的一个个小秘密。他们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敢于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让人惊叹。
二、家长方面:
在这场“光影探索之旅”中,家长们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影子,和孩子玩关于影子的亲子游戏,家长的热情参与也激发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
身为幼儿教师,我们时刻跟随着孩子的步伐,观察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为了让孩子对光和影有更加直接的感知,我们给予儿童充足的和影子做游戏的时间,及时捕捉他们的发现,组织讨论,提升经验。
主编:陈哲宇 高芳婷
拍摄:中六班教师
审核:冯芸芸 韩佳乐
总审核:王春华
-公众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