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降落伞
01
项目由来
一次餐后活动孩子们在看完整儿童在线里面的电子绘本故事,当看到《托比的降落伞》时,顿然掀起了一阵激烈的讨论声。
我去旅游时看见过降落伞。
我也在动画片里面看见过降落伞。
我爸爸打游戏的时候,在游戏里我也看见过降落伞。
基于幼儿的兴趣,于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对降落伞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
02
问题搜索
03
思维导图
04
活动导航
05
成长故事
了解降落伞
请孩子绘画心中的降落伞。孩子绘画出的降落伞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形、半圆形、正方形、花形、动物形状的,还有尖尖的形状。
不对,降落伞没有尖尖的,只有圆圆形的。
降落伞不是圆形的,是半圆形的。
不对,我见过的降落伞上面是尖尖的,下面绑着的是东西。
到这里孩子们已经出现了分歧,老师问:“降落伞到底是什么形状?降落伞的用途和结构是什么呢?”这下可把孩子们难倒了。
幼儿行为解读:
在幼儿讨论降落伞的过程中,孩子们出现的分歧增加了降落伞的神秘感,孩子们愿意去讨论自己知道的降落伞,这也让幼儿更有兴趣去了解降落伞,但是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有限。
教师分析与思考:
《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和敢于探究和尝试等养好的学习品质。基于孩子们对降落伞了解较为片面,当天老师制作了降落伞调查表,由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和结构。使孩子们感受到遇到问题不能放弃,可通过调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降落伞调查表
通过亲子调查,我们了解了降落伞的形状、种类。
降落伞的形状
方形
圆形
翼形
双锥形
降落伞的主要结构部分
幼儿绘画结构图
网络结构图
幼儿行为解读:
了解降落伞的过程中,一些孩子会跟同伴交谈自己查阅到的知识,并用完整的语言与同伴讲述调查结果,但也有一些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比较欠缺。这部分孩子一般是平时不太愿意表达的,而完整讲述的那些孩子是平时话比较多的孩子。
教师分析与思考:
在孩子们与同伴分享的过程时,孩子们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和爸爸妈妈的调查结果。从中可以捕捉到孩子们是真真实实参与到了降落伞调查的活动中,虽然有个别孩子的表达能力较弱,组织不好语言表达,但是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对于这部分的孩子教师需要多加关注经常让他们参与互动环节,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制作降落伞
前期准备
幼儿园有没有降落伞,我也想玩一玩。
幼儿园里没有降落伞吧,游乐场才有降落伞。
幼儿园里没有降落伞,我们就来做一个。
那我们用什么东西做呢?
发现问题:
1.伞面用什么材料制作?
2.伞绳用什么材料制作?
3.承重物用什么材料制作?
于是孩子们就开始讨论用什么材料才能做降落伞呢?
伞面需要大大的,能打开的。我们可以用布,有垃圾袋来做。
用纸也可以做伞面。
伞绳可以用长长扭扭棒或者绳子。
用毛线也可以的,我们班级就有毛线。
承重物要有一点重的,可以用玩具。
太重了也不行的,轻一点的小木条也可以的。
粘伞绳可以用固体胶,扭扭棒扭一下就好了,毛线的需要用到固体胶。
问题解决:
根据降落伞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孩子们首先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伞面一定要是大大的,还是要能打开来的,卷在一起的不能用;伞绳是细细长长的;承重物是要有一定重量的,太轻的不能使用。于是经过讨论决定,我们采用以下材料制作降落伞。
寻找制作材料
幼儿行为解读:
孩子们对降落伞的制作非常期待,从他们发出的疑问和讨论中可以看出,虽然不会做但是能根据伞面、伞绳、承重物的不同形态,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探讨出所需材料的形态是怎样的,并根据讨论结果去寻找材料。
教师分析与思考:
从孩子们的集体讨论中看得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帮助他们梳理经验,让他们的想法能够向更高一层去思考。
制作降落伞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通过自选搭档两个人为一组,开始制作降落伞。
制作刚开始便出现了问题……
问题一:伞绳要如何粘的牢固?
这个伞绳用固体胶粘不上去怎么办呀?
我的也是,粘好了也会掉下来。
我们应该选一个很粘的东西粘。
那我们就用胶水,胶水是最粘的东西了。
但是幼儿园材料里没有胶水呀,只有白乳胶、固体胶和双面胶。
白乳胶和双面胶我们都试试吧。
于是一些孩子拿来白乳胶试一试,一些孩子拿来双面胶试试。
白乳胶干的好慢呀,吹了好久也不干,还是湿湿黏黏的。
我们双面胶可以的,一下就粘上了。
于是用固体胶和白乳胶都粘不上的伞绳孩子,纷纷都去拿双面胶来用。
幼儿行为解读: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发现用固体胶粘不上去,就算粘好了也会掉下来,通过讨论知道伞绳与伞面可以利用粘性较好的双面胶来粘。在撕双面胶的时候,不会撕的孩子知道借助剪刀来完成。由此可见,孩子遇到问题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不依赖于同伴和教师。
教师分析与思考:
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根据自己所需去更换材料和使用材料,是中班现阶段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较为理想的状态,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选择,支持鼓励他们尝试所思所想。
问题二:承重物如何固定?
这个承重物我绑不上去,怎么办呀?
那你可以用我们绕水杯绳子的方法,绕一下呀。
我试过的,但是拎起来它就会开了,还是会掉下来的。
……孩子们自由谈论着自己的想法,并开始动手尝试让承重物固定住的办法。
幼儿行为解读:
孩子在制作承重物时由于不会打结,有的孩子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绕水杯带的方法来固定承重物,可以看出孩子能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来,是非常值得表扬和肯定的。
教师分析与思考:
绳子打结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讲确实是比较困难,当孩子来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老师对他们用绕水杯带方式的肯定增加了幼儿制作的信心,再用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寻找材料固定,帮助了幼儿经验的提升,从而推进幼儿制作降落伞的进度。
基地选择
降落伞完成后,需要去试飞降落伞。但是,幼儿园哪里适合飞降落伞呢?我们一起去幼儿园里寻找一下吧。
寻找试飞基地
我们在幼儿园里寻找到了很多可以试飞降落伞的地方,但是,哪里试飞最为合适,于是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我们认为在窗户这里可以飞下去。
但是窗户这里护栏太高了,我们够不到。而且还很危险,我们可以在楼梯间里面试飞降落伞。
我觉得网红山坡很高,很适合我们的试飞降落伞。
我觉得滑滑梯上可以的。
我认为二楼的邮局那里也可以的,那里可以看见幼儿园的大厅。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的讨论着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于是老师提议可以把试飞降落伞的地方画下来…..
绘画基地
基地展示画
幼儿园大厅二楼
滑梯
网红山坡
三楼楼梯顶
教师分析与思考:
在设想试飞基地选择中,幼儿从开始的站在原地试飞降落伞,再讲到站在楼梯上往下飞降落伞,可以发现他们的思维在相互发表言论中不断碰撞出火花,幼儿的想象力和空间感知能力都在一步步的提升。
试飞降落伞
第一次试飞降落伞
孩子们选择了自己之前设想的放飞基地去试飞和同伴合作的降落伞。
第一次试飞视频
出现问题:
1.为什么降落伞斜着着地?
2.为什么有些降落伞是伞面先着地?
3.为什么有些降落伞很快着地?
问题解决:
拓展经验
降落伞很快往下掉考虑是重物太重,可换一个轻一点的重物;伞面太大可以调整伞绳的位置或者多加几根伞绳,同时降落伞的每根伞绳都要固定上;伞面比重物重会导致降落伞倒着降下来;降落伞下降是利用了空气的阻力,需要伞面里面进入空气降落伞才能慢慢下降。
教师分析与思考:
在试飞时,孩子们的兴趣都在飞降落伞上,于是所有孩子都是在上试飞员的角度从上往下看降落伞,以这样的角度孩子们无法判断降落时后的状态,于是教师使用视频记录的方式在集体分享中播放,这样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和反复观察降落伞的降落情况,并且能针对降落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幼儿后续改进和放飞降落伞提供了支持,让幼儿能更有效的进行持续性探究。
第二次试飞降落伞
通过第一次降落伞的放飞,孩子们发现了问题,并集体讨论解决了每一组现有的问题,于是两名合作的孩子根据自己做的降落伞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并在“降落伞制作记录表”上面填上第二次制作需要的材料是哪些。
调整降落伞
等到孩子们全部调整制作好后,老师带着他们进行了第二次放飞降落伞。
第二次试飞视频
出现问题:
1.为什么纸做降落伞是旋转或者倒着降落?
2.为什么伞绳是扭扭棒做的降落伞降落也很快?
3.为什么塑料袋做降落伞还是降落的很快?
问题解决:
幼儿行为解读:
孩子们觉得塑料袋是制作伞面的最佳材料,降落伞下降是利用了空气阻力,需要伞面里面进入空气,空气的阻力可以防止降落伞快速下坠,所以伞面需要选择防止空气快速流失的材料,幼儿纷纷决定用塑料袋来制作降落伞,伞绳也换成轻一些的毛线,承重物就用小木条。
教师分析与思考:
幼儿能够根据讨论结果调整降落伞,从孩子们的记录单上看到每组孩子都对降落伞进行了微调。之后他们迫不及待的在教室里试飞,可见他们他们也非常期待能成功。在调整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介入孩子们的调整中,了解每组孩子的调整情况,同时以参与者的身份对孩子们的调整提出意见,以此来帮助一些能力弱幼儿。
第三次试飞降落伞
在第二次中孩子们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对降落伞再次进行调整,并在“降落伞制作记录表”中进行材料填写。
接着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的放飞降落伞。
第三次试飞视频
发现问题
如何计算降落伞降落速度的时间?
对于孩子们发现的新问题,我们再次进行了讨论……
孩子们,你们的降落伞都成功飞起来了吗?
降落伞都飞起来了,我们的降落伞飞了很长时间。
我们也飞了很长时间,但是不知道有几分钟?
我们可以来计时,看看降落伞飞了多少时间。
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东西来计算降落伞的降落速度呢?
我们可以数数字的办法来计算降落伞的速度。
我们可以用沙漏,我和爸爸妈妈出去吃饭的时候,服务员就是用沙漏来计算上菜时间的。
我们可以用手表,还有钟表来计算时间。
我们还可以用手机,手机里有计时器,上次我爸爸就用手机帮我计时我一分钟拍了多少个篮球。
问题解决:
幼儿行为解读:
在第三次成功放飞降落伞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孩子们进行了讨论。最终决定再展开一次降落伞时间大比拼活动,借助老师的手机来计时降落下来的时间。孩子们通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知识来解决活动遇见的困难。知道科技产品里面的计时功能,可以用来计时,从而利用科技产品达到计时目的。
教师分析与思考:
在三次放飞降落伞的过程中,孩子们从制作→发现问题→调整改进→成功放飞,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放飞和改进中发现了伞面、伞绳、承重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空气在降落过程中的重要性,体验到了制作的乐趣。同时提升了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降落伞速度大PK
速度PK视频
06
感悟启示
活动反思
玩降落伞是本班幼儿内在需求的活动,是围绕幼儿兴趣、幼儿问题解决的逻辑开展的活动;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活动。本次项目活动是动态、变化、发展的,是在与同伴、师幼互动过程中,获得真实而有意义、有深度的学习活动。
评价反思
1
幼儿层面
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感知不同材料制作降落伞的不同下降方式,通过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能使用自己擅长的符号表达自己的设想和感受,并运用这些符号与同伴交流制作,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探究能力,还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幼儿在制作和玩降落伞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自发讨论降落伞出现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教师层面
1.发展幼儿的兴趣。
幼儿教师的工作应具有创造性,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时间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注意积极引导。降落伞这个项目活动就是在幼儿的兴趣爱好中生成的。
2.支持幼儿的探究。
在整个项目活动中,教师将幼儿讨论降落伞出现的问题中,不断引发幼儿深入探究,实现向更高一级水平的发展。同时教师为幼儿提供支持探究的环境和材料,支持其自主探究。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产生学习行为,他们通过对材料的主动操作获得信息、积累经验,从而获得发展。
– End –
主编:朱冠华、王丽
拍摄:中三班教师
审核:韩佳乐
总审核:王春华
-公众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