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缘起
春节,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全球华人的传统节日,是专属中国人的浪漫。春节将至,孩子们对春节的期待溢于言表,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带领他们踏上别样的“春节”之旅,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春节的由来、意义,增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与感知,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和民间艺术的多姿多彩,丰富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体验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线索一:年的理解
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想法。”于是,我们引导孩子们开启了关于春节的调查、发现、体验 ……
通过调查,孩子们不仅了解到更多的春节习俗,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开心:“春节我们家会贴春联和福字。”
麦琪:“春节我们可以穿漂亮的衣服,给爷爷奶奶拜年,看春晚。”
糖果:“春节我们可以挂灯笼,很漂亮。”
甜果:“为什么要过春节呢?”
佳佳:“ 为什么春节要放鞭炮?”
02
1.“春节”藏在绘本里
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欣赏绘本《年兽的故事》,深入了解年的秘密……
绘本故事为孩子们揭开“年”的神秘面纱,了解到关于“年兽”的传说,知道年是个大怪兽,会在大年三十出没肆虐,人们会借助鞭炮声、春联、窗花等红红的东西赶走年兽。
2.“春节”藏在我家里
3.“春节”藏在照片里
【反思与调整】
通过前期的谈话活动了解到:孩子们对春节的认知只是热闹、快乐,他们喜欢春节带来的愉快体验。对于幼儿而言,年俗文化应该被他们“看见”,才能更好地被他们传承。为了组织开展有内涵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教师提前熟悉春节的文化元素和核心价值,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和幼儿一起收集相关的资料,共同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揭开春节的神秘面纱,体会春节传统文化的韵味,用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线索二:红红火火迎春节
年前准备多
基于幼儿的现有经验,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迎接春节应该做哪些准备?
01
春节的仪式感从备年货开始。年货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凸显着节日的味道,更承载着团聚的喜悦,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和睦、来年顺遂的美好愿景。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亲手挑选年货,玲琅满目的商品,满满当当的年味,浓浓的过年氛围不断传承,不断升华。
“除旧布新”是中国的春节文化,讲究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寓意要把一切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辞旧迎新的愿望。我们倡议幼儿进行劳动实践,全班齐动手,整理打扫,迎接春节。
劳动实践(班级篇)
劳动实践(家庭篇)
【反思与调整】
为了丰富幼儿多元化的体验,把握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我们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在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多渠道参与下,增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与感知,让传统文化具象化,将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整合家长资源,形成教学合力,让幼儿积极参与购买年货和除尘布新,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中国传统习俗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意识,体验主人翁的成就感。
线索三:热热闹闹过大年
非遗过大年,传承铸匠心。对于春节,如何突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地文化的渗透,我们聚焦“年俗”和“年味”,调整主题目标,预设新的行动路径,从“追溯传承中的年俗”“探寻舌尖上的年味儿”两个分支逐步推进主题活动。
年俗1:我来画福字
“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福”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广泛的核心文化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已延续传承几千年,源远流长,寓意深远。福字代表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和物,幼儿通过剪、画、拓印各种形式传承和演绎着“福”文化,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年俗2:剪窗花
小剪刀,真是巧。
小宝宝,手中拿。
剪只小狗汪汪叫。
剪只小猫喵喵喵。
剪只小鸟喳喳叫。
剪只青蛙跳跳跳。
一首简单的儿歌,传承着我国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剪窗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孩子们的作品虽然稚拙,但为我们活动室增添了热闹愉悦的氛围,还锻炼孩子们的手部协调能力。
年俗3:做灯笼
灯笼,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代表吉祥和好运,也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活动中,幼儿一起动手,通过剪、画、贴技能制作春节灯笼,迎接喜庆年。在制作灯笼的过程中,幼儿不仅享受智慧与趣味交融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感受着文化的传承。
(家庭篇)
(班级篇)
年俗4:放鞭炮
鞭炮声声辞旧岁,孩童颦笑展新颜。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民俗文化,寄托了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彩纸、胶棒、颜料,花生壳等,孩子们在动手制作鞭炮的同时,也感受着喜庆和吉祥的节日氛围。
年俗5:压岁钱
春节到,红包到!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到永葆童心的大人,每逢过年接过红包的那一刻总是激动万分,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回忆自己与红包的故事,开启了关于红包的议题:
老师:“你们知道春节为什么要送红包吗。”
沐瑾:“红包是祝福!会有好运气的。”
奇奇:“红包会发大财。”
萱萱:“红包就是压岁钱,要放在枕头下睡觉,新的一年就会平平安安!”
一番讨论结束,孩子观看了《压岁钱的来历》,随后一起制作了龙年红包,孩子们从中了解到:虽然社会不断发展,钱币不断迭代,但它们都代表了长辈们对小朋友们的爱和祝福,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平安、健康地长大。
制作红包
年俗6:穿新衣
麦琪:“为什么春节一定要穿新衣呢?。”
老师:“穿新衣代表着新的开始,我们的生活也会像新衣一样,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在中国的传统中,过春节穿新衣的历史由来已久,是节日喜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红色衣服又寓意着吉祥如意,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做新衣(班级篇)
试穿新衣(家庭篇)
年俗4: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春节的民间游戏,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通过舞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孩子们跟着音乐扭动着身体,不仅感受了艺术气息,传承了民间文化,还锻炼了幼儿的体格,愉悦了身心,一场看似简单的文化初体验,却让传统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间。
年味1:包饺子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浓浓的中国年,当然少不了美味营养、富有美好寓意的美食相伴。过年怎么会少得了饺子呢!过年吃饺子寓意着喜庆团圆、吉祥如意以及招财进宝。小朋友们与家长一起和面擀皮、包饺子,全家其乐融融。
年味2: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孩子们的最爱,他们强烈要求自己制作冰糖葫芦,我们进行了小朋友们期待已久的冰糖葫芦制作活动,活动前,幼儿参与铺桌布、清洗水果、 分水果等活动,随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自由进行组合搭配,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最后在糖葫芦上裹上一层亮晶晶的“糖衣”,孩子们吃着自己制作的冰糖葫芦,脸上乐开了花!
(班级篇)
(家庭篇)
年味3:花馍
花馍,又称为“面花”,不仅仅可食,更是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饶有兴趣学习揉面、搓条,面塑制作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中国“年”的传统习俗,感受到节日的温馨和快乐和蕴藏在这其中的“年味”!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家庭和幼儿园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同育、同构的作用,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我们倡议家长一起携手和孩子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家长们望风响应,随即克服各种困难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第一次彩排,发现家长台风比较拘谨,教师及时介入,给予推进和鼓励,让家长以更放松的状态参与活动之中。
孩子们也紧锣密鼓地排练着……
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更认真的去过生活里的每一天。正式演出就要开始了,孩子们给园长妈妈、赵主任等四位特邀嘉宾送去了邀请函和节目单。
孩子们和家长们盛装出席,联欢会在园长妈妈、家长代表的祝福声中拉开帷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饱含深情的歌声、优美动人的舞蹈,观众如痴如醉。无论从家长的《红红火火闹新春》,还是幼儿的《吉祥娃娃》都紧扣主题活动,将春节的民俗文化体现得漓尽致。
孩子们的美展作品:吉祥福字、红棉袄、大红灯笼、爆竹声声等,把整个楼道装扮得喜庆而热烈。
团圆饭,就该这样热气腾腾。年俗文化在欢腾与热闹中碰撞传承,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扎根发芽。
“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之所系。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凝结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内涵。我们结合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坚持以幼儿为本,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开展了“瑞龙纳福,喜迎春节”的主题探究活动,引领幼儿在赏传统之美、感民俗之味、承文化之蕴中,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新年新气象,添岁添吉祥。
岁末已至,祝福不止。
小三班祝大家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晋中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