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跳绳了
自幼儿进入大班之际,大部分班级就会将“跳绳”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体育活动内容,一来是为了帮助幼儿在体能与运动技能上实现更好地幼小衔接,二来也是为了缓解家长不知如何引导孩子解锁这项技能的焦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动作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5-6岁儿童能够连续跳绳。跳绳也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这些能力,而且还能加快幼儿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心肺功能,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育。
· 课程一张图
课程缘起
问题提出:
大班幼儿对于跳绳这项运动能力掌握的如何?他们会跳绳吗?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学会?跳绳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难点是什么?
这跳绳也太难了,我不会跳。
我的绳总是甩不起来,也跳不起来。
怎样才能学会跳绳呢?
我甩了绳,也跳了,但是没跳过去。这是什么情况啊?
我试了很多次,有时候我可以成功跳一个。
通过分析与调查,我们对照《指南》,制定以下3点发展需求:
跳绳兴趣的培养。
跳绳能力的提升。
一物多玩能力的建立。
跳一跳初体验
如果说婴儿时期的“跟样学样”只是一种模仿,那么幼儿时期看到别人都能做到的,自己也想做到,这就是期待融入集体的一种心理了。也许成年后的我们早已忘记究竟练习了多久才学会了跳绳、踢毽子,可是看到身边的孩子首次挥动跳绳,看到他们由手脚不甚协调,经过一次次失败,也许难免沮丧,到最终学会跳绳,我们会慨叹,原来人生每一种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
绳子缠到脚上了,跳不过去。
绳子太长了,甩不动。
手脚不协调,跳的太快了,绳子还没有过来。
手腕没有发力,绳子甩不起来。
跳一跳深练习
解决自由练习跳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绳子太长了,甩不起来怎么办?
小朋友们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学跳绳,跳绳时,双手摇绳,从体后摇到头顶前方时,幼儿眼睛盯着前下方,绳快落地的时候,双脚起跳,完成一次跳绳。
特别注意:
1.双脚并脚跳。
2.双脚起跳不要跳那么高,采用前脚掌着地的方式。
3.跳绳长度,根据身高调整好,一般是双脚踩绳的中间,手握手柄到腋下的位置即可。
4.在跳绳的过程中,大臂要求尽量贴近身体两侧,主要用手腕的力量去用力摇绳。
5.练习用手甩绳,练习双脚跳也能有助于更快的学会跳绳哦
“小老师”现场指导。有的孩子接受能力非常强,一下子就学会了,都可以教其他小朋友跳绳了,做小小老师。
练习用手甩绳,练习双脚跳也能有助于更快的学会跳绳哦
2.跳绳碰到小朋友怎么办?
小朋友站在自己选的格子上,与同伴保持一定间距,不大范围移动脚步,这样就不会“打架”了
3.如何收纳跳绳呢?
跳绳用完后,收归前可以把绳子绕起来,拉拉紧、末端塞进去,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打结的问题了。
收纳前
收纳中
收纳后
跳一跳进阶版
我们的小伙伴真不赖,钮邵泽太厉害了!
我想试一试双人跳了,谁愿意和我一起跳呐
我还想跳长绳呢
我也想试试,我们一起跳
二人跳、三人跳、跳长绳
孩子们尝试难度更大的,需要小伙伴默契配合的跳绳方式,高度的锻炼孩子合作的能力。
花样跳绳
跳绳时和好多小朋友一起,真开心!
除了双人跳绳,三人跳绳,多人跳长绳,还可以怎样跳绳呢?
跳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应孩子们对“跳绳还有哪些方式”的积极探究,我们对花式跳绳进行调查。
亲身体验,实际操作
单脚跳
交叉跳
双脚交替跳 倒着跳 跑跳
“绳”来之笔
孩子们玩绳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用画笔记录下了自己学跳绳的心路历程。
跳一跳的收获
在本次童心跳跃、各显“绳”通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以孩子们的问题为出发点,关注课程的教育价值,不断调整支持策略。尊重孩子们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孩子们提供材料、环境、游戏的支持。鼓励孩子们通过行动解决问题、拓展经验。他们用多种学习方式与资源互动,构建跳绳经验,同时收获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在跳绳活动中,孩子积极参与,他们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跳绳氛围,人人争当“跳绳小达人”。我们将继续捕捉幼儿在运动中的兴趣点,引导幼儿开心、愉悦地有效学习。
-END-
编辑/王杉
审核/薛霞萍 羌晔
0519—86961973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