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课程故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里的“挑战区”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场地,梯子、木板、轮胎都是挑战区的主要材料。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已经让部分孩子失去了兴趣,面对高矮不同的材料还可以创造出哪些有意思的玩法呢?大四班孩子们的挑战区升级之旅就此开启……
挑战初的游戏
在一次游戏计划中,孩子们各自设计着自己的游戏,结合前期的游戏经验,有的孩子进行了多个游戏组合的设计、有的孩子将自己的想法与周边伙伴进行讨论,形成了几个孩子之间共同的游戏计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游戏故事吧!
挑战游戏时间,孩子们将之前挑战游戏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们将搭建轮胎山的计划提前绘制出来,在今天的活动中,他们将按照计划图纸进行游戏。
“快来,我们选择这样大小形状的轮胎吧!”铭妍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梓萱不解的问:为什么都是小的轮胎呀?铭妍回答:选择一样大小的轮胎这样比较稳固,而且小的轮胎比较容易拿,不沉,一会也好收放。”梓萱边点头边说:对对对,都去找小轮胎。”很快孩子们将小的轮胎从众多轮胎中筛选了出来,在铭妍的带领下按着计划搭建着,很快轮胎山搭建好了。孩子们让铭妍先试一试稳不稳固,铭妍站了上去,其他小朋友给他扶着轮胎,她很快从站着变为弯腰爬行,小朋友都问:怎么样?稳不稳固?铭妍摇摇头说:不行,不太结实,有点摇晃,我看看是怎么了?她继续向前爬行,试图找到答案。这时,炳辰说:咱们用的轮胎都是小的,是不是底盘不稳啊?铭妍思考了一下说: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我们再用昨天的方法试一试,最底下用大轮胎,上边还用小轮胎再试一试。孩子们按着他俩的想法重建了轮胎山,不一会儿轮胎山重建好了,孩子们迫不及待的都上去走,这次终于可以走的稳固了。他们继续按着计划进行游戏,将轮胎山和梯子结合,开始了跨越梯子爬轮胎山的挑战游戏。
分析反思:
今天的游戏,孩子们还是以铭妍为主导进行游戏,他们选择先做计划,然后按计划开展游戏。在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了调整,并将轮胎区周围的辅助材料(梯子)完美的运用了起来,完成了挑战游戏。遗憾的是孩子们在调整计划中存在问题的时候,如果可以将其过程记录下来就好了。下次可以将笔和纸带到游戏现场,为他们提供服务。
虽然中班也接触过挑战区,但是随着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等不断加强,以及孩子们上了大班以后想合作、想挑战的心理也愈发强烈,这些都在促使着孩子们游戏难度的不断攀升。
挑战中的现场
游戏实录
【挑战1.0】:我们的游戏现场
挑战区的场地上摆放着很多材料,孩子们都按照自己提前设计的图纸来进行搭建。他们一窝蜂地运送着材料,想把空旷的操场搭满,有木梯、人字梯、木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搭建赛道。有的孩子把大小不一的梯子组合在一起进行闯关,有的孩子把梯子架在垫子两边,有的孩子找来攀爬架……梓桐和宗程两个男孩子干的最卖力,他们不停的搬运、摆放、调整赛道,女孩子则负责摆放材料的调试工作,以确保赛道的安全性。
【教师思考】
教师放手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不参与、不打断,呈现出的是一个好玩又有趣的赛道。活动后,孩子们开始讨论、分享自己游戏时的体验和感受。
经过第一次的游戏试玩,能看出他们很急切地想把游戏现场搭建好,但是却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在游戏后的表征环节,孩子们画出了许多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祎鸣:我们很多人在排队,前边小朋友一直堵着不走,我都没怎么玩呢。
铭忻:小朋友打闹,不遵守规则。
若茜:一点都不好玩,太简单,没有挑战性。
泽阳:有的地方都没卡住,我踩上去直摇晃,我不敢玩。
那怎么解决呢?
找到和卡扣一样宽度的再安装。
我们可以让路线变得更好玩,增加挑战性。
我们可以多设置几条路线,这样拥堵的问题就解决了。
孩子们通过游戏后的分享,发现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交流分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大家都期待着尝试进行下一次的挑战。
【挑战2.0】:吸取经验,游戏前计划 。
游戏开始前,宗程对梓桐说:上次搭的高处走独木桥特别刺激,这次咱们也搭一个吧,两人商量好了就开始行动。但是艺宁对他俩的设计提出质疑,艺宁说:你俩这个太危险了,我们都不敢走,一到这里好多小朋友就特别慢。宗程听完想了想说:没事,我再给弄一条路出来,想走哪走哪。就这样,他又设计了一赛道。
在游戏后的表征时间,孩子们把这次游戏的感受画了出来。能看出孩子们的游戏体验感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能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淇莹:我觉得线路不能都是直直的两条路线,可以变化多一点点。长梯子中间也可以放一个梯子,这样会比较有趣。
铭妍:两个梯子的中间不一定都是平的,应该增加一些其他材料衔接一下,会更好玩。我们把所有的材料都用上,搭的路线越多肯定越好玩。
【教师思考】
通过孩子们的记录可以发现,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一次他们可以更加大胆地游戏。幼儿对新变化充满好奇,在第一次挑战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玩法,充分的自主游戏不仅提高了他们探索的兴趣,还获得了直接的游戏经验。表征时,孩子们的想法更多了,想象力、绘画能力和表达分享的欲望也都有所提高。
【挑战3.0】:
经过前期的游戏经验积累,孩子们马上要展开第三次挑战了。因此,在游戏前设计图纸的环节,孩子们纷纷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想法。
在孩子们的人气选拔下,优秀设计图纸诞生了,铭妍小朋友的图纸当选今日“最佳设计图”。
孩子们拿着推选出来的设计图来到户外场地,开始了第三次挑战。
这次搭建,孩子们采纳了设计图纸上的基本形状“从中心到两边”,但是也在每个赛道的布置上增加了自己的想法。
这是属于孩子们的智慧结晶。
在第三次挑战中,孩子们总结了前面几次挑战的经验,沉浸地投入在自己的游戏设计里,各个方面较前几次都有了新的变化,搭建技术也日趋成熟,新的创意也层出不穷。之前一直被忽视的长木板终于被孩子们利用了起来,形成轮胎、攀爬梯、梯子、长板、垫子的复杂组合模式。
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小朋友向我跑来说自己的手受伤了,脚被木板砸了。
问其原因都是两个小朋友在合作运材料中,没有意识到安全问题所导致。
原来搬运材料也有难度。
小朋友为什么会受伤呢?那怎样才能安全地运送大型材料呢?
【教师思考】
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挑战场地的不断扩大,游戏材料的需求也大幅提升,需要使用的材料很大、很长。因此,孩子们会自发地合作运送,而不恰当的运送方式就会导致安全问题。
【升级版挑战】
这种简单的玩法已经不能再满足大班孩子的游戏兴趣与需求。孩子们寻求更加新颖和有意思的玩法。那么,挑战区还可以怎样玩呢?想法,应运而生。
孩子们不再局限于中院挑战区所提供的材料,而是将目光放在整个幼儿园里,利用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材料来构建新玩法。
在与孩子们的一番谈论之后,原来他们的心中早有想法。
煜煊:从跳高台上滑下去。
王梓锡:用梯子爬到跳高台上再滑下去,把垫子夹在中间。
艺宁:从梯子上爬到跳高台上,加入小三角翻上去。
从孩子们的想法中得知,跳高台就是接下来挑战区的重点攻略对象。
那我们就一起去试试吧!
孩子们望着高高的跳高台,轮番进行尝试。
梓萱望着高高的跳高台,心里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
只见他眸足了劲想到达最高处,从下面跑不上去,从远处助跑试试,加快速度试试…… 其他小朋友也在不断尝试,孩子们互相观察谁有好的方法。
还是上不去!梓萱找来梯子,想通过梯子上去,但尝试之后发现,搭上梯子以后还是有一段距离,爬到高高的梯子上就不敢再用力往上爬,梯子尝试无效。
又找来安吉箱,看看在箱子的帮助下能不能上去,发现尝试还是失败。
最终,孩子们想到了好办法,把跳高台分开,这样高度降低,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接受。
他们不断尝试,并找来垫子保护自己。在跳高台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小勇士的材料不断丰富游戏。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师幼互动中提到:“要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景,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并及时给予有效支持。”回到班里,我们对着跳高台的安全性进行了讨论,孩子调动各种经验想到了很多好办法。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
孩子们对于如何安全的跳高台想到的好办法。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开始不断创新着自己的游戏玩法,各种各样低结构材料的组合游戏对他们充满了挑战,吸引着他们一次次的冒险。“还可以怎样玩?”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形成了几个小组,“跳高台”“滑梯游戏”,各种材料的组合创新,遇到困难时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教师思考】
幼儿园的挑战区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区域,尤其是大班孩子们,更加喜欢挑战、喜欢竞争,能够与同伴之间相互合作。根据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借助幼儿表征、思维共享等方法与孩子们共同交流,逐步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户外游戏环境。随着幼儿游戏的需要加入了其他区域的材料,满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组合创新的游戏需求,过程中不断引发着他们多样的体验、思考与探究。
挑战后的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喜爱游戏、热爱运动是孩子的天性,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源泉。孩子们开动脑筋,设计线路图,一起拼搭组合梯,一起解决搭建中存在的问题,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经验,也对组合游戏有了更深的认识。
孩子们从第一次小心翼翼地尝试,自主表征,到乐意挑战,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探究能力,提高了探究兴趣,还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表征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孩子们的爱心、责任心和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品格也得到了培养。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了不起的儿童”。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他的原因,每一个孩子都可能点燃世界的火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心里真正地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支持孩子们在爱与信任的环境中自发地反思、学习和成长。
游戏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同时能够使其感受到成就感与尊重。
在挑战区,孩子们通过多次尝试和游戏,
进行重组和搭建使其变得富有挑战。
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展现出
喜爱、尝试、合作、挑战、投入,
挑战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无限的游戏创意,带来无限的乐趣,
在一次次探索中收获成长。
撰稿 |王祎
编辑 | 赵越
审核 | 夏淑芳 唐媛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市延庆区第四幼儿园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