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小时候接触过的科学实验玩具或者材料,那已是小学三五年级的事了。怀着世界充满新奇的心情,当看到各种瓶瓶罐罐时,老师介绍起“试管、酒精灯、托盘天平、烧杯”等等,科学的大门正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式打开。
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孩子们接触科学观察或者科学实验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科学本身也离不开益智,在许多幼儿园里,都会专门设置专门的科学区和益智区。我们也常将这两个区域称为“幼儿思维成长的秘密基地”,看似只是两个小小的角落,其实是儿童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是孩子们探究世界的窗口,更是未来学习能力的基石。
01/
如何打造有学习价值
的科学区和益智区?
为了便于孩子实验和探索,许多班级往往会把这两个区域临近设置甚至合并设置,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本身内容互动性强,另一方面是由于二者都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然而二者虽有强互通性,但仍有各自的侧重点:
科学区:以自然现象、物质变化为核心,强调观察、实验与因果推理(如沉浮实验、光影探索);
益智区:以思维训练为目标,侧重逻辑、空间与数学能力(如拼图、分类、路径规划)。
所以在创设两个区域时,老师需要掌握他们的核心差异,有侧重去进行。
同时,在两个区域的创设中,老师们需要尽力避开一些误区,例如
? 误区一:材料存放以“实验”为区分
去幼儿园观摩时,我们也常看到有很多老师在科学区或益智区打造上给孩子提供实验操作图卡,比如“摩擦起电”实验,框子里便放入“直尺、碎纸屑”等材料,孩子看到这样的材料筐的反应是“这个实验只能用到这个筐里的材料”,这样的投放方法是固化的,孩子的操作也是固化的。
? 误区二:过度强调结果,忽视过程
有的老师会关注孩子是否完成了实验任务,得出了正确答案,那张记录表是不是按照要求填写完成的,缺忽略了孩子对玩法的探索、材料的组合使用、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即使那些尝试的结果不完美,但依旧是孩子获得地可贵的经验。
? 误区三:忽视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
科学区和益智区作为儿童自由探索的区域,老师认为无需介入,把自己完全归于“观察者”的角色。但如果教师完全“放手”,孩子在此区域的探索便可能就停留在浅层次的玩耍,所以教师也需随时观察并在适当时机为孩子提供帮助。
02/
小中大班如何分层投放
科学区与益智区的材料?
想要打造更具学习价值的科学区与益智区,除了两个清楚其打造侧重点和易进入的误区以外,材料的投放也至关重要。我们在参观幼儿园的不同班级时,常常会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班级里的材料,难易程度不做区分,孩子的能力侧重也不做思考,以“不变应万变”的思路来创设区域,看似省心省力,实则效果不佳。要让孩子在这两个区域里获得挑战与成就感,分龄设计也尤为重要。
// 小班材料投放要点:感官优先、简单探索、兴趣激发 //
小班幼儿以直观思维为主,喜欢通过触摸、观察、听声音等方式探索世界。所以在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上老师就可以提供一些易于操作,反馈性强的材料,比如一按下去就可以发声的玩具、颜色会有变化的物品、瓶盖做成的风铃等,对小班儿童听觉和视觉有着强吸引力。在益智区的材料投放上则可以注重他们的手眼协调与基础分类,比如大块的拼图,立体的拼插嵌入玩具,仿真的水果分类等。
小班老师们可以根据下方材料清单,去调整和更新班级的游戏材料:
? 科学区材料清单:
自然材料:树叶、石头、贝壳、松果等,用于观察和分类。
感官探索材料:放大镜、彩色透明片、万花筒、磁铁、沙盘、水盘等。
简单实验工具:吸管、滴管、塑料量杯、彩色水等,用于简单的水实验。
动植物观察:小型植物(如多肉)、鱼缸(养小鱼或蝌蚪)、昆虫观察盒。
? 益智区材料清单:
拼插玩具:大颗粒积木、塑料拼插玩具(如乐高)。
配对游戏:颜色配对卡、形状配对板、简单拼图(4-6片)。
穿线玩具:大孔穿线板、串珠玩具。
简单分类玩具:按颜色、形状分类的盒子或卡片。
// 中班材料投放要点:问题解决、动手操作、乐于挑战 //
中班孩子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喜欢尝试简单的操作和实验。所以在科学区里我们可以多投放一些基础工具,比如手电筒、计时器、温度计,此外也可以从“声、光、电、力、水、磁、空气、机械”等几个方面入手,比如在声音感知上提供一些传声材料。在益智区的材料投放上,可以多多关注衔接、重叠、分类、关联等方面,例如提供一些不同材质的棋牌、多米诺骨牌等,适当引入一些竞争机制,通过有阶梯难度的材料,激发中班孩子的挑战欲。
中班老师们可以根据下方材料清单,去调整和更新班级的游戏材料:
? 科学区材料清单:
实验工具:天平、温度计、简易显微镜、磁铁套装、滑轮组。
自然现象探索:彩虹制造器、风力小车、太阳能玩具、简单电路套装、手电筒、温度计。
种植观察:小型种植箱(种豆子、向日葵等)、观察记录本。
材料模型:常见的植物标本、沙石标本。
? 益智区材料清单:
建构玩具:中型积木、木质轨道、拼插玩具(如乐高经典系列)。
逻辑游戏:数字拼图、迷宫玩具、简单棋类(如飞行棋、动物棋)。
排序与分类:按大小、颜色、形状排序的卡片或积木、分类盒、等分板、多米诺骨牌。
动手操作玩具:螺丝玩具套装、齿轮玩具、拼装模型。
// 大班材料投放要点:系统探究、创造解决、合作学习 //
大班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有着显著的变化,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探索和推理。因此在科学区和益智区的设计应注重挑战性和合作性,鼓励孩子进行深度思考和团队合作。另外,老师可以观察孩子游戏兴趣与主题,比如在水区看到孩子投掷不同的材料感受沉与浮的现象时,我们也可以在科学区投放与之相应的材料,让孩子的兴趣得以延伸。当看到孩子在户外拿着放大镜、三棱镜琢磨光时,我们便可以投入有关于“光的折射”材料。
大班老师们可以根据下方材料清单,去调整和更新班级的游戏材料:
? 科学区材料清单:
科学实验工具:显微镜、人体器官模型、电路实验盒、化学实验套装(安全无毒)。
自然与科技探索:太阳能模型、风力发电模型、天文星空模型。
测量与记录工具:卷尺、计时器、量杯、实验记录表等。
? 益智区材料清单:
复杂建构玩具:大型积木、复杂拼插玩具(如乐高机械组)、建筑模型。
逻辑推理游戏:数独(推荐图形或颜色简化版)、魔方、策略棋类(如象棋、围棋)。
数学启蒙玩具:数字天平、时间认知桌游、分数拼图、百数板。
合作游戏:团队拼图、合作搭建任务卡、科学实验合作套装。
科学区与益智区的设置,不仅是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阶段获得知识与能力,更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埋下种子。这些种子可能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对逻辑的敏锐感知,或是对挑战的勇敢面对。分龄打造科学区与益智区的本质,是尊重幼儿从“感知运动”到“形式运算”的发展规律。小班用“趣味”叩开探索之门,中班用“问题”点燃思考之火,大班用“挑战”锻造逻辑之剑。当我们以儿童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角落,便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与哲学家。
更多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内容就在《走近儿童 追随儿童 》这本书籍中!
▲点击“图片”下滑可以进入店铺了解所有书籍详情,点击“购买”可以直接购买书籍
创作 | 范丹妮
编辑 | 李芸芸
审核 | 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