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教育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技艺传承活动,延续传统技艺?
在幼儿园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技艺传承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还能从小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审美情趣。作为幼教专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结合教育资源,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技艺传承活动,延续传统技艺。
一、挖掘适合幼儿的传统文化技艺
传统文化技艺种类繁多,但并非所有技艺都适合幼儿学习和体验。我们需要选择那些操作简单、趣味性强、安全性高的技艺,例如:
- 剪纸: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创造力。
- 泥塑:通过捏、揉、搓等动作,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 传统绘画:如国画、年画,让幼儿感受色彩和线条的美。
- 传统音乐与舞蹈:如京剧脸谱绘画、民族舞蹈,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专家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李季湄教授曾指出:“幼儿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应注重趣味性和体验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整合多元教育资源
-
园内资源:
- 创设传统文化角:在幼儿园内设置“传统文化体验区”,摆放剪纸工具、泥塑材料、传统乐器等,让幼儿随时可以动手操作。
- 主题墙饰:用传统文化元素装饰教室,如张贴年画、悬挂灯笼,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
家长资源:
- 家长进课堂:邀请有传统技艺特长的家长(如书法、刺绣、剪纸等)到幼儿园进行展示和教学。
- 亲子活动:组织“亲子剪纸大赛”“家庭泥塑创作”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传承文化。
-
社区资源:
- 参观文化场所:带幼儿参观博物馆、文化馆、非遗展览等,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邀请非遗传承人:请非遗传承人到幼儿园进行技艺展示,如皮影戏、糖画等,让幼儿直观了解传统技艺。
三、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活动
-
游戏化教学:
- 将传统技艺融入游戏中,例如设计“剪纸大闯关”“泥塑小达人”等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 利用角色扮演,如让幼儿扮演“小画家”“小工匠”,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
故事化教学:
- 通过讲述传统技艺背后的故事(如剪纸的起源、泥塑的传说),让幼儿了解技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结合绘本,如《年兽的故事》《十二生肖》,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
-
艺术化教学:
- 将传统技艺与艺术活动结合,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加入传统乐器演奏,在美术活动中融入国画创作。
案例分享:北京市某幼儿园曾开展“小小非遗传承人”活动,邀请糖画艺人到园内教学,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糖画,还通过活动了解了糖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活动效果显著。
四、注重幼儿的个性化体验
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不同,在开展传统文化技艺活动时,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 提供多样选择: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技艺(如喜欢动手的可以选择剪纸,喜欢音乐的可以选择传统乐器)。
- 鼓励创意表达:不要求幼儿完全按照传统模式操作,允许他们加入自己的创意,例如在剪纸中设计独特的图案。
五、家园共育,延续传统技艺
-
家庭延伸活动:
- 鼓励家长在家中和孩子一起进行传统技艺活动,如一起制作灯笼、绘制脸谱。
- 提供简单的家庭操作指南,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
-
成果展示:
- 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技艺展”,展示幼儿的作品,如剪纸、泥塑、绘画等,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六、结合现代科技,创新传承方式
-
数字化资源:
- 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幼儿展示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如播放剪纸教学视频、泥塑制作动画。
- 开发传统文化主题的教育APP或游戏,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
-
虚拟体验:
- 利用VR技术,让幼儿“走进”传统文化场景,如虚拟参观故宫、体验传统节日活动。
行业观点: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强调:“传统文化传承应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让幼儿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语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技艺传承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参与中延续传统技艺。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动建议:幼儿园可以制定“传统文化技艺传承计划”,将传统技艺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同时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成长环境。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