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去小学化背景,幼儿教师怎样培养孩子自然感知能力 ?​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在”去小学化”教育背景下,培养幼儿自然感知能力是一场回归教育本真的革命性实践。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结合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提出的”自然教育生态观”,我想分享几个创新性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五感探索站”动态环境(基于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环境教育理论)

  1. 视觉站:设置季节变换观察角,使用广州白云幼儿园开发的”自然魔方”教具
  2. 听觉站:仿照日本藤幼儿园的”声音地图”活动,录制20种自然音效
  3. 触觉站:借鉴芬兰”森林学校”经验,设计温度/纹理对比体验区

二、实施”3×3″自然课程模式(融合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的课程理念)
晨间活动:

  • 天气小主播(语言+科学)
  • 落叶分类师(数学+艺术)
  • 露珠观察员(专注力+精细动作)

户外活动:

  1. 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首创的”微观旅行”:3人小组配备放大镜观察10cm²区域
  2. 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自然物创作”:每月一个主题自然艺术展

过渡环节:

  • “自然盲盒”触摸游戏(发展触觉记忆)
  • 气味配对卡训练(使用真实植物标本)

三、教师指导的”三变”原则(参考北师大冯晓霞教授的游戏指导理论)

  1. 身份之变:从讲授者→探索伙伴(如和孩子一起趴着观察蚂蚁)
  2. 材料之变:结构化玩具→开放式自然物(松果/石块/树枝的使用率提升至60%)
  3. 评价之变:结果评价→过程性记录(采用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自然观察故事盒”)

特别推荐成都十六幼的”自然日志”项目:孩子们用拍照、拓印、录音等方式记录梧桐树的生命周期,这个案例获得了2023年全国幼儿园自然教育一等奖。

关键要记住浙江大学秦金亮教授的观点:”自然感知不是教学活动,而是生命对话。”建议每周保证10小时以上的户外自然接触时间,这比任何人工教具都更能唤醒幼儿的感知潜能。

(实践小贴士:建立”自然材料银行”,按季节收集分类保存自然物,这是南京实验幼儿园经过8年验证的有效策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去小学化背景,幼儿教师怎样培养孩子自然感知能力 ?​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