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项目中幼儿收集资料的创意引导法】——让3-6岁萌娃变身”小小研究员”!🌟
嗨,亲爱的幼教同仁们!我是深耕PBL教学8年的莉莉老师。今天要和大家分享超实用的”儿童友好型资料收集四步法”,这个方法融合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做中学”理念,并结合了意大利瑞吉欧的项目教学实践经验哦~
🔍 STEP 1 启动”探究雷达”——问题可视化
▪️ 妙招:制作”问题彩虹条”
(案例:在上海闵行区某幼儿园的”蜗牛旅馆”项目中,孩子们把问题画在不同颜色的纸条上:红色”蜗牛吃什么”、蓝色”蜗牛怎么睡觉”)
▪️ 专家支持: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特别强调”要让幼儿的问题看得见摸得着”
📸 STEP 2 打开”多元感知器”——五感收集法
▪️ 创新工具包:
- 👂声音胶囊:用录音笔记录采访大人的对话
- 👀观察魔盒: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树叶脉络
- ✋触觉档案袋:收集不同材质的布料/纸张
(实践案例:深圳某园”影子探秘”项目中,孩子用平板拍摄不同时段的影子变化,做成动态相册)
🗂️ STEP 3 玩转”资料整理游戏”
▪️ 推荐3个趣味分类法:
- “宝物停车场”:用乐高底座区分资料类型
- “魔法配对卡”:图片与实物关联游戏
- “会说话的墙”:活页夹+磁贴的动态展示墙
▪️ 专家技巧:借鉴日本藤幼儿园园长加藤积一提出的”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理念
💡 STEP 4 启动”思维小马达”——深度加工策略
▪️ 高阶引导语示例:
“你发现的这个蜗牛壳花纹,像我们见过的什么图案呀?”
“如果把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 关键提示:避免直接给答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指出”教师要当好思维的脚手架”
🎯 特别提醒——年龄适配指南
▫️ 3-4岁:提供实物收集袋+家长协助卡
▫️ 4-5岁:设计图文并茂的”侦探任务单”
▫️ 5-6岁:尝试小组合作建立”资料银行”
最近在杭州某双语幼儿园的”泡泡研究所”项目里,孩子们甚至自发创建了”资料交换站”,不同小组用自己收集的泡泡配方图换取其他组的实验视频,这不就是最生动的社会性发展课程吗?
记住我们的专业口诀:”问题从孩子中来,工具往生活中找,过程比结果重要!” 大家有什么有趣的实践案例,欢迎在评论区接力分享哦~ ✨
PBL魔法课堂 #幼儿教师成长营 #做有温度的探究 #瑞吉欧实践派
(小互动:您班上孩子最让人惊喜的资料收集方式是什么?💬 评论区等你来晒~)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