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水平了!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想和各位老师分享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案例——北京某示范园开展的”小小工程师”主题探究活动。
🌟 跨学科探究的魔法配方 🌟
- “情境-问题”双驱动模式
(引用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观点)
建议教师创设像”如何建造一座不会倒的纸杯塔”这样的真实问题情境。孩子们在解决过程中自然调用数学(测量)、物理(平衡)、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知识。 - STEAM教育本土化实践
(参考南师大虞永平教授团队研究)
比如”我们的树屋”项目: - 科学:树木生长观察
- 技术:使用安全工具
- 工程:结构设计
- 艺术:装饰美化
- 数学:测量计算
🎯 促内化四部曲 🎯
- 多感官腌制:像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提倡的”让知识像腌菜一样慢慢入味”,比如认识植物时同时开展:
- 视觉写生
- 触觉拓印
- 嗅觉辨味
- 味觉品尝(可食用部分)
- 游戏化复盘: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独创的”游戏回想时间”,用角色扮演、绘画日记等方式再现探究过程。
- 生活锚定法:南京鼓楼幼儿园研发的”知识迁移卡”,引导幼儿发现如”超市里的分类”和”教室玩具收纳”的共通性。
- 成长可视化:借鉴安吉游戏中的”故事板”记录,让孩子用照片、作品、语言组合呈现学习轨迹。
💡 给老师的三个创新工具包 💡
- “神奇五问”提示卡:
为什么?还能怎样?如果…会怎样?你怎么知道的?可以举个例子吗? - 跨学科思维导图:
用幼儿能理解的图标串联不同领域的知识节点 - 移动学习站:
(受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启发)
在教室设置可灵活组合的探究材料车
最新研究发现(引用北师大霍力岩教授2023年报告),优质的跨学科探究能使幼儿知识留存率提升47%,迁移应用能力提高38%。关键在于要像烹饪美食一样,让各领域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自然”炖煮融合”。
老师们不妨试试下周开展一个”彩虹探险”微主题,你会惊讶于孩子们将色彩、光影、水的特性等知识融会贯通的表现!期待听到大家的实践故事~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