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干货】幼儿园”跨媒介表达”这样玩!10年园长都点赞的创意教学法 ✨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师从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我发现许多老师对”跨媒介表达”存在误区——以为就是让孩子把画画、唱歌、表演混在一起。今天就用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带老师们玩转真正的跨媒介教学!
🎨 阶段一:触发表达的”媒介百宝箱”(小班适用)
我们在深圳莲花北幼儿园做过实验:给3岁孩子提供
- 触觉媒介:毛线/豆子/纱巾
- 听觉媒介:奥尔夫乐器+自然录音
- 视觉媒介:食用色素+透明膜
结果惊人!孩子自发用红豆拼出雨声的形状,这正是华南师大杨宁教授强调的”感觉统合表达”。
📽️ 阶段二:”故事生产线”项目(中大班经典案例)
参考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做法:
- 孩子用黏土塑造角色(立体艺术)
- 手机拍摄定格动画(数字媒体)
- 用锅碗瓢盆配效(生活化音效)
- 最后用身体搭建”放映机”(戏剧表达)
这种全感官参与方式,完美诠释了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提出的”经验链”理论。
🔥 三大落地心法(年轻教师最爱):
- “媒介盲盒”玩法
每周投放神秘材料包:上周在杭州蓝孔雀幼儿园试水”快递盒+荧光棒”组合,孩子们竟创作出光影剧场! - “表达轮盘”工具
自制转盘划分:画出来/唱出来/演出来/搭出来…北京李跃儿芭学园数据显示,使用后儿童叙事完整性提升47% - 抖音式记录法
借鉴网红幼教博主@小碗汤老师 的vlog形式:
周一:素材探索vlog
周三:过程花絮plog
周五:成果展示reaction
💡 特别提醒(来自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
警惕”媒介堆砌”!好的跨媒介表达要有”表达意图-媒介选择-符号转换”的完整思维过程,就像孩子选择用积木敲打节奏来表达愤怒,这比单纯让TA又画又唱更有价值。
📚 延伸资源包:
- 《幼儿多元表征理论》(浙江师大王春燕)
- TED演讲《儿童如何用垃圾创作艺术》
- 抖音话题#幼儿园装置艺术(3.2亿次播放)
记得收藏这份实操指南!下期预告:《如何用”媒介地图”做幼儿学习故事分析》~老师们实践中有趣案例欢迎@我交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