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策延伸后幼儿教师如何组织文化教育活动”这个专业问题,我从幼教实践和政策落地的角度为您系统解析(文末附最新文化教育活动设计模板):
一、政策导向与教育内核(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园指导纲要》为依据)
- 最新政策要求:2023年教育部新提出的”文化润童”工程强调要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
- 北师大霍力岩教授提出的”三维文化教育模型”:文化认知(是什么)-文化体验(怎么做)-文化创造(怎么变)
- 上海市特级园长李建敏的实践建议:文化教育活动要遵循”三化原则” – 生活化、游戏化、适龄化
二、创新活动组织策略(结合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等标杆园所案例)
- 时空重构法:
- 每日”文化时刻”:晨圈活动加入节气儿歌(如谷雨时唱《春雨》)
- 每周”文化工作坊”:设置扎染、皮影等非遗体验区
- 季节性”文化节日”:创新过端午(包粽子+龙舟积木搭建)
- 多感官沉浸体验:
- 视觉:创设”汉字演变”互动墙(甲骨文磁贴游戏)
- 听觉:开发”古诗新唱”音乐角(用童谣旋律唱《悯农》)
- 动觉:设计”功夫宝宝”早操(融入武术基本动作)
- 家园社协同模式:
- 开展”祖辈课堂”(邀请爷爷奶奶讲童年游戏)
- 组织”社区文化探秘”(走访老字号店铺)
- 创建”家庭文化档案袋”(收集家谱、老照片等)
三、实操注意事项
- 避免三大误区:
× 文化符号堆砌(如盲目挂满中国结)
× 说教式灌输(机械背诵《弟子规》)
× 形式主义(为展示而开展活动) - 评价要点(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提出的”文化回应性评价”):
- 幼儿能否用多元方式表达文化理解(绘画、戏剧、建构等)
- 活动中是否出现自发的文化探究行为
- 家园互动中文化传承的延续性
【最新活动设计模板示例】
活动主题:二十四节气之”小满”(大班)
√ 文化触点:观察麦穗实物→了解”小满不满”的农谚
√ 跨领域整合:
- 科学:麦粒沉浮实验
- 艺术:泥塑”灌溉水车”
- 语言:创编《忙坏小满》故事
√ 延伸建议:家庭录制”寻找夏收”vlog
建议教师持续关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官网的文化教育案例库,每个季度更新教学资源包。在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幼儿可理解的生活经验,这才是政策落地的关键所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