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3-6岁娃”变身”机器人工程师的PBL魔法指南】✨
嗨~亲爱的幼教伙伴们!我是深耕项目式学习(PBL)8年的童童老师,今天要和大家分享超有趣的”幼儿工程师培养计划”!(≧∇≦)ノ 还记得上周观摩李跃儿芭学园时,孩子们用纸箱做的”情绪机器人”让我惊艳不已——原来工程思维可以这样启蒙!
🌟【项目启动:用故事点燃工程师之魂】🌟
1️⃣ 情境创设:推荐使用《机器人弗兰奇》绘本(作者/绘者:张越)
👉 模仿华东师范大学郭力平教授提倡的”三维情境法”:
- 在阅读角布置会发光的”故障机器人”(用酸奶盒+LED灯制作)
- 播放《机器人总动员》片段时突然”停电”
- 神秘任务卡:”瓦力需要新朋友!”
2️⃣ 驱动问题设计:
❓”怎么让纸箱变成会动的机器人?”
(比”我们做机器人吧”更开放哦!)
👉 小技巧:学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问题箱”收集法,把孩子提出的”机器人要吃饭吗?”等天真问题都变成探究线索
🛠️【探究阶段:4种跨学科探索站】🛠️
1️⃣ 结构实验室(STEM)
▸ 提供三种连接材料:扭扭棒/子母扣/吸管
▸ 关键提问:”哪种连接最牢固?为什么?”(培养试错精神)
✨ 真实案例:南京鹤琴幼儿园孩子发现扭扭棒适合做关节!
2️⃣ 程序启蒙站(数学+科技)
▸ 用”如果…就…”卡片编动作程序
▸ 比如:”如果拍手→就摇头”(计算思维萌芽)
💡 参照上海名师吴佳瑛的”生活编码”理念
3️⃣ 创意设计坊(艺术)
▸ 提供”机器人零件图鉴”(含洗衣机排水管等生活材料)
▸ 特别设置”无用材料区”刺激创新思维
4️⃣ 角色扮演区(社会性)
▸ 设立”机器人公司”:CEO/设计师/质检员
▸ 融入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倡导的”社会性脚手架”
📊【评估创新:看见隐形成长】📊
✅ 过程性评估:
▸ 拍摄孩子说”我发现了!”的顿悟时刻
▸ 用”工程师日志”记录迭代过程(涂鸦式记录)
🎉 终极成果展:
举办”机器人博览会”!去年杭州西湖区幼教展上,有个孩子用鸡蛋托做的”垃圾分类机器人”还获得了专利雏形呢~
💡【延伸彩蛋】💡
• 家园互动:家长带孩子观察超市的自动门”传感器”
• 教师锦囊:在建构区持续投放”机器人挑战卡”(难度分级)
记住哦~就像华南师范大学蔡黎曼教授说的:”幼儿工程教育的本质是’思维体操’而非技能训练。”当孩子们骄傲地说”我的机器人有特别功能”时,那颗创新的种子已然发芽!🌱
大家实践中有遇到什么有趣案例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下次我们会聊”怎样把恐龙项目玩出学术感”,记得关注呀!(๑•̀ㅂ•́)و✧
[随文附赠]
🛠️ 材料清单:防震泡泡膜(做机器人铠甲超棒)
📚 书单推荐:《幼儿STEAM活动这样做》(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