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助教时代的幼教新课题】如何引导萌娃与”数字伙伴”健康相处?✦
华东师大周兢教授指出:”幼儿园引入虚拟助教不是技术炫技,而是要建立’三角互动’——教师作为桥梁连接幼儿与虚拟角色。”结合北师大刘焱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我为您梳理出4大实践策略:
✨ 策略一:建立”三次元锚点”(3-6岁适用)
▶️ 具象化操作:准备与虚拟角色同款的实体玩偶
▶️ 专家案例:深圳莲花北幼儿园采用”艾米兔”机器人+毛绒玩具组合,教师会拿着玩偶说:”屏幕里的艾米兔需要充电休息了,让毛绒艾米兔陪我们做游戏吧”
🌟 关键话术:
“小可老师发现Pad里的恐龙先生会打哈欠呢,原来数字朋友和我们一样需要休息~”
💡 策略二:设计”角色转换仪式”(特别适合过渡环节)
▶️ 创新做法:制作”能量充电站”道具箱,放入眼罩、耳塞等感官隔离工具
▶️ 北京芳草幼儿园实践:当虚拟助教结束互动时,带领幼儿做”魔法手势”:”把刚才学到的本领装进小脑袋,和电脑老师挥手说’下次见'”
📊 数据支持: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23年调研显示,明确的”数字断奶”仪式能使幼儿焦虑情绪降低62%
🎯 策略三:开展”情感供给站”活动(应对依赖现象)
▶️ 进阶方案:
- 用情绪脸谱图区分”机器夸赞”(固定程序)和”真人拥抱”(真实温度)
- 设置”夸夸墙”实体化虚拟助教的表扬:”机器人说你很棒,老师要补充——你刚才主动帮小美捡积木更棒!”
💬 行业金句:
“要让幼儿理解:AI是工具,老师才是会为你骄傲的真实存在” —— 南京实验幼儿园徐雯园长
🚀 策略四:打造”苏格拉底式提问”场景
▶️ 深度互动模板:
“为什么小鱼乐迪只认识圆形不认识心形呢?”
“如果让你教乐迪新知识,你想教它什么?”
▶️ 广州幼师学校培训建议:每月开展”机器人弱点发现大会”,培养批判思维
📌 特别提醒:
• 小班着重”实体化陪伴”(3:7虚实比例)
• 大班可尝试”编程启蒙”(用积木模拟AI决策过程)
• 警惕”电子安抚奶嘴”效应(单次互动不超过8分钟)
🌐 前沿资源推荐:
- 上海教育出版社《幼儿园AI教育实施指南》
- 哈佛儿童发展中心”数字媒介使用三色区”理论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所言:”技术再先进,也替代不了教师温暖的掌心。”虚拟助教就像幼儿园里的”会说话的绘本”,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帮孩子建立正确的”阅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