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一体化的教学革命:幼儿教师必备的”5G”教学优化法】🌱
最近在和上海师范大学李燕教授交流时,她提到:”托幼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年龄延伸,而是教育思维的DNA重组。”作为深耕幼教17年的实践者,我特别想分享一套结合脑科学的最新教学方法——”5G教学优化模型”(5G=Grow游戏力×Group分组×Guide引导×Gift个性化×Gaze观察)。
✨ 游戏力升级(Grow)
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游戏地图”理论,我们在托班设计了”生活化情境游戏”:
- 18-24个月玩”袜子配对小火车”(发展分类能力)
- 2-3岁开展”超市小掌柜”角色游戏(融入数学启蒙)
Tips:使用台湾幼教专家周淑惠推荐的”魔术袋”教具,让孩子在神秘感中探索
👥 动态分组策略(Group)
北京三义里幼儿园王园长创造的”彩虹分组法”值得借鉴:
- 红组(活跃型):提供大肌肉活动器材
- 蓝组(观察型):设置科学探索角
- 黄组(社交型):开展合作性建构游戏
每两周用”儿童兴趣雷达图”(借鉴新西兰Learning Stories评估法)调整分组
🛤️ 支架式引导(Guide)
采用美国HighScope课程的”计划-工作-回顾”循环:
- 晨圈时间用”选择板”做计划(实物照片+符号)
- 活动中践行”3T原则”(Tune in-Talk more-Take turns)
- 回顾环节玩”我们的故事”照片墙
🎁 个性化学习礼物(Gift)
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的”儿童学习档案”很惊艳:
- 为语言敏感期孩子制作”声音绘本”
- 给触觉偏好幼儿设计”感官探索盒”
- 参照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定制”优势发展包”
🔭 全息观察技术(Gaze)
融合意大利瑞吉欧的”儿童百种语言”记录法:
- 手机速记”哇时刻”(使用”海森高”观察编码)
- 每周制作”成长微电影”(15秒短视频合集)
- 运用”气泡图”分析行为模式(参考香港”儿童观察评估系统”)
💡 最新实践案例:
杭州娃哈哈幼儿园将托班教室改造成”家庭式学习中心”,借鉴芬兰ECEC理念,设置:
- 母婴角(0-1岁)
- 爬行探索区(1-2岁)
- 迷你社区(2-3岁)
半年后孩子适应分离焦虑的时长缩短了63%
🌟 关键提醒: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特别强调:”托幼教师要掌握’三镜法则’——望远镜(发展视角)、放大镜(细节观察)、哈哈镜(游戏精神)”。建议每月做一次”教学策略SWOT分析”,与保健医、营养师组成”儿童发展支持铁三角”。
正在试点的”数字画像”技术(如上海嘉定区正在使用的幼儿发展AI评估系统),可能成为未来教学优化的新利器。你觉得哪种方法最想在自己班级尝试?欢迎分享你的”教学优化小妙招”~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