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学启蒙中玩出创造力:给幼师的五个妙招
国学教育绝不是简单的”之乎者也”,当我们用创意解码传统文化,就能让三千年智慧成为滋养幼儿创造力的沃土。以下是融合幼教理论和实践案例的指导方案:
一、用”活”经典:把典籍变成创意跳板
案例: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团队在实验幼儿园开展的《诗经》项目学习中,孩子们用黏土重塑”蒹葭苍苍”的湿地生态,用积木搭建”窈窕淑女”的理想居所。教师李华发现:”当孩子用多感官重构经典场景时,会自然产生’如果我是诗中人物’的创造性思考。”
实操建议:
- 将《三字经》设计成”故事接龙卡”,每个典故预留开放式结尾
- 用戏剧游戏演绎《弟子规》,让孩子创编现代版解决冲突的办法
二、传统技艺新玩法:在规矩中寻找自由
日本保育专家津守真曾说:”剪纸时的’错误’可能就是艺术创新的开始。”上海闵行区某园将水墨画与科学探索结合,孩子们发现墨汁在宣纸上晕染时,自发开始讨论”怎样让小船漂在墨色河流上”。
创新组合:
- 节气活动+STEM:清明时节设计”风筝承重挑战赛”
- 围棋+建构:用棋局布局原理搭建立体迷宫
三、创设”矛盾情境”:激活辩证思维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国学中的’阴阳相生’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天然教材。”杭州某园教师张敏设计的活动中:
- 抛出《论语》”三思而行” vs 《孙子兵法》”兵贵神速”
- 引导幼儿用绘本创作”什么时候要快/慢”的情境故事
四、跨文化对比:打开创意视野
将国学经典与外国童谣并置:
- 比较《二十四节气歌》与《鹅妈妈童谣》的自然观察
- 用乐高演绎”曹冲称象”和”阿基米德浮力”的异同
专家工具: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研发的”文化对比思维图示”简化版
五、评价创新:过程性档案建设
摒弃标准化测评,采用:
- “创意优师教研”:用不同颜色叶片记录发散性回答
- “灵感存折”:收集孩子解读经典的独特视角(如认为”孔融让梨”是”因为他牙疼”)
关键提醒: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强调:”国学中的创造力培养,重在解构-重构的过程而非结果。”当孩子把《千字文》改编成RAP,或用机器人演绎”愚公移山”时,正是传统文化获得新生命的时刻。
延伸资源:
- 绘本《熊亮·中国童谣》创意教学指南
- “活教育”理念下的国学环创案例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
试试明天晨圈活动时,让孩子用身体拼出《易经》的八卦符号——你会惊讶于他们”发明”的新卦象!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