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幼儿园玩具资源配置,我建议从”动态循环配置法”入手。这个方法是借鉴了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提出的”活教育”理念,结合我这些年在一线幼儿园跟踪观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首先要注意玩具配置的”三阶金字塔原则”:
- 基础层(60%):木质积木、拼插类等开放式玩具
这类玩具要占主体,就像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说的:”越是简单的玩具,越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 拓展层(30%):主题类玩具(如娃娃家、小医院)
- 特色层(10%):园本特色课程配套玩具
最近我看到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他们采用”玩具漂流站”的方式,每周轮换不同班级的玩具组合。这样既节约成本,又能保持孩子的新鲜感。特别推荐他们的”五色标签管理系统”:
- 红色:运动类
- 蓝色:建构类
- 黄色:艺术类
- 绿色:科学类
- 紫色:语言类
具体实施时可以这样做:
- 建立玩具使用档案(记录每个玩具的使用频率和时长)
- 按月分析数据,找出”冷门玩具”
- 把这些玩具重新组合或改造(比如给积木贴上数字变成数学教具)
- 设置”玩具创意角”,鼓励老师开发新玩法
特别提醒要注意年龄段的差异配置:
小班:同种玩具要多数量配置(避免争抢)
中班:增加合作类玩具
大班:多投放低结构材料(纸箱、瓶盖等)
最后分享一个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案例:
他们把废旧材料区变成”创意工坊”,孩子们用快递箱做城堡、用瓶盖做马赛克画。这种环保又创新的做法,让玩具使用率提升了40%。
记住一个黄金法则:好的玩具配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让每件玩具都”活”起来。就像著名幼教专家虞永平教授说的:”玩具的价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儿童与之互动的质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