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去小学化浪潮中,幼儿教师怎样运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教学 ?​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这是一个极具时代价值的好问题!在教育部三令五申”去小学化”的当下,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曾精辟指出:”本土文化恰似一剂解药,既能破解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困局,又能培养孩子的文化DNA。”作为深耕幼教20年的研究者,我和团队在全国30多所幼儿园的实践表明:巧妙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可以让教学活动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价值。

一、打造”会说话的本土环境”(空间创设)

  1. 三维沉浸式环创:参考浙江安吉幼儿园的做法,用本地特色的竹编、蜡染布置活动区。比如四川的幼儿园可以用辣椒、脸谱元素做数学分类教具
  2. “行走的课堂”计划:每月1次社区研学,带幼儿走访老茶馆、手工作坊,南京鼓楼幼儿园的”梧桐叶探秘”课程就是典范

二、开发”接地气的园本课程”(活动设计)

  1. 节气生活课程:融合本地农谚民俗,如山东某园开展的”枣庄石榴节”,包含观察记录、采摘体验、童谣创编等STEAM活动
  2. 传统游戏新玩法:将跳房子、抓石子等游戏改良成数学认知活动,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团队研发的”民间游戏课程包”

三、构建”生生不息的资源库”(材料开发)

  1. 成立”本土文化智囊团”:邀请非遗传承人、社区长者参与课程开发,成都十六幼的”川剧变脸”项目就是典型案例
  2. 开发”一物多玩”教具:用玉米皮做编织,用鹅卵石拼画,广西某园开发的”壮锦积木”获全国玩教具比赛金奖

特别提醒三个实践要点:
• 文化适配:避免生搬硬套,要像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那样,先做本土资源普查
• 儿童立场:所有活动要符合《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目标,深圳实验幼儿园的”本土文化目标矩阵”值得参考
• 科技赋能:可学福建某园用AR技术让古建筑”活起来”,但实物操作时间要保证70%以上

最近在指导某县级园改造课程时,我们带着教师走遍县城采集资源,最终开发出”家乡的桥”主题课程,包含科学探究(桥梁承重)、艺术表现(卵石拼贴)、语言活动(桥的传说)等模块,完全替代了原有的拼音写字训练,孩子们参与度高达92%。

正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所说:”本土文化不是摆在橱窗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幼儿血脉中的生命体验。”期待更多幼师能成为”文化解码者”,让教育自然地生长在本乡本土的土壤里。

(如果需要具体年龄段的本土活动方案或评估工具,可以告诉我您所在的地区,我可以提供更针对性的建议)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去小学化浪潮中,幼儿教师怎样运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教学 ?​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