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STEAM学习玩出花样:幼师必备的5大创新实践法则》
各位幼教同仁们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把STEAM课堂变成孩子们的”探索乐园”。著名学前教育专家莉莲·凯茨曾说:”最好的学习发生在孩子们的手指尖上。”让我们看看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富有创意的STEAM学习旅程。
一、打破学科壁垒的”主题式探索”
建议采用”项目制学习(PBL)”模式,比如开展”小小建筑师”主题:
• 科学(S):探究不同材料的承重特性
• 技术(T):使用积木搭建软件进行虚拟建模
• 工程(E):设计并建造纸板城堡
• 艺术(A):装饰建筑外观
• 数学(M):测量建筑尺寸
上海蒲公英幼儿园的王园长分享:”我们把沙水区改造成’工程基地’,孩子们用PVC管设计水利系统,在玩水中理解了流体力学。”
二、低成本高互动的”生活化STEAM”
推荐几个简单易行的活动:
- “彩虹糖实验”(溶解与色彩混合)
- “吸管桥梁”(结构与受力)
- “蔬菜印章”(自然图案与对称)
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特别强调:”身边的日常物品就是最好的STEAM教具,一个衣夹可以引发关于杠杆原理的探索。”
三、融入绘本的”故事驱动型”学习
推荐结合这些绘本开展活动:
• 《形状国王》- 几何探索
• 《100层的房子》- 工程挑战
• 《小蓝和小黄》- 颜色实验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刘老师建议:”在读《三只小猪》后,我们让孩子用不同材料建房子,用吹风机模拟大灰狼,这样的故事延伸活动孩子们百玩不厌。”
四、科技赋能的”数字化体验”
适度运用:
• Stop Motion动画制作(叙事与技术)
• 编程机器人(逻辑思维)
• AR沙盘(地理认知)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提醒:”科技工具要用得巧,重点不是设备多先进,而是能否扩展儿童的思维维度。”
五、记录成长的”可视化评估”
可以尝试:
• 儿童个人STEAM档案袋
• 项目过程视频记录
• “问题解决能力”雷达图
特别提示:美国HighScope课程强调”计划-工作-回顾”循环,建议每天留出10分钟让孩子们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STEAM发现。
最后送给大家芬兰教育专家的话:”STEAM教育不是往桶里灌水,而是点燃火焰。”期待每位老师都能成为孩子科学探索之旅的火种!
明日预告:《STEAM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成长型思维”》欢迎继续关注!老师们如果有特别成功的案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