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程性成长档案如何记录幼儿自然观察中的科学发现”,我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动态评价理论”和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张俊教授的实践案例,为您梳理一套既专业又实用的记录策略:
🌟 三步记录法(观察-解读-支持)🌟
- 【魔法瞬间捕捉】
✔️ 拍摄关键帧:用手机快速记录幼儿蹲观蚂蚁搬家的场景,视频要包含时间戳(如”2023.9.15户外活动10:20″)
✔️ 童言实录:原汁原味记录对话
例:”老师!蚂蚁排队走!小黑蚂蚁力气大,能搬面包屑!”(明明 4岁2个月)
✔️ 国际儿童研究中心推荐的”便签记录术”:用不同颜色贴纸标注观察维度(绿色=专注度/蓝色=提问质量/粉色=推理逻辑) - 【科学能力解码】
参照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的”幼儿科学素养发展指标”,可这样分析:
• 现象觉察:★☆☆☆☆(发现蚂蚁体型与搬运物的关系)
• 变量意识:★★☆☆☆(注意到蚂蚁颜色与力量的关联)
• 推理验证:★☆☆☆☆(尚未尝试验证假设) - 【成长支持方案】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经验设计:
🔍 提供材料:放大镜+不同颜色食物
💡 启发提问:”如果放块白糖,蚂蚁会怎么选?”
📌 延伸活动:制作《蚂蚁美食地图》科探墙
🎯 进阶工具推荐:
-
“KWL表格”(Know-Want-Learn)
已知 想知 学知 蚂蚁会排队 它们怎么认路 用信息素导航 -
上海安庆幼儿园研发的”五维观察量表”:
- 持续性(连续观察时长)
- 细致度(发现细节数量)
- 提问质量(开放性/封闭性问题比例)
- 假设能力(”如果…就…”句式使用)
- 迁移应用(能否联系其他生物)
💌 给教师的温馨建议:
• 每周选取3个”哇时刻”重点记录
• 采用浙江特级教师王芳的”三明治点评法”:
先肯定发现→指出发展点→鼓励延伸探索
• 善用电子档案工具:如”成长宝”APP可自动生成观察分析报告
最后记住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话:”幼儿的科学探究不是要获得标准答案,而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编码。”建议每月做一次”科学发现成长串烧”,把零散观察串联成发展故事,你会清晰看到孩子们思维进化的神奇轨迹!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