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无痕”的,它源于生活,渗透生活。教育也是“有痕”的,它记载着孩子们的足迹和成长。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基于《评估指南》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构建高质量幼儿园课程。我园在【悦·雅】课程体系建设背景下,在原有课程类型设置基础上,融入探究式项目课程,基于儿童兴趣,尊重倾听儿童想法,重视儿童眼中的生活,去探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课程的新路径。展开了以“博物馆课程”、“自然生命课程”、“儿童戏剧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城市探秘课程”五大主题的探究式项目学习,立足教育的“本质”和“内核”,重视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关注师幼有效互动,在项目主题的拓展延伸学习中,引发儿童深度思考,不断生发孩子感兴趣的子项目,来适应孩子们的个性发展需要,让他们在不同子项目探究学习中不断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多元化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璀璨成果的汇聚之地,对幼儿有着无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博物馆资源是一种自导式、探索式的学习资源,它以丰富多样的实物为载体,创设有利于幼儿的互动体验,使其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人类文化。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对事物的深度认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通过培养博物意识,幼儿的思维更加开阔,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等能力会不断提高。我园悦.雅课程体系中的博物馆课程,通过“动物博物馆”、“线的世界”、“瓶罐博物馆”、“色彩博物馆”、“服饰博物馆”等主题,为幼儿提供了更加开放、自由、多元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感受“博物”的魅力。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不仅喜欢观察、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想出种种问题,表现出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探索发现的积极愿望。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情感的港湾。“城市”是孩子们生活的家园,孩子们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环境既熟悉又好奇。
本课程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通过“神奇的交通工具”“城市初印象”“认识世界”等活动引导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让孩子们在具体直观的生活场景中,了解城市设施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为了让他们在体会城市生活舒适、便捷、温暖的同时,能用心感悟生活,萌发热爱生活、热爱居住地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环保意识、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沉淀了数千年的智慧与精华。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要以幼儿为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等法规文件均明确学前教育阶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下,我们要培养出具有中国心、拥有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现代中国儿童。我园班本探究式项目课程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始终秉持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通过“非遗文化之皮影、扎染、植物敲染”、“走进纸王国”“我在玩之传统游戏滚铁环”、“布艺”等课程主题活动,将文化传承与幼儿发展目标有机结合,汲取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吸收近现代幼儿教育的精华,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匠心独运地编织在幼儿的生活,落实在幼儿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强调了儿童戏剧教育的重要性。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而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戏剧不仅被视为一种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这种双重功能定位与《纲要》的要求相符,强调了戏剧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戏剧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语言、情感、社会性、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
我园【悦·雅】课程体系中的班本探究式项目课程之儿童戏剧课程,立足儿童,重视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关注师幼有效互动,围绕绘本戏剧、传统戏剧两大主题,运用戏剧综合、多元、创造的特点,以绘本《小鹅露西》《好饿的毛毛虫》《谁吃了我的苹果》和“岷县早点”、“我和哪吒的故事”、“西游系列活动之沉浸式体验”等为课程主题,以童本化、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推进课程的实施,探索戏剧课程在幼儿园场域中实施的多样态呈现,以其娱乐精神给予幼儿游戏的愉悦体验,以创生精神实现幼儿学习的多种可能,以审美精神,突现幼儿真善美气质的融合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幼儿到大自然中实践学习十分重要。大自然是幼儿的生活宝库,是幼儿的活教材。教师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回归自然的真性,在自然中拥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与生命课程通过““鱼”你相知”、“生命?成长”、“昆虫记”、“玩转光影王国”、“身高知多少”、“成长哪些事之嗨!关于我(二)”等引导孩子们观察、探索和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生命体,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将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逐渐形成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能力,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班本探究式项目课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每一位幼教人的深度思考和教研探索。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提问、实践和合作,逐步深入探究,在动手操作、艺术创作、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教师作为支持者,适时引导,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与表达,幼儿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幼儿在探究中提升了观察力、合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课程目标有效达成。未来,我们将延续探究精神,优化活动设计,进一步激发幼儿深度学习。让我们一起行动,看见爱和自由,看见生长的力量,与儿童彼此联通、互相滋养、共同成长!
撰 稿 |董 娜
编 辑 |黄 倩
责任人|马镜婷
审 核 |李文娟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岷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