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其中,社会准备是幼小衔接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儿童能否完全融入小学生活的前提。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幼儿顺利、平稳地过渡到小学生活?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篇。
什么是社会准备?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提到:社会准备,是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如: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学习理解时间的长短、合理规划课间生活;通过游戏活动,树立规则意识等。
1
那我们是怎么交到好朋友的呢?
陈佳欣:我和施昕乐是在幼儿园里认识的,我们从小班开始就是好朋友了。
唐闻泽:我是和申鑫宇每天在一起玩游戏,所以成了好朋友。
陈思妍:我把我最喜欢吃的零食分享给妞妞,她就很喜欢我。
朱铭轩:我知道杜奕霖喜欢霸王龙,就用雪花片搭了一个送给他,他特别喜欢!
陈思琪:我和小蛮经常聊天,聊着聊着就变成好朋友了。
2
好朋友大调查
原来孩子们有这么多交朋友的好方法!你们每天都和自己的朋友一起游戏、一起探索、一起发现,那你了解你的好朋友吗?让我们看看孩子们的回答吧。
我的好朋友最喜欢拿放大镜观察昆虫。
我的好朋友喜欢春游,放风筝。
我的好朋友喜欢吃薯条,还要沾番茄酱。
我的好朋友喜欢运动,特别喜欢跳绳。
3
我和我的好朋友
好朋友是我们坚强的后盾,陪我们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遇到困难互帮互助。
发生冲突时我们不发火,不吵架,协商解决。
遇到问题和困难,我们能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家庭指导小贴士
1. 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家长应该意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孩子们不仅可以在互动中认识自己,也可以了解他人,学会分享与合作,获得知识和经验。而且良好的伙伴关系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可以有效地减轻孩子由于孤独而产生的焦虑。
2. 营造宽容接纳的氛围。在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孩子和玩伴的独立人格,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过多地介入孩子之间正常的摩擦。同时也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不轻易用对的或错的去评价孩子的行为,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进行适当、正面的引导。
3. 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和家人分工完成家务劳动,比如做饭时帮忙择菜、参与家庭清洁扫除;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和孩子参加一些合作性强的活动和游戏,当孩子尝试利用分工合作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家长应给予孩子肯定。
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自觉遵守各项活动规则,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积极遵守小学的规章制度,赢得同伴、老师的接纳和认可,较快地融入新集体。
1
诚实守规我知道
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儿童对成人制定的规则逐渐认同、接纳、内化的结果。孩子们在三年幼儿园生活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一些规范、规则。
沈艺昂:诚实就是不能撒谎。
朱铭轩:诚实就是做错了事敢于承认。
陈姝霖:诚实守规就是说到做到,不骗人。
陈思妍:不守规则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徐悦宸:我要做一个诚实守规的小朋友!
通过交流,孩子们发现自己生活中的零星小事蕴含着很多诚实守规的道理。孩子们在谈话中对诚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懂得做人要诚实正直,亦有了面对错误时选择诚实的勇气。
2
诚实守规我践行
有序排队我不忘。
品尝美食静悄悄。
结束时要共同收拾好玩具。
丢垃圾要分好类,爱护环境。
家庭指导小贴士
1.在家庭中,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制定游戏、活动规则并自觉遵守。
2.我们要对幼儿诚实和守信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发现幼儿说谎、说话不算数时不要简单批评和惩罚,要耐心了解原因,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做到知错就改。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具备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要求,逐步做到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因此,在大班阶段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能帮助幼儿渐渐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在心理上将学习和自由玩耍分开,形成初步的学习意识与责任意识,为适应日后小学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1
一起来讨论
今天,你的任务是什么?
黄琪婷:今天我是文明小卫士,我要早点到幼儿园。
陈小蛮:今天我是值日生,我要擦桌子。
陆佳铭:今天要去超市社会实践,但是我忘带十块钱了,怎么办?
对于自己的任务,孩子们众说纷纭,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任务?大人的任务又是什么呢?
老师每天教我们学本领,长知识,这是她的任务。
我妈妈的任务是经常出差,到各个地方做审计工作!
2
贯彻任务意识,从我做起
家庭指导小贴士
1. 任务要具体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把内容细化,并一一罗列出来。任务越具体,孩子执行起来越容易。
2. 任务要可测量。例如和孩子制定跳绳计划,可以具体到每天跳绳100个,学习成果要可测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3. 任务要可达成。和孩子一起制定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小任务,例如每日坚持阅读绘本故事3-5页,这样的小任务才是真实可行的,也容易坚持下去。
4. 任务要有时间节点。每项任务都要有时间节点,比如,晚上10点要准时睡觉,一周内要看完一本课外书等,这样才能督促孩子不拖延,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对集体的热爱有助于幼儿适应班级和学校的环境,初步建立对集体、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我们要注重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集体教育,让幼儿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
1
我爱我的幼儿园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幼儿园么?
当然喜欢了,幼儿园里有我的小伙伴。
喜欢,最喜欢幼儿园的饭菜。我很爱我的幼儿园!
来瞧瞧我们多姿多彩的幼儿园生活吧!
2
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是每个人出生、长大的地方。将爱家乡的情怀融入幼儿生活活动中,孩子走进家乡的地标,感受与体验家乡的发展变化,领略家乡的风景与风土人情,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我爱我的祖国
爱国的种子要从小播撒,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孩子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通过每周开展升旗仪式,在国歌的伴奏下,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使幼儿萌生热爱祖国、为祖国感到骄傲的情感。
家庭指导小贴士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里,家长要营造良好的亲子家庭氛围,常常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常常感受到家的温暖,形成对家庭的归属感。
2. 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家长们可以在周末带着宝贝们去一些博物馆、科技馆、城市规划等文化场所,帮助孩子们感受和体验家乡、城市和国家的变化。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
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们要做的是自然顺延和过渡,
要以发展的眼光、平和的心态,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
宽松、和谐的氛围,
更好的帮助他们
阳光、自信的迈入新的旅程。
图文 :朱天韵
审核:园长室、张旖琳
发布:王小涵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启东市学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