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5年4月,由彭州市教育局研培中心举办、彭州一中承办的“2025年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决赛)”活动在彭州一中西区多媒体展厅举行。入围决赛的四位选手为现场评委和观众带来了精心打磨的参赛课程,其中彭州市高中思想政治郑自平名师工作室成员袁民臣、罗紫月两位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设计,在活动中表现优异,分别荣获第一名和第二名,展现了名师工作室团队的卓越风采。
本次活动以“新课程背景下思政课的育人实践”为主题,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在3月中旬初赛的基础上选拔前四位选手进入决赛,全市多所高中的思政教师参与观摩与研讨。活动通过课堂展示、专家点评、互动交流等形式,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路径,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赛课现场
工作室成员,彭州中学的袁民臣老师带来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袁老师以“乡村振兴”为主线,挖掘学生身边鲜活的教学资源,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与学科实践,呈现了一节兼具思想性与趣味性的优质课:
? 情景导入: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代表团的乡村振兴议题为切入点,结合学生实地采访彭州市白鹿顶村党总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陈贵静带领村民推进乡村振兴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职责。
? 创新教具:借助Deepseek技术设计“人大职权小游戏”、“人大代表与人大职权区分互动游戏”,将抽象知识具象化,通过游戏化学习巩固人大职权、人大代表职权等核心概念。
? 实践延伸:以乡村振兴促进法起草为背景,梳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完整过程,并通过“代表通道”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记者与人大代表的互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升华:以乡村振兴中的现实问题为议题,引导学生思考青年责任,号召学生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工作室成员,蒙阳中学的罗紫月老师带来了《法律保护下的婚姻》。
罗紫月老师以“婚姻制度的历史演变”为主题,通过古今对比与案例分析,展现了思政课的法治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
? 历史纵深:从“父母之命”到现代自由契约的演变,剖析婚姻自由、平等、责任的法律基础,调动《民法典》相关条文强化婚姻关系中的法治意识。
? 案例研讨:聚焦结婚登记效力、离婚冷静期制度、子女权益保障等热点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婚姻自由与法律约束的关系。
? 价值引领:以“爱与责任”为落脚点,呼吁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倡导守护家庭和谐、弘扬社会公序良俗,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对于今天的婚恋现实具有非常有效的正向引导。
两位教师均以真实案例、生活场景为载体,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体验,增强课堂代入感;袁民臣老师运用AI技术开发互动游戏,罗紫月老师通过历史影像与法律文书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数字优势赋能课堂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两位老师都坚持学科核心素养导向,课程设计紧扣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注重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经过激烈的现场赛课,袁民臣老师以创新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课堂表现摘得桂冠;罗紫月老师凭借严谨的逻辑与深刻的人文关怀获评第二名。工作室全体成员均到场观摩比赛。
二、赛课准备
在准备赛课过程中,工作室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全程参与并全力帮助两位老师打造参赛课程,多方寻找适合的教学资源,多次参加磨课,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最终呈现出得到评委和观摩教师一致好评的优质课。
三、赛课意义
通过参加优质课赛课,成员以工作室为平台,通过集体备课、跨校区、跨学校磨课等方式,集集体智慧,多维度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彰显工作室“传帮带”机制实效。
通过参加优质课赛课,开阔了思政教师的眼界和视野,提升了全体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深化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鼓舞了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技能比赛的积极性,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宽广的平台;活动通过辐射全市高中思政教师,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实践范例。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教学技能的比拼,更是一次思政育人理念的深度碰撞。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专家高度评价两位教师的课堂,指出其“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社会关切,为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了有益探索”。未来,郑自平名师工作室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思政课教学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转型升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思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