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时光日志
活力·向上·健康·好儿童
一条细细的跳绳,
跳动的是欢乐和自在。
一条细细的跳绳,
跳动的是勇敢和尝试。
一条细细的跳绳,
跳动的是成长和进步。
依据《3-6随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大班幼儿需要具备一定的平衡力、耐力以及协调性和灵活性。而即将步入小学的大一班小朋友,跳绳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项能够促进身体协调性的运动,更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坚持、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为他们的小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掌握了跳绳的基础之上,孩子们有了更高的挑战。他们开始尝试1分钟跳绳,让我们一起开启挑战之旅吧!
1
跳绳成长档案:我的数字会说话
你们今天都跳了多少个?
我今天跳了85个。
我今天跳了78个。
我今天跳的没有你俩多,我昨天跳的多,但是多少个我记不清了。
我们可以想个办法记住,才能知道我们跳绳有没有进步。
对呀,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吧!
捕捉到孩子们的想法后,我们在班级内开展了讨论。
我觉得用大黑板写上小朋友们的名字记录。
可以用我们的喝水记录来记录跳绳的个数。
还可以用我们班材料区域里的台历来记录。
可以用我们的游戏记录本,这样一看就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
用游戏记录本记录的提议得到了小朋友们的一致赞同。第二天跳绳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就拿出自己的游戏记录本,记录着自己今天的跳绳个数。
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当孩子们再次翻开记录本时,却发现上面密密麻麻满是数字。一时间,大家都傻了眼。原本自信满满的小脸上,笑容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困惑。
咦,哪个是我昨天跳的?
我怎么也分不清这些数字都是哪天跳的啦?
对呀对呀,全乱套了,根本不知道哪天跳得多,哪天跳得少?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小小的教室里充满了疑惑的讨论声。
带着孩子们的疑问,我们围坐在一起,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
小朋友们,想想看,我们平时是怎么知道今天是几号,星期几呢?
我看妈妈的手机就知道今天是几号。
我爸爸的手表上能看出来今天是几号。
我奶奶家有个大日历,奶奶都是看日历。
孩子们踊跃分享着自己的想法,老师拿出大大的日历,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如何把跳绳记录和日历对应起来,让数字不再“迷路”。
小朋友们学会了把记录的数字准确填进对应的日期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规范记录,还加深了对时间顺序的认识。
、
小朋友们学会了清楚的记录每日跳绳个数,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直观了解自己跳绳的变化,是进步、后退还是保持稳定呢?
于是孩子们开动脑筋,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记录表上记录着自己的成长。
我用笑脸来标记我比前一天进步了。
我用的是爱心做标记,没有画爱心就是我比前一天退步了。
我用涂色的方法来做标记。我进步了好几天呢!
我用三角形做标记,和第一天相比,我发现我每天都在进步,跳的越来越多啦!
看见儿童
《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中提出,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记住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发展其有意识记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认知发展上的显著进步。
1.孩子们在记录表上记录跳绳个数,这是对数量概念的初步实践,通过数字将具体的跳绳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体现了他们对数学中 “数与量”关系的基础理解,能够运用数字符号准确表征实际发生的事件数量。
2.大班幼儿正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幼儿通过尝试用颜色不同、标记不同的记录方式,利用图表记录进步与后退,培养幼儿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3.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基准数,唤醒自我驱动力,促使他们在探索之路上不断努力、尝试。
2
绳舞协作密码:小组记录大作战
当孩子们熟练掌握了个人记录方法后,那一颗颗充满活力与热情的的小脑袋里,又萌生出了新的想法。
我想和我的几个好朋友比一比,我们谁跳的多?
我想和我们座位组的小朋友比一比谁跳的最多?
我也想和我的好朋友比一比。
那我们就重新分组。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最终遵循自愿原则,重新组队。
分组过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集体来到户外,一场别开生面的分组跳绳比赛就此拉开帷幕。
比赛结束后,孩子们带着满满的兴奋与期待回到教室。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认真记录比赛成果。可就在这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谁是我们组跳的最多的呢?
我怎么找不到哪个是我记录的呢?这可怎么办呢?
由于之前采用的是个人记录方式,在统计小组排名时完全行不通。面对这一状况,孩子们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思考讨论,试图找到那个“神奇”的方法,能让这些杂乱的数字变得有序起来。
我们不能一个挨着一个记,可以分行记。
每个人可以选择一种颜色的笔进行记录。
我们可以在表格最前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这么多好主意,那大家可以试一试呀!
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纸页翻动声与彩笔划过纸面的窸窣声交织成轻快的节奏。转个身的工夫,一张张带着姓名栏、彩色标记和数字格的新记录单已然整齐摆上桌面。
看见儿童
1.幼儿在跳绳记录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当个体记录方式难以满足小组统计需求时,他们能通过分行记录、颜色标识、标注姓名等策略,初步运用分类、排序等数学核心经验,同时在探索中感知个体表达与集体记录规则的契合,发展社会交往意识。
2.在小组统计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同伴的跳绳个数,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3.教师及时的肯定和支持,为幼儿营造了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鼓足勇气、尝试挑战。
3
记录魔法师:柱状图里的秘密
看着小组新的跳绳记录单,教室里又引发了孩子们的一场热论。
我现在知道这都是谁跳的,但是谁跳的最多呢?我得比一比、算一算……
你算的太慢了,我来算吧!
还是我来吧!
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一下就能看出来是谁跳的最多呢?
这时有个小朋友小声提议:“我记得图书区里有一本记录的书,我们去看一看吧!”大家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点头。
通过绘本故事,孩子们了解到了新的记录方式——柱状图,并且知道柱状图的横纵坐标的含义即横坐标代表的是物品类别,纵坐标代表的则是数量。
孩子们对于柱状图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可不可以用柱状图来记录我的跳绳情况呢?于是经过讨论,他们将故事中横纵坐标的记录方式联想到跳绳中,决定用横坐标记录小朋友的名字,纵坐标记录跳绳的数量。
我们的纵坐标数字不够怎么办?
我们组的也不够,而且数字都挤在一起了。
我记得我在家数糖果的时候是两个两个的数。
小朋友的话音刚落,有的小手指已经忍不住在桌子上偷偷的画起了数字宝宝2、4、6……
我们组长跳的太多了,两个两个的数格子还是不够。
我们还可以五个五个的数。让纵坐标的数字排成长长的小火车。
孩子们兴奋地根据自己的数据绘制出一个个彩色“条纹衫”的小柱子。
在记录跳绳个数的过程中,新的挑战出现了——52、46、77…在纵坐标的现有刻度无法让孩子们直观定位找到这些数值。面对这一情况,孩子们一起展开热烈的讨论,他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我们可以将52这样的数值画在50与55刻度的中间位置,让每个数字都能在坐标轴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在后续的记录过程中,小朋友们分享了更多的记录方式。
老师,我可以三个三个的数。
我会四个四个的数。这样小火车排的更长了。
我们还可以十个十个的数,这样数字排列的更整齐。
面对孩子们迸发的思维火花,我给予他们充分的很肯定和支持。小朋友尝试并挑战了自发的多元记录方式。
看见儿童
1.当孩子们的记录遇到困难时,作为教师,我并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大胆放手、尊重儿童,追随孩子的脚步,一起走进绘本的知识世界。借助绘本中生动形象的画面、趣味化的故事情节,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探索解决之道。
2. 当孩子们发现纵坐标“装不下”数字时,这正是数学思维萌芽的珍贵时刻——他们在真实操作中感知到“数量表征”与“空间限制”的关系,开始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用“等差间隔标注法”的思维内核,转化为“规律小火车”“条纹衫”等具象化比喻,契合幼儿形象思维特点。从“给出方法”到“开放探索”,鼓励幼儿发现“间隔规律”的多样性,发展数学表征与逻辑思维能力。
4
生活里的剧场:记录无处不在
孩子们在跳绳记录中尝到了数字的刻度、线条的韵律和符号的密码‘会说话’的乐趣后,仿佛突然拥有了一双“记录的眼睛”,开始主动在生活中寻找可以“记录”的小角落。
我记录了每天上幼儿园有没有迟到,打?是没有迟到,打?是我迟到了。
我记录了一个周我们班男生和女生分别来了多少人。
我记录了每天的天气情况,最近一周有晴天、雨天,还有大风天气。我还发现大树都发芽了。
我记录了我们班一周每天来幼儿园是多少小朋友。
看见儿童
统计作为数学核心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数据分析观念”这一数学核心素养的范畴。它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能力,更是连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帮助人们从海量数据中提炼规律、辅助判断。数学活动的本质正是通过抽象化、模型化的过程,将复杂的生活问题转化为可量化分析的对象,最终回归生活实践,为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理性支撑。因此,课程设计始终秉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通过统计知识的学习,让孩子在真实情境中培养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能力,不仅为数学素养奠基,更塑造了用数据思维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终身能力。
活动总结
这次亲身体验,于幼儿而言,是其发展及幼小衔接进程中不可多得的关键节点。尽管幼儿阶段的统计记录涉及符号表征、数量对应等认知挑战,但孩子们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如分类计数、设计记录方式)不断试错调整,逐渐发现统计能让杂乱的信息变得有序清晰——通过分类标记、简易图表等自创方法,他们切实感受到统计在梳理数据、解决问题中的便利,这一过程不仅积累了数学经验,更萌发了“用方法让事情变简单”的主动探索意识。
对于教师而言,更是“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度践行。当我们放下“教”的执念,以敬畏之心倾听儿童、支持儿童,幼小衔接便不再是“陡坡”,而是充满惊喜的“缓坡之旅”。
在学前教育的漫长征程中,只要教师始终坚守“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教育初心,就一定能够见证幼儿更多的成长与突破。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生活为课堂,让衔接教育真正成为儿童成长的“隐形翅膀”!
爱润生命 乐泽童年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润幼儿园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