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科学有效地推进幼小衔接工作,2025年4月14日,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与通辽市实验小学联合开展了以“幼小联动共教研,双向衔接助成长”为主题的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完善幼小协同合作机制,推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双向衔接。
活动中,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副园长张彧、主任团队、大班师幼以及通辽市实验小学教师代表齐聚一堂,通过课堂体验、教学观摩和互动研讨等环节,搭建起双向沟通的桥梁,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沉浸式体验
初遇幼小衔接课堂的“小美好”
在“幼小体验室”中,通辽市实验小学的哈斯老师和石显红老师带领大班幼儿首次沉浸式体验了小学课堂的学习氛围。两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巧妙设计,以情景化、游戏化、竞赛的形式贯穿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
观摩学习
双向互动中的教育智慧碰撞
在观摩过程中,老师们细致地记录下小学课堂的节奏、师生互动的方式以及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点。大家不禁感慨:“原来小学课堂也可以如此‘游戏化、生活化、操作化’。”同时,也提出了思考:“如何在保持幼儿兴趣的同时,逐步渗透规则意识?”
教研共生
携手绘制衔接“路线图”
观摩活动结束后,现场互动教研环节随即展开。双方教师以“问题导向”为核心,围绕“如何渗透一年级数学重点基础知识”“培养预习课文习惯需要哪些具体引导”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时,结合课程组织形式、教学策略、课堂常规、师幼关系及学习习惯等关键点进行了深入交流。
实验小学的两位老师在交流中深刻感受到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显著差异。她们指出,幼儿园课程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和游戏化的特点,而小学教学则更注重规则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她们也分享了小学在入学适应方面的典型经验,强调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计将充分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融入更多游戏化教学元素,帮助孩子们以更自然的方式完成过渡,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这种双向的交流与思考,为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方向。
活动接近尾声时,张彧副园长代表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全体师生,向通辽市实验小学对本次活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特别对两位教师的用心分享表达了由衷谢意。她谈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虽然在孩子达成的目标上有深浅之分,但教学方向是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活动化、游戏化和生活化的学习方式,以契合儿童的成长特点。”同时,她强调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要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细化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其真正助力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提供充分准备和坚实保障。
本次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是探索教育衔接新路径的旅程,为幼儿园和小学搭建起了分享智慧、收获经验的平台,帮助老师们更加明确了幼小衔接的着力点,形成了幼小科学衔接的内在动力。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将继续与小学携手互研,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们以自然、快乐、自信的姿态迎接美好的小学生活。
编辑:刘涛
供稿: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通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