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以下简称《学前教育法》)将正式施行,明确禁止幼儿园采用小学化教育方式。这一法规的落地,对幼小衔接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满足家长需求的同时,规避超前教学风险?
《学前教育法》第五十九条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动小学化”。
? 不许提前学拼音、算算术(比如让孩子机械抄写“a o e”)
? 不能用小学的上课方式(比如要求孩子双手背后坐40分钟)
? 禁止搞笔试排名(不能给家长发“数学测试90分”的成绩单)
“揠苗助长”不仅不能帮孩子抢跑,还可能会:
?? 伤害学习兴趣:强迫孩子死记硬背,反而让他们害怕上学
?? 违背成长规律:5-6岁孩子的大脑更适合通过游戏、动手操作学习
?? 政策风险高:轻则被教育局约谈整改,重则可能吊销办学资格
《学前教育法》强调,幼小衔接需围绕“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展开,而非提前教授拼音、算术等学科内容。明确要求学前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比如学数学不刷题,结合生活场景玩“超市购物游戏”:用玩具钱币买东西,算“10元买6元的饼干,该找多少钱”,孩子玩着玩着就懂了加减运算。
1. 游戏化课程设计
2. 生活化主题整合
将劳动教育与数学、科学融合,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分类、计数、观察记录。
例如:
? 小班:通过”整理书包”培养分类能力;
? 中班:开展”超市购物”游戏,学习货币换算;
? 大班:设计”校园探秘手册”,引导幼儿自主规划参观路线。
3. 游戏化和生活化双轮驱动
让孩子在玩中学,避免枯燥的课堂训练,激活学习兴趣。
《环球数学》整个绘本很好的将游戏化和生活化结合起来,把数学学习变成了一场环球旅行!一共设计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场景,孩子跟着剧情玩游戏、做任务,在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中,不知不觉就把数学知识用起来了。
不同于其他干巴巴的做题,而是结合了绘本、儿歌、音乐等丰富课堂形式,调动孩子的眼睛看、耳朵听、动手算,连生活里的场景都搬进来了,让孩子真正知道“数学居然这么有用”,激发学习兴趣。
《星际拼音》不同于以往枯燥乏味的拼音课,直接变身成科幻游戏!不用死记硬背“b p m f”,现在跟着星际探险的故事一起闯关。
幼儿园等幼小衔接机构除了做好内部课程升级,还需要搭建更紧密的家校协同桥梁,帮助家长缓解焦虑,用专业引领家长和我们一起助力孩子长远发展。
1. 分层沟通策略
??小班:通过《幼小衔接家长手册》提前传递”能力准备”理念,让家长直观看到“日常即教育”的理念,避免陷入“小班不学就落后”的焦虑。
2. 让家长亲身参与
? 实时反馈幼儿在园表现,减少家长焦虑;
? 设计家庭互动指南,如“亲子时间管理表”“家务任务卡”,将能力培养融入日常生活。例如,让孩子负责每日整理玩具,既锻炼自理能力,又增强责任感。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双木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