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
促衔接
科学协同
助成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深圳市滨河小学与托幼幼教集团天钻幼儿园联合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教研活动,通过双向对话、课堂观摩、家校共育,探索科学衔接路径,助力适龄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首次对话:直面差异,回应家长关切
3月底,滨河小学一年级教师团队走进天钻幼儿园,开启首次联合教研活动。滨河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谭梦怡教师从课程设置、课堂模式、能力培养等维度,系统介绍了小学教育的特点:以学科知识为脉络,注重逻辑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节奏紧凑、目标明确。针对幼儿园前期家长调研中反映的“知识储备焦虑”(如担忧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衔接不足)和“生活自理能力薄弱”(如整理书包、自主用餐等适应问题),谭教师结合一年级新生常见适应案例提出建议:“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但需重视学习习惯、任务意识和规则感的培养,家长无需超前教授学科知识。”
此次对话为后续教研明确了方向:幼小衔接需聚焦学习习惯、心理适应、社会交往等核心能力,形成家园校三方合力。
双向观摩:课堂互鉴,共研衔接策略
在第二次联合教研中,滨河小学副校长余治军、德育处主任练志平、教学处主任蔡勤武及一年级教师代表一行7人,与幼儿园教师、家长代表共同观摩了大班数学活动《小小建筑师》。活动中,幼儿园教师通过游戏化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数量关系,孩子们在操作教具、小组合作中展现出的探究能力与协作意识,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研讨环节,滨河小学教师从学科衔接角度提出建议:“可在幼儿园大班末期逐步渗透‘小学课堂规则’,如设定30分钟活动时长、引导幼儿用简单符号记录探究过程,为专注力与任务意识培养奠定基础。”
教学处主任蔡勤武在圆桌论坛中强调:“科学衔接需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小学将优化一年级课堂形式,增设游戏化、生活化活动,帮助新生逐步适应学科学习节奏。”
走进小学:亲历体验,共筑成长桥梁
第三次教研活动中,天钻幼儿园教师及大班家长代表走进滨河小学,沉浸式体验一年级课堂。一起观摩由谭梦怡老师执教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大家在一起》,谭老师通过生动的师生互动、清晰的思维训练和丰富的知识讲解,展现了学科课堂的独特魅力;学生们专注倾听、有序讨论的表现,也让家长直观感受到“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课后研讨聚焦“如何缩短入学适应期”话题。
滨河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潘继红、德育处主任练志平针对家长困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建议家长们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责任意识以及在亲子共读应着重下功夫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次联合教研活动架起了“园-校-家”三方共育的桥梁。滨河小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持续推进幼小衔接科学实践。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守望,亦是专业护航的征程。滨河小学将继续携手家庭、幼儿园,以儿童发展为本,以科学衔接为径,助力每一位孩子自信拥抱人生新阶段!
图文 | 尹琦琳
审核 | 练志平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滨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