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燕芝老师以“猜字游戏”趣味导入,通过汉字演变动画展现“言”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蜕变,激活学生对汉字的探究兴趣。课堂聚焦“讠字旁”书写时,同步渗透坐姿与握笔指导,将“点斜提短”的运笔分解与握笔发力技巧结合。在引导观察“左窄右宽”结构时,提醒调整坐姿,让正确姿势随笔画练习自然养成。活动既落实了小学硬笔书法“书写规范”核心素养,又为幼儿园前书写阶段的坐姿习惯、握笔基础提供衔接指导,实现从“涂鸦式运笔”到“规范书写”的过渡。
谢舒棣老师以“超市分装橘子”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圈画、连减、箭头图”多元策略解决“装满几袋”的实际问题。分层设计的共学单任务,从直观图形到抽象运算,在落实数学“问题解决”素养的同时,又延续幼儿园用生活情境学数学的方式,让孩子从“在情境中玩数学”自然过渡到“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思维衔接搭桥梁。
倪美华老师以“肢体动作感知音乐”为设计思路,通过律动游戏、旋律划动、动作创编等环节,将抽象的音高与旋律转化为可感的身体语言。活动的创新点在于构建“动作——音高”具象关联,如用肢体起伏呼应旋律走向,让学生在游戏化体验中自然感知音高变化,既延续了幼儿园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又通过结构化动作设计引导学生从“本能律动”向小学“有意音乐表现”进阶。从而潜移默化渗透小学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实现从身体感知到音乐理解的平稳过渡。
~2~
~3~
在研讨环节,小学、幼儿园老师围绕小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幼儿园各领域核心经验,针对两天的六个活动展开深度交流,探寻集体教学中幼小衔接的共同策略与差异要点。
从小学教学中获得多维度启发,提出今后在语言领域“前书写准备”中应更重视幼儿学习习惯的奠基,如幼儿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的养成;在科学、数学活动中应关注幼儿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方法积累;在艺术活动当中注重教师音乐素养的提升,通过情绪的感染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等等。
充分肯定了幼儿园活动的适龄性,例如:以情境化任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通过“由易到难、分层递进”的环节设置降低学习坡度,让幼儿轻松习得知识经验;兼顾全体幼儿发展需求与个体差异指导,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明确表示今后要加强安全教育在活动中的渗透,合理把握知识概念的难度梯度,提升集体教学教师评价的及时性与针对性。小学提出后续将关注幼儿学习兴趣的延续性,减缓幼儿“从游戏化学习到结构化学习”的坡度过渡,尽可能在班级人数多的情况下加强个体差异的关注,提供针对性指导。
本次研讨以“核心经验——核心素养”为衔接点,通过双向反馈明确了“学习兴趣有延续,概念难度有阶梯、差异指导有针对、素养经验有衔接”的实践方向,为构建“幼升小”平稳过渡的教育生态凝聚了共识。
文字 | 简毅
图片 | 简毅 谢滢
编辑 | 简毅
初审 | 谢珍燕
复审 | 陈凌云
终审 | 黄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