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
不是翻山越岭
不是跳跃大沟深壑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
自然延伸和过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科学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2025年4月11日,汉江幼儿园与汉江实验学校小学部共同开展了以《“幼”见成长· “衔”接未来》为主题的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幼小协同合作机制,推动双向衔接。
活动伊始,郑园长首先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同仁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强调,学龄前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关键启蒙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品质培养以及终身发展能力奠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郑园长系统介绍了园所当前的教育实践:通过游戏化课程和主题活动,着力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其后续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她提出本次教研活动的三大目标:一是构建幼小协同机制,实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有效衔接;二是基于儿童发展理论,制定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科学教育方案;三是创新教研范式,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小衔接实践路径。
深度了解幼儿园活动
搭建幼升小学习桥梁
此次联合教研,两学部教师齐聚一堂,深入交流。从教学方法的探讨,到课程设置的衔接,大家各抒己见。汉江幼儿园教学主任顾江微做幼小衔接系列活动详细介绍,小学教师分享学科教学重点,双方在思维碰撞中寻找契合点。
顾江微主任分享现阶段幼小衔接各班级正在做的一系列以五大领域为主的前置性铺垫工作、已开展和即将开展的各类科学幼小衔接的活动。
小学部语文代表邹丽老师为大家介绍语文学科孩子们需要做的前置性准备,能力准备:观察、专注、倾听、记忆。学习准备:书写、阅读、运动、生活。社会交往能力准备:合作精神、懂得自我处理和同伴间的矛盾、能主动邀约朋友外出并说出自己的计划、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以及阅读识字的重要性。
小学部数学代表王丹老师为大家介绍幼小衔接阶段数学学科的关键准备。在学前到一年级的过渡期,重点培养孩子的四大基础能力:专注力、倾听能力、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些都将为小学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分享了新课改后一年级数学课程特点,以数与代数(培养数感)、图形与几何(空间认知)、统计与概率(生活数学)以及综合与实践(应用能力)四大领域,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数学学习过渡。
小学部英语代表邹静老师为大家介绍一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和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英语学习变化。
共同解答教学困惑
提升幼小衔接质量
基于各位老师们的分享,小幼双方教师围绕“幼儿园还需做哪些工作来帮助幼儿做好学习能力准备”进行互动研讨。双方借助真问题、真体验、真解决的方式,聚焦幼儿入学准备的具体措施,研讨现阶段孩子们的现状及问题,寻找科学衔接的有效方法。
汉江实验学校陈校长表示,好的幼小衔接应该深入挖掘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提前做好针对性的引导。小学与幼儿园在课程上要衔接什么,怎么衔接?幼儿园如何“送”?小学如何“接”?我们应该从兴趣和习惯培养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突破点。注重教师的引领,加强评价机制,并针对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小学部给予大力的支持与帮助,为学校实行十五年一贯制发展续航。
汉江教育集团朱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汉江幼儿园与汉江实验学校小学部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并倡导各老师继续加强园本教研,通过多种形式继续助力幼儿幼小衔接。总结会议中谈到,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适应更为规律和严谨的校园生活节奏,良好的常规习惯是孩子在小学阶段顺利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幼儿园阶段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和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时间的宝贵与有序性。还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学会独立整理书包、保管个人物品等。
幼小双向共促衔接
制定衔接有效策略
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围绕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展开了答疑讨论。“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如何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成为了现场讨论的热点。
通过与小学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幼儿园的教师对孩子们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为后续幼小衔接课程的落地实施提供了专业指导。
相约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共话是一道不期而遇的风景。我们相信,汉江实验学校小学部与汉江幼儿园将携手并肩,帮助孩子们积蓄力量,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幼小衔接教育。这场教育者的双向奔赴,正孕育着更具温度的专业力量……
幼儿园的最后时光
像一场彩色的告别派对
而幼小衔接是打开
小学奇妙大门的钥匙
我们要带着满满的期待
大步迈向新旅程
– END –
扫码关注汉江幼儿园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快乐汉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