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会议的金句与内涵
“孩子们会学到,最有帮助的建议,是那些尊重他人并且可行的建议,而不是惩罚性的建议。”
这句话道出了班级会议的核心价值 :培养孩子提出建设性想法的能力,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关注方案实际操作,为未来步入复杂社会、处理多元人际关系筑牢根基。
二、班级会议重点内容
(一)成功班会的态度和指导原则
关键点 :摒弃说教、控制,建立尊重和平等交流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无惧评判。
(二)有效班会的八个要素
-
围成一个圆圈
-
要点 :象征平等,让每个人平等地参与讨论、直视他人,畅快交流思想与情感,消除距离感。
-
练习致谢和感激
-
要点 :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优点,使感恩在班级传递,增强凝聚力。
-
设立一个议程
-
要点 :为会议提供清晰方向与目标。学生梳理问题、表达诉求,讨论有的放矢,教师也能有的放矢地引导教育。
-
培养沟通技巧
-
要点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为今后人际交往提供有力支撑。
-
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
-
要点 :尊重彼此差异,包容理解不同观点,营造和谐多元班级氛围。
-
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
-
要点 :角色扮演深化问题理解,头脑风暴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
分辨人们行为的四个理由
-
要点 :剖析行为背后原因,全面看待问题,避免片面归因。
-
专注于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
-
要点 :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成长,培养责任感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班会的几个目的
-
教会孩子们相互尊重
-
要点 :讨论尊重内涵,为合作交流筑牢根基。
-
致谢、感谢以及感激
-
要点 :用特定句式表达感恩,聚焦他人积极行为,传递正能量。
-
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
-
要点 :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务实解决问题。
-
超越逻辑后果
-
要点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引导积极向上。
(四)班会指南
-
使用议程
-
要点 :介绍流程与规则,展示问题解决方法,培养计划性与条理性。
-
使用冷静期
-
要点 :提供情绪缓冲空间,保障会议建设性。
-
围成圆圈
-
要点 :引导学生掌握搬动课桌技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
班会的组织
-
从致谢开始 :营造温馨氛围,开启积极基调。
-
宣读议程问题 :收集意见,确定执行时间,培养责任意识与自主性。
(五)老师的态度和技巧
-
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
-
要点 :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创造力,使会议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平台。
-
做出榜样
-
要点 :带头使用礼貌用语,展现尊重与理解,促进班级文明风尚形成。
-
问启发式问题(“苏格拉底法”)
-
要点 :激发学生思维与探究精神,加深知识理解与内化。
-
要为一些问题担责
-
要点 :树立责任感榜样,营造诚实守信氛围。
-
要客观,不要评判
-
要点 :让学生尽情分享,拓宽思维视野。
-
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
-
要点 :关注学生内心需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给家长的建议
-
组织家庭会议
-
要点 :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民主意识与沟通能力。
-
鼓励表达感恩
-
要点 :培养孩子关注他人付出的品质。
-
共同解决问题
-
要点 :培养孩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尊重孩子的想法
-
要点 :增强孩子自信心与表达欲。
-
以身作则
-
要点 :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养成优秀品德与习惯。
四、班级会议的示例
(一)致谢环节
-
示例 :小明感谢小红帮忙补习功课,小红回应。简短交流传递温暖友善,增强班级归属感与助人积极性,营造良好氛围。
(二)解决问题环节
-
示例 :针对课间追逐打闹问题,召开班级会议。学生将问题写入议程,会议时头脑风暴,分析筛选建议,商定解决方案并执行。后续课间追逐打闹现象减少,学生提升能力与规则意识。
五、行动倡议
-
给老师 :从下周一班级会议开始,严格遵循上述原则与流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
给家长 :尝试每周开展一次家庭会议,与孩子共同商讨家庭事务,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正面管教》第八章为班级会议提供详尽理论与操作指南,运用这些方法,能有效培养孩子关键能力,为未来奠基。行动起来,携手为孩子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