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搭
·
游戏背景
游戏起源
1.体验公交车
教师在家长群里分享了自主游戏“趣搭公交车”活动的目的,和家长们共同制定了亲子任务,利用周末时间让孩子们体验乘坐公交车的感受。
2.公交车上有什么?
小朋友们围坐一圈,纷纷讨论自己乘坐公交车的难忘经历,有的小朋友眉飞色舞的讲述着在公交车上看到的城市美景的和奇妙体验;有的则对公交车的舒适惬意赞叹连连,这些生活中的细微点滴,恰似星星之火,瞬间点燃了他们心中搭建公交车的炽热愿望。于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公交车的讨论和探索。
教师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等形式,让孩子们分享乘坐公交车的感受和发现,从公交车的形状、颜色、设施设备、基本构造等方面展开了讨论与分享,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第一次尝试搭建
言出必行,孩子们即刻付出行动,他们尽情释放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全心投入的搭建着专属于自己的梦想公交车。在第一次“趣搭公交车”自主游戏中各小组大展身手,诠释着自己对于公交车的感知和理解。只见他们站在材料柜前拿取各种形状的积木、不同的材料,开始了第一次搭建。孩子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将长木板拼在一起做公交车的底座,用圆柱体的柱子做公交车的支柱。孩子们发现公交车的底座积木的距离拼在一起太挤了,需要加宽一点,景润边说边把长木板拿来拼在一起,然后昊阳拿来长方形积木搭公交车座位。搭的时候,昊阳突然说:”座椅搭好后都看不到风景了,怎么办呢?”于是,景润把座椅拆了重新尝试。经过反复尝试,孩子们找到了一个好办法,第一层不安装座椅,然后孩子们开始搭建第二层并搭建驾驶室。搭好完成后,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做起了公交车司机,汤润泽小朋友说,为什么我们的公交车没法开动呢?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 ,第一次搭建也接近了尾声。
第一次搭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仍旧热情洋溢的分享着搭建过程中的奇思妙想。针对发现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经验,为第二次搭建做准备。
回顾游戏
遇到的问题:
1.公交车底盘的木板搭建距离近,导致座椅安装后看不到窗外的风景。
2.公交车没法开动。
3.公交车只能搭建一层吗?
解决问题的办法:
1.公交车底盘选择更长的木板,并加高底盘,这样放上座椅就可以到窗外的风景了。
2.可以给公交车加上轮胎,公交车就可以动起来了。
解决问题 分享表征
教师支持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在游戏中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和意愿,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此次自主游戏活动教师始终作为观察者、倾听者、记录者,当孩子搭建遇到瓶颈或向教师求助时,老师及时给予孩子支持与指导,不断调动孩子的搭建兴趣,充分相信孩子。整个游戏中教师组织孩子们自发交流、讨论,反复调整、不断尝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同伴进行积极沟通。孩子们在动作协调、同伴合作、社会交往、语言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
第二次尝试搭建
回顾游戏
遇到的问题:
1.公交车的轮子太小了,走得太慢。
2.没有加油站,公交车没油了怎么办?
3.没有公交站台,我们怎么乘坐公交车?
解决问题的办法:
1.我发现幼儿园有大点的轮子,可以换上试一试。
2.我们可以分组进行搭建加油站和公交站台,这样游戏就更有趣啦。
分享结束后,孩子们带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表征。
教师支持策略
第三次尝试搭建
有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搭建经验,孩子们还想丰富游戏情境,于是开启了调查之旅,丰富了社会经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第三次搭建的公交车,站台、加油站等游戏情境。
回顾游戏
在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孩子们的表现和进展,及时记录孩子们的搭建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始终鼓励孩子们坚持到底不放弃的品质。当孩子们遇到搭建难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引导孩子们相互讨论,梳理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付诸实际行动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和组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教师始终践行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在一次次的游戏中不断探索、试错、总结经验,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希望以此课程故事为契机,教师都能够以幼儿作为游戏和课程的主体,提升相信儿童的能力,提升教师支持孩子发展的能力,共同去体验孩子的游戏经历,与孩子一起在课程游戏中成长。让我们期待着孩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发扬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银川市金凤区莲湖馨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