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一种准备
“接”一缕成长
科学衔接 家园协同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每年的幼小衔接总会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它直接关乎幼儿能否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渡过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为幼儿园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随后出台的“双减”政策,也明确提出了幼小衔接的相关要求。为努力落实“家园协同,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我们通过学习理解《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及《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等相关政策,对文件要点进行了梳理分析,期待能够更好地帮助各位家长助力幼小科学双向衔接!
幼小衔接有何意义
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幼小衔接。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幼儿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幼小衔接做得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能够使幼儿入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
幼小衔接“存在误区”
误区一:“抢跑”能让孩子适应得更从容。教育界对于小学阶段的研究有个著名的“三年级效应”:指在学前阶段就进行了小学知识学习的孩子,一二年级时期重复学习了已知内容,导致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和对学习的不重视,一二年级基础没有夯实的他们,在进入三年级学习新知识时会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导致成绩直线下滑。所以“抢跑”行为不亚于揠苗助长。
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学龄前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以游戏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违背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过早让孩子接受“小学化倾向”的教育,可能会导致其产生挫败感和自卑心理,最后导致厌学。
误区三:盲目互相攀比,忽视自身发展。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需要一段适应期。但是,不同幼儿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幼儿进入小学一个月就能完全适应,而有些幼儿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不要将幼儿横向与他人比较,而是应更多的纵向与自身的发展进行比较。
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
幼小衔接应该从何时开始
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贯穿至整个学前教育,充分利用三年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扎实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以及对事物的探究学习兴趣。幼小衔接应从幼儿入园时就开始培养,让其在三年的时间里逐渐养成良好的能力及行为习惯。
幼小衔接怎么准备
身心准备
(一)向往入学
1.初步了解小学,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2.希望成为一名小学生,愿意为入学做准备。
(二)情绪良好
1.能经常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2.遇到困难和不开心的事情,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他人。
(三)喜欢运动
1.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
2.能连续参加体育活动半小时以上。
(四)动作协调
手部动作协调,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
生活准备
(一)生活习惯
1.保持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有自觉洗手的习惯,有保护视力的意识。
(二)生活自理
1.能按需喝水、如厕、增减衣服。
2.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三)安全防护
1.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2.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识,遇到危险会求助。
(四)参与劳动
1.能主动承担并完成分餐、清洁、整理等班级劳动。
2.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沓。
社会准备
(一)交往合作
1.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结交新朋友。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遇到困难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尝试协商解决。
3.能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二)诚实守规
1.能遵守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2.知道要做诚实的人,说话算数。
(三)任务意识
1.理解老师的任务要求,能向家长清晰地转述并主动去做。
2.能自觉、独立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
(四)热爱集体
1.喜爱自己的班级和幼儿园。
2.愿意为集体出主意、想办法、做事情。
3.初步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准备
(一)好奇好问
1.对身边的新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2.喜欢刨根问底,乐于动手动脑。
(二)学习习惯
1.能专注地做事,分心时能在成人提醒下调整注意力。
2.能坚持做完一件事,遇到困难不放弃。
3.乐于独立思考并敢于表达。
4.做事有一定的计划性。
(三)学习兴趣
1.对大自然和身边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努力寻找答案。
2.喜欢阅读,乐于和他人一起看书讲故事,遇到问题经常通过图书寻找答案。
3.对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愿意用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4.愿意用数学的方法尝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学习能力
1.在集体情境中能认真听并能听懂他人说话,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2.能较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3.能说出图画书的主要情节,并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4.在绘画、拼图等活动中,能识别上下、左右等方位。
5.能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
6.能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数数、排序、简单的统计和测量等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