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教育,就不能不谈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生养之育,对孩子的启蒙乃至终生之“教”,在孩子的成长甚至是一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每一次见到“别人家”孩子,细细追踪其背后,肯定会有一个也许“不优秀”但一定是全身心爱孩子的家长,唯恐其疾、唯恐其困、唯恐其忧。
为了让孩子更优秀,也为了让这个特殊的超长假期更有意义,区教体局在系统内微信工作平台上,向全区600多个班级寻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孩子”,并邀请这些优秀孩子的父母分享他们的育儿经,希望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您有所启发。
滁州市实验幼儿园创业分园中一班李沁妍家长:
吾爱一生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有“八多”方针:多交流,给她温暖的拥抱让她知道你爱她;多鼓励,多赞美,让孩子充满自信;多运动,有好的身体才可以更好的爱自己,爱家人;多发现,多倾听,你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懂;多给她尊重,多给她自由,不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同时也让孩子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凤凰幼儿园大班陈家州家长:
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滁州三小一(1)班韩馨辰家长:
愿你慢慢长大
紫薇小学六(6)班胡陈杨家长:
从“淘气包”到“三好生”
现在很多人都会带着羡慕对我说:“你真幸运啊!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又孝顺,又爱学习!”听到这话的时候,我心里有各种滋味,有感激,有欣慰,有幸福……
我感激,正因为老师们六年来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他今天的阳光与自信,但是他刚入小学校园的表现我还历历在目。那时候他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淘气包”,上课的时候坐不住,下课的时候一个人趴在地上找虫子,和小朋友玩得也不好,因为他的原因同桌都换了好几个。他善于观察和探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常常打断老师上课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老师讲课的时候被他发现一点点瑕疵,他定要不依不饶跟老师争辩到底。他这样的孩子,他的妈妈都感觉头疼,他的老师们却常常找我和他的爸爸谈话,表扬优点,鼓励我们要有耐心,承诺和我们协作帮助他改正缺点,从来都没有因为他是个“淘气包”而放弃过他。
我欣慰,我的付出终于滋养出一个茁壮成长的“三好生”。我的孩子生下来时就非常兴奋,睡眠很少,常常哭闹,到了幼儿园,也是坐不住的孩子。他的奶奶一直怀疑他是“多动症”。我一直在心里默默地着急。我是一名心理工作者,我在他一年的时候开始接触心理工作。有一次,我在一篇关于发展心理学的文章中看到了关于我儿子行为的一些描述,发现他原来是一个兴奋性的孩子,表现为比较兴奋,多动,很少安静,但优点是反应速度较快。我突然间涌出眼泪,明白了孩子的性格特点是多种多样的,而我必须接纳我孩子的缺点,欣赏他的优点。从此我不再焦虑,变得坦然而恬静,欣赏着他每一天的发展和进步。我开始根据他的特点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帮助建立良性人际关系、培养他劳动习惯、培养他的兴趣爱好等。我自己的爱好是学习心理学,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并且用我的所学影响着他的学习和生活。渐渐地他就变了,变得越来越爱学校和学习了,变得越来越安静了,变得和老师、同学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变得越来越勇敢和独立了。从三年级起,他每一学期都能被评上“三好学生”。而这些我都记着,我从他一年级起就为他写成长日记,题目为《我的兴奋性儿子》。
我幸福,我打心底里感谢这个孩子与我的母子缘分。养育孩子的过程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父母养育他长大,他却帮助父母变成熟。非常感谢,他对我是完全信任的,把他自己交托给我来教育,从来不嫌弃我的不足;非常感谢,我每一次对他发脾气,他都从来不往心里去,依然亲亲热热地和我游戏;非常感谢,在寒冷的冬天,他把烤山芋揣在怀里,为的是让我吃的时候还是热乎的;非常感谢,他用行动实践了我所学的心理学理论,我让领会到心理学理论的神奇;非常感谢,他用六个春秋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勤奋和耐力!因为他,我觉得自己因被需要而强大;因为他,我有了希望,更加期盼着美好的未来;因为他,我更加勤奋,家务、工作、学习,我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如果说感谢,孩子自然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感谢他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希望。
因为工作需要,我常常给其他家长们讲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课程,我讲了很多节课,总结起来,我认为养育孩子就是在设立规矩的范围内去疼爱,为提升孩子的价值感进行教育,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培养兴趣。这其中,家校联合协作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滁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9)班
黄瑾颜家长:
陪着孩子共同成长
大家好!我是滁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9)班黄瑾颜的爸爸。
教育孩子是一份十分复杂的事情,从孩子的呱呱坠地,我,第一次初为人父,她,第一次成为孩子,彼此都是第一次相互适应着自己的新角色,一直到现在她踏入了初中,我们父女之间都是共同成长。
在我眼中我们不仅是父女,更多的是朋友。陪着孩子学习,配合老师工作,不仅是她在学习写字我却在一旁玩手机看电视,而是在她学习的同时我也看着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书籍,去充实自己,也给孩子树立榜样,更与孩子一同进步。
比如,疫情期间上网课,本身在家里就是一个舒服容易让人走神发呆的场景,孩子学习时我都是关上电视,在孩子听网课的不远处默默地看着书,给她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让她知道,我在陪她一起努力。
但是我并不会在所有方面去陪伴他,纵容她,幼鹰终有一日翱翔苍穹可不是因为老鹰的陪伴,在许多方面上我都会鼓励她独立思考,勇于迎接挑战。
这个超长的寒假不仅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方式,更是对他们课后的自律、学习规划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网课结束,她也想过玩手机,也想过玩电脑,但是和作业的冲突常常因为对时间的规划不够明确让她一度不是拖拉作业,就是因为连放松娱乐过了头而是她心情一度带着焦虑。
她曾经向我求助,让我看着她,督促她,严格控制她的时间。
可是我拒绝了,我告诉她,这些是她自己的安排不够清晰,我心平气和和她讨论她的时间规划问题,并建议她自己利用网络去寻找适合她的时间规划、学习安排的方式,在我的鼓励下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却做了一个时间规划表格,让自己学的安心,玩的放松,劳逸结合。
我还会鼓励她学习之余跟着她妈妈学习一点家务,做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看书、练字等,我还经常陪着她看一些社会人文的纪录片,慢慢帮她戒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手机成瘾的情况。学习之余帮助她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生活。让她在疫情居家其间,也能带着积极阳光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
特别策划之:热心读者的来信
尊敬的“琅琊教育故事”编辑:
您好!我是一位“育儿经”忠实的读者,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你们一样:我爱孩子,想让更多的孩子被父母慈爱,健康快乐的长大!
写这封给你们,一是想表达自己很感谢你们为家长们做的这件好事;二是想要呼吁更多的家长能参与到学习和分享育儿故事中来。因为,时间不可能倒流,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若是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期,再难弥补遗憾。
所有人都知道: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爱的方式有很多,有自以为是的爱、有通达虑远的爱;有偏执自私的爱、有随性甜腻的爱;有传统守旧的爱、有开放接纳的爱……府观天下父母:有知识渊博但因事务无暇顾及孩子的父母、有辛劳局促但仍无力富足的父母、有平平淡淡但一心为子的父母,也有爱深情切但谬之千里的父母……唯独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模一样的,单怜待哺、天真无暇。但是成长数年后,学校里会有尖子生和学困生,是活泼可爱笑语连连的儿童或是郁郁寡欢内向木讷的少年;再经数年,大学中会遇见奋进不息青春逼人的栋梁之才,也会看见等待毕业只盼安稳的佛系青年,当然也还会有各类达人……
若是把育儿比作一门技艺或职业的话,那太多的父母是无证上岗。有责任心一点的,是边从业、边学习、边反思、慢慢成长;悟性差一点的,需要别人提醒、帮助、再被动学习;再差一点的,就是“反正我也不知道怎么教,都交给老师了。”最最差的,应该就是根本没时间、不能有效的陪伴、总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的父母。
而立之年的我,现在为人母,但仍不能自评是不是位合格的家长,也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的父母打分。说说我和我的父母吧。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眼中的爸爸特别爱运动,篮球、足球、乒乓球无所不爱,他的近视眼镜经常因为打球被打碎、脸也被经常被划伤,但仍乐动不疲;对我们最严厉的管教就是一句“再不听话就罚跪”,所以一直非常愿意跟爸爸亲近,很喜欢他。刚刚上小学的时候,他每天都会监督我在田字格里写字,初中后逼着我跑步、打球……以至于到现在,我都一直坚持着运动的好习惯,和爸爸一起练会的羽毛球也让我在很多时候受益良多。我的母亲是位严母,特别讲究、爱清洁,对生活中有很多细节方面的要求,并且我们总是不能达到标准,小时候真不太喜欢她……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以至于现在都很内向,不敢主动和别人靠近或是大胆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随便碰别人的东西、不坐在别人的床上、不随意的蹲下……却成了顽固的执念般的习惯。现在的父亲、母亲都老了,爸爸更加的温和,母亲还是如以往一样勤劳、讲究,家里的亲戚聚在一起的时候,却常常说我越来越像我的母亲,做事、说话越来越像……
说这么多,其实可以只用一句话概括: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亲爱的 家长朋友们,如果你的孩子总故意打搅你,那是因为你们之间缺少亲密的身体互动,他渴望你能多给他一些关注;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强,那是因为你总是拿他跟别的孩子比较;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是因为你对他的赞扬不足,他只有做错事情时,你才会注意他;如果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可能是因为你总命令他,不够尊重他的感受;如果孩子平时很没礼貌,那可能是从家长和跟他一起生活的人身上学到的;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胆小,那是因为你帮助他太多了,不要把成长道路上的障碍,都一一帮他解决;如果你什么都给孩子买,他还是去拿别人的东西,那是因为你不给他机会,让他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果你的孩子没自信,那是因为你给他太多的建议,太少的鼓励;如果你的孩子撒谎,那是因为你曾今对他们的错误反应过激;如果你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告诉你,可能是因为他说什么都会得到你的打击……
最后,祝愿“琅琊教育故事”让越来越多的父母成长,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一位热心读者
2020年4月29日
欢迎优秀家长投稿,分享给大家您的教育故事;欢迎中、小学生来稿,谈一谈自己眼中的父母,分享在你成长过程中父母带给你最深刻的印象。稿件投递邮箱:837975154@qq.com,电话0550-2181682.
来源:区教体局 周晓红、陈祥斌、吴珍珍、童蒙蒙、陈伟、刘陈琛、王跃
编辑:汪飞 王桂云
本期审核:李兴磊
主办单位:中共琅琊区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琅琊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