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 | 趋美 | 阳光 | 智慧
May
13.2025
农历肆月拾陆
??
“共读时刻”第二十一期
“知识”是一个正在“经验”着的过程
/
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二次成长
主题来源:共读书目《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节选
张蕾老师:
“和孩子们一起品读《西游记》,每次都有新发现……”
/
王钰诗老师:
“一封“神秘人”的回信,让父母与孩子之间彼此倾听、相互理解”
#本期共读活动由赵佳宁老师领读#
“知识”是一个
正在“经验”着的过程
??
??
??
为儿童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鼓励他们围绕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度讨论,
这样的学习才能触及心灵。
??
??
??
陪伴孩子的成长,
也是父母的二次成长
??
??
??
不止是孩子,
即使是成年人,
自由探索和反复尝试
也总是优于书本知识和授课式的指导。
??
??
??
??一些互动:
??
??在日常带班时,有没有一个像《西游记》这样被孩子们反复讨论、每次都能玩出新花样的主题?请分享一下。
每月精读绘本会和孩子们进行绘本的深度交流与讨论;进行了角色扮演巩固故事内容;还进行了故事续编,锻炼幼儿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
?? 在组织的家园合作活动中,是否设计过类似“神秘人回信”的特殊的沟通形式?你是如何做的,结合案例说一说。
亲子深度交流;主动倾听孩子的真实需求;有效的家校互动需激发家长的内在觉醒;通过情感共鸣引发家长的自我反思;家长与儿童的成长具有相似性,都需要通过实践探索、试错调整来实现发展……
??
??一些思考:
感悟胡华园长与张蕾老师、王钰诗老师的对话
自主思考
很多绘本就像一座采掘不尽宝藏的大山,孩子们可以找到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视角独特,又充满童趣,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在阅读中,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是不一样的。
成人倾向于追求叙事的完整性(背景-高潮-结局),而儿童则以非功利的探索精神聚焦细节,在反复品读中构建个性化理解。当教育者放下预设、跟随儿童的视角时,经典文本便成为永葆生机的探究场域,持续激发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力。
/
一次孩子与父母的深度交流,可以促使他们彼此倾听,彼此理解。
好的家长工作,应该是让家长的内心有触动,他们才能主动改变,这样的改变才是持久的,也是孩子们需要的。和儿童一样,父母的成长也需要自由探索和反复尝试,这样的方式优于书本知识,也优于我们的授课式指导。
??一些感悟:
??
??教研主任陈琼总结讲话:
“知识”是一个正在“经验”着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它是个体适应环境,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在课程的探索中,我们要唤起儿童原有的、内在的经验系统,可能我们前期还无法确定儿童内在的知识体系是怎样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借助外在力量,能够唤起他们内在的知识经验。而我们能做的除了唤醒,就是帮助他们把零散的经验结构化,形成较为稳固的体系。对于儿童而言,知识的获得也不是为了知识本身,而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通过知识的学习,觉知到自我的存在与成长,进而主动成长。??
??园长高娟萍总结讲话: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然而除了生活的照料以外还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性和卓越的能力,只有孩子拥有了这些,才有能力在未来竞争更趋激烈的社会中,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要让孩子变得更优秀,父母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父母要有智慧,孩子才能更优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引导父母。我们老师可以让家长运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参与到课程之中,或是利用游戏、故事的方式把家长拉进我们的教育现场,让他们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唤醒离他们很久远的一种感觉和意识。当家长和孩子之间能够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链接,对彼此的生命成长都是很有价值的。这是我们老师需要用心灵去创造的专业素养。??
守护儿童本真 争做最好自己
编辑|周赵聪
一审|赵艳萍
二审|陈 琼
三审|赵荣娟
“知识”是一个正在“经验”着的过程
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二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