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有时·衔接有度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主体是幼儿园和小学,受众是儿童,关键在“衔接”二字。同时,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家长“三位一体”构建家园校点对点研究共同体,推动三方的交流、研究、评价、反馈,形成协同育人的幼小衔接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教育部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制定坚持以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和规范管理为原则的幼小衔接活动方案。
1、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促进衔接工作的系统化。
2、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达到家园协同共育的目的。
1
2
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指导文件。通过文件的深入学习,在引领幼儿全面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树立科学衔接理念。
1
2
大班级组老师针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进行多次教研活动,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掌握幼儿入学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等四个方面内容,为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助力。
追随幼儿的兴趣,构建大班幼小衔接主题课程,本学年开展《伟大的汉字》和《我要上小学》两个主题课程,两个主题相辅相成,《伟大的汉字》主题开展培养了孩子们的前书写和前阅读能力,《我要上小学》主题开展主要让孩子们提前了解小学生活,从而对小学产生憧憬,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根据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特点实施主题课程,同时主题活动开展的形式多元化,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班级的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体现了教育性、互动性、参与性和艺术性。在创设班级环境时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同时也应给环境留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又是一年毕业季,告别童趣的幼儿园、告别亲爱的老师、告别可爱的朋友,用镜头记录你们美好的幼儿园生活,并制成一本本充满回忆的毕业册,当你们想老师和朋友时,请翻开相册,回忆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幼儿园原计划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毕业季活动,寻宝、看电影、放飞梦想、快乐时光、趣味玩水等。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计划,为了减少孩子们的遗憾,我们在当天下午发动全园的老师为大班的幼儿准备一场毕业典礼,孩子们载歌载舞,在欢歌笑语中留住这份难忘的记忆。
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形不成合力,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疫情期间幼儿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家长推送科学幼小衔接指引以及居家幼小衔接培养内容。
协助小学召开小一招生会议,收集家长对招生工作的困惑,并归纳反馈给小学招生负责人,帮助家长解疑答惑。
受疫情影响,孩子们不能走进小学去实地参观,但我们通过观看小学视频宣传片和老师探校视频,让幼儿了解小学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幼小衔接,双向奔赴
关爱幼儿、遵循规律
系统推进、规范管理
让衔接更有力、更坚定、更蓬勃
关注我们
图文编辑|王明新
视频制作|黄广文
审核|张蔚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怡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