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会发芽
想象会开花
文字长出果,阅读成盔甲
有趣的不止书
还有我们和书发生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
让我们一起赴一场春日之“阅”
徜徉书海 阅见美好
什么是世界阅读日呢?
是全世界所有人一起读书吗?
带着疑问,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形式,孩子们了解了“世界阅读日“的由来和意义。
沉浸书海 自主阅读
在幼儿园的语言区里,孩子们在专注地看书,探索图书的奥秘。
在图书室里,孩子们三两成群在不同的阅读空间里面寻觅快乐,享受阅读的乐趣。
瞧!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在给小班弟弟妹妹分享图书故事,小朋友们听的可认真啦!
看,我们在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图书故事!
图书漂流,共伴成长
漂流时刻
图书漂流开始啦!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绘本,绘本里有很多小秘密等着他们去发现,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美好的漂流时刻吧!
绘本就像一艘艘小船,载着孩子们探索书中的奥秘,在阅读中感受着一个个小故事带来的乐趣。
漂流记录表
阅读了精彩的绘本故事,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表达阅读后的感受。
我们的约定
1.每周五将漂流图书带回家,完成漂流日记,周一带回幼儿园。
1
2.爸爸妈妈可以拍照片和视频分享阅读的精彩瞬间。
2
3.漂流的绘本要按照约定,保护绘本的完整和干净。
3
妙手巧作 爱护图书
自制连环画
看完图书故事,我们还动手自制了连环画,把精彩的故事内容及时记录了下来。
看看我们创编的故事吧!
巧手做书签
小小的书签,承载我们的足迹,记录书中我们去过的地方。
整理图书区
绘本就像我们的朋友,阅读结束,我们都会把它送回家休息。
修补图书
孩子们仔细检查破损绘本,拿起小剪刀、胶带和双面胶,瞧,绘本修补好啦。
从“读”一本书,到“爱”一本书,小朋友们自制书签、整理书架、修补图书,这些充满爱意的举动,让书香伴随着他们的童年,滋养着他们成长的每一步。
童声童绘 趣味共享
那我们来听一听大班孩子分享的绘本故事吧!
分享绘本故事
每一次阅读都是幼儿的成长,通过故事分享活动,让孩子们收获更多的勇气和自信,畅游在绘本的海洋。
亲子阅读 阅享时光
为了加强亲子阅读的效果,我们邀请爸爸妈妈来园一起分享绘本故事。
阅读时光
今天,您和孩子阅读了吗?
童年最美好的畅想来源于绘本中光怪陆离的故事王国,最深刻的记忆停留在爸爸妈妈陪我一起阅读的时刻。
走进故事王国,重温童年的美好回忆,也给孩子种上阅读的种子,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让阅读生根发芽。
师伴童阅 暖映心灯
瞧,老师在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自己最喜爱的绘本。有书相伴,与你为友。共同分享,友好合作,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快乐阅读。
除了日常的阅读外,还开展了读书分享活动。
绘本推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不断发展,可选择阅读的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
3~4岁
该阶段孩子能听懂短儿歌、故事,看懂画面。宜选有韵律、情节完整的绘本,如《彩虹色的花》、《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毛毛虫》等。
好朋友小蓝和小黄共同经历了一次神奇的冒险。一天,小蓝找不到小黄了。当他们相遇的时候,他们开心极了。他们抱在了一起,直到变成了绿。可是,小蓝和小黄到哪里去了呢?
公主是怎么挖鼻屎的?小动物们好奇极了,它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最后,它们穿过树林,来到宫殿,偷偷爬上公主的窗台一瞧,结果……你能猜到结局吗?
小猪把木瓜吃得一十二净,连半粒子儿也没吐出来。吞下子儿会怎么样呢?小猪们一致认为,胖脸儿的身上将会长出一棵木瓜树!这本生动有趣、带给孩子许多想象的乐趣。
4~5岁
这个阶段孩子爱重复阅读、讲述故事,对生活标志感兴趣。应挑选贴合日常生活利于习惯培养、适合反复阅读的绘本,如《朱家故事》、《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等。
《大卫惹麻烦》是一本以大卫为主角的绘本,讲述了大卫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调皮捣蛋而惹出的一系列小麻烦。
《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这本绘本以幽默的方式描绘了动物们穿上衣服后的滑稽场景,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了解动物的习性,同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牙婆婆》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刷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它将不爱刷牙所引发的后果一点一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孩子眼前,让他们明白不刷牙的危害。
5~6岁
这一阶段的孩子能感知作品情感,当孩子遇到困难情绪消极时,家长可选择情绪管理主题绘本,讲述时引导孩子表达想法、创编情节,如:《生气汤》、《我有友情要出租》、《鸭子骑车记》等。
《如果你坐得歪歪扭扭》以夸张幽默的视觉呈现,结合生活化场景,系统化地阐述了错误坐姿的危害与正确坐姿的养成方法。
《时钟国王》不仅是一本优秀的绘本作品,更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它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小阿力的大学校》讲述了小阿力即将面临的校园生活,旨在缓解儿童入学焦虑。面对新环境、新朋友和新挑战,让孩子从小阿力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身影。
倡议书
春光美如斯
正是读书时
在这个春天
播撒一颗阅读的种子
把书种进孩子的心田里
END
编辑|瞿孝婉、甄珍
审核|杨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