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11月13日至15日,我园组织教师参与网络个性化培训。此次培训聚焦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通过“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11月13日上午,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于艺偎老师进行了《儿童敏感期与家庭教育指导》专题讲座。于老师详细介绍了敏感期的由来、含义、特点、启示和发展条件以及通过获取家长信任,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开展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
下午,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员兼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幼儿园园长甘露为老师们带来了《幼儿园里的环境美学》专题讲座。甘老师运用大量图片和视频展示了幼儿园的环境美,介绍了如何发挥环境育人和审美的重要作用,让教师与幼儿在美的环境中生活生长。
14日上午,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玉喜博士进行了《青岛与一带一路——习近平外交思想》专题讲座。王老师从“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布局;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下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下午,鲁东大学学前系主任杨萍老师进行了《幼儿园游戏活动与课程深度融合》的专题讲座。杨老师认为,幼儿游戏比学习更重要,教师教学不是仅仅用游戏来激发幼儿被动学习的动机,而是让课程与游戏深度融合,结合着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兴趣导向、问题导向、关注冲突、辅助谈话、家长参与等系列游戏指导策略和教师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
15日上午,温州市南浦小学校长,温州市首届师德楷模、温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李碧老师结合疫情常态化的现状进行了《后疫情时代幼小衔接的思考》专题讲座。李老师有着丰富的小学工作经验,对学前教育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通过案例介绍,给大家带来了后疫情时代家园小学三方协同衔接的新启示。
下午,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张峰博士进行了《一线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的专题讲座。张老师认为教师的内在职业发展和外在的时代需要两方面要求一线教师应该做研究,做研究可以有效抵抗职业倦怠,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他从“如何选题和规范表述;选择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撰写项目申请书和教学奖申报注意事项”几个方面介绍了一线教师科研的关键点,为老师们做研究开阔了思路。
鲁东大学学前专业学术带头人、心理学博士王素霞老师为大家在《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与教育》的专题讲座中讲解了执行功能的研究缘起、执行功能的核心成分、执行功能的测量、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和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等内容。较为艰深的心理学专业内容在王老师深入浅出地案例讲解下给了老师们极大的启发。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岛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