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教育问题一直是很多父母焦虑的问题,尤其是到了幼小衔接阶段,焦虑就更加升级了。听说跟自己孩子同一级的小朋友已经能背诵多少古诗了;邻居家孩子比自己孩子还小几个月就会100以内加减法了;英语辅导班上的同龄孩子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家长就彻底慌了……
我也经历过非常慌乱焦虑的阶段,想让孩子快速跟上步伐,给孩子安排了有点超负荷的学前学习任务,效果差强人意。幸好及时调整心态,放慢了脚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尝试,有些成效。以下几个小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一、行为习惯方面,培养孩子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老师照顾的非常周到,比如提醒孩子喝水、上厕所、整理物品等。这段时间一直休息在家,我更多的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喝水、上厕所一律自己管自己,最初一段时间,会因为喝水少导致上厕所次数减少、大便困难,在孩子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及时给孩子讲解原因,加以引导,现在慢慢养成了自己多喝水的习惯,上厕所也规律了,嘴唇也不干燥了。
一、识字!识字!识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段时间在家上了一些网课,其中在上编程课的时候,每一条编程任务都是用一段话来描述的,课后练习也是一步一步靠汉字来指导如何操作,我体会到认识字能更好的帮助孩子理解编程的每一步操作。识字方面,我家用的识字卡,每天认识几个字,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规律,不断学习新字和复习旧字,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掌握常见基础汉字。
说起“识字”,当然离不开阅读,在家里营造一个阅读角,让孩子随手能够拿到书本可以阅读,通过已经掌握的常见基础汉字,孩子可以自己阅读简单的绘本,帮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乐趣,获得成就感,然后更加投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逐渐培养起自主阅读习惯。
二、数学上的逻辑思维。口算或者笔算的速度,是可以通过多做题就能达到孰能生巧的,对孩子来说,建立数学逻辑思维更加重要。前天遇到一道题,我和孩子讨论了近半个小时,“从地点A到地点B,一辆红色大客车早上5:00从地点A出发,一辆黄色小汽车早上7:00从地点A出发,它们在中午12点同时到达地点B,问:哪辆汽车的速度更快一些?”我引导孩子用画图和汽车模型来模拟的方法,她都说是红色大客车的速度快,最后我们用计算时间的方法:红色大客车用了7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黄色小汽车用了5个小时到达目的地。这时她才明白是黄色小汽车速度更快一些。由此可见,学前的孩子无法理解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益智题,让孩子开动脑筋、发散性思维。
另外,除了知识上的储备,还要注意运动协调能力的培养。在这样一段特殊的休息时间里,大人孩子都在家里减少出门,我们要珍惜这段难得的增进亲子关系的时期,比如和孩子一起练习幼儿园的舞蹈。最初,我只是播放老师发送的视频,让孩子跟着视频自己学,孩子就比较敷衍,一些动作也不到位;后来,我跟她一起学一起跳,她也学的更认真更积极了,而且我自己学会之后,还能帮助孩子纠正不标准的动作,这样她很快就能学会,每天再练习两遍,既能加深熟练程度又能锻炼身体,一举多得。
以上是我家的幼小衔接小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其小衔接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习惯、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这些往往更加重要,我家还在这些方面摸索前行,一点一滴积累沉淀,希望有机会跟更多的家长学习交流,共同进步。最后祝愿我们每个宝宝都升学顺利、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