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幼小衔接教育体会
青岛市市北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大五班陈亦轩
幼儿园大班,作为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很多家长这个时候都会焦虑,我也不例外。如何让孩子平稳度过这段时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真是让家长伤透了脑筋。尤其是我家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自理能力、适应能力方面,都相对较为薄弱。一方面是年龄偏小一点,另一方面是作为家长,确实之前很多做的不到位,导致了孩子大班期间这种牵拉式成长,孩子压力大,家长也累。虽然仍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但这一路走来,也摸索出些许的经验和教训,一起分享一下,若有用,则取之,失败之处,同时也可以借鉴,避免重复类似错误。
首先,作为家长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不管是幼儿园的活动还是居家学习,家长足够重视,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这件事确实很重要”。如果家长都觉得无所谓,无形中也会影响孩子,他们就不会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去做,也就导致了不能达到如期效果。其次,跟老师多多交流。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变现,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无论是在教育经验,还是对孩子的通性的了解,老师们远远胜于家长。多跟老师交流,不仅可以多了解孩子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采取相应措施后取得的效果,以便于我们更好的针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方法,还可以在遇到自己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上,老师会给出一些非常好的建议,然后我们家长再根据各自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案,这样,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我家孩子一直以来吃饭问题让人头疼不已,跟几位老师沟通后,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里,我们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并不断进行交流,老师们给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孩子的饮食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跟老师们密切交流,老师给予指导,孩子饮食问题改善
多鼓励,虽说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诸多挫折,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需要以鼓励为主。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能够让孩子更自信,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更好的参与到家长所制定的各种学习计划中。有时候我家孩子不愿意去干一些事情,我们就会跟他商量,你可不可以去帮我做这个,然后他去做了以后,一定很开心跟他道谢,让他感知到他的帮助给你带来了很多快乐,帮你解决了很大难题,他就会很开心,下一次会很愿意甚至主动提供帮助。学习上也是如此,哪怕一点点进步,孩子在得到了肯定和表扬以后,他会更迫切的去做更多,以期待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多参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事情,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判断,这样在很多选择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家长要做的就是在旁边予以适当的指导,而不是全权决定,这样孩子自己选择的,一方面确实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愿意去做。另一方面,他们懵懂的自尊心也能支撑他们不那么轻易放弃,而成功后更会极大的增加孩子们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在学习方面,注意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寻找增加兴趣的“点”在哪里。比如我家孩子,对科学实验类兴趣比较大,所以鼓励他多多动手,其他方面动手性较差,但每次的科学实验,基本我带着操作一遍,他自己就基本能独立完成。而有些手工作业或者是早操舞蹈之类,他就比较没有天赋,所以特别排斥。以前也曾强迫他去做,但真的是一点效果都没有。所以我不再强迫他,大多时候随了他的意愿不去做,但不强迫不代表完全放弃,我会挑他状态比较好的时候,以奖励或者诱导的方式引导他去做,并亲自参与跟他一起,甚至邀请他做我的老师来指导我,他就会愿意去尝试,而一旦取得了哪怕一点点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虽然有时候还是会失败,但是比之前还是有了进步,尽管微不足道,但这也算收获。
做自己喜欢的实验,并逐渐喜欢动手观察,也开始接受跟着做早操
在学习方法上,比如分享古诗或者成语故事,有些内容可能孩子并不理解,所以很难记忆,如果记不住,孩子可能自己本身就比较排斥。一开始真的是很难教会,我着急,他也压力很大。后来摸索中开始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很明显。磨耳朵:随时随地,以播放音频或者动画,或者睡前跟讲故事一样把古诗或者成语故事讲出来,孩子或多或少都能听进去一些,增加了熟悉感之后,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再尽量以孩子的思维方式来讲解古诗或者成语的意思,这样他比较容易接受,然后以游戏或比赛的方式跟孩子进行记忆巩固,这样孩子就比较愿意去学习。
孩子开始愿意分享,并开始主动学习
这个方法在需要记忆的内容上可以通用,以前他不爱开口,在幼儿园的分享活动也不愿意参与,用了这个方法后,他慢慢愿意分享并且提高了学习速度,可能看几个视频或者听几遍就能完整复述,而有了这种成功体验后,也能增强孩子自信心。家中两个孩子的,可以鼓励他你给弟弟(妹妹)讲讲,看能不能教会他,这样他就比较主动的去学习记忆,而且比较容易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由于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不要太过着急,以免给孩子太大压力,导致学习效果反而变差。之前我也着急,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的焦虑着急,对孩子影响挺大,可能会让他压力更大更紧张,反而效果更差。而改变心态之后,孩子状态也好了很多,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有了。
另外,孩子依从性比较差,可能今天愿意配合,明天就不愿意跟着家长节奏走了,对此,我们采取积分制:先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制定符合孩子的计划,比如,每天完成十道数学题,可以加10分,练习识字一章节加10分,学习英语加10分等等,同时,也有惩罚,每日计划完不成扣多少分,达到多少分就 可以满足一个愿望,跟孩子讲明白,孩子会比较关注自己的得分情况,然后给孩子拿出专门的本子记录积分,让他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表现与积分多少密切相关,并及时兑现自己的承诺,不破坏孩子的信任。这样他就比较认真去执行,甚至有时我忘记了,孩子也会主动说:“妈妈,我今天还没有做数学题呢”。积分制不仅用于学习,还可以用于日常做事,这样孩子不仅学习了知识,还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二孩家庭,我也不例外。跟班主任老师交流后,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的大哥哥责任式教育,让他以树立榜样的身份自居,效果颇好。不仅让孩子懂得了责任,还有谦让、妥协、和榜样的力量,这就让孩子无形中学会了约束自己,能够在集体生活中更好地学会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跟周围人比较。而这种比较,往往使家长更为焦虑。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这不可避免,但我们也要记住,要顾及孩子们的感受,平行比较放心中,纵向比较多表扬。与其他孩子的平行比较,能让我们家长心中有数:孩子差不多到了怎样的水平,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同时注意跟孩子的交流技巧。因为我发现,如果你跟他只跟他说“你看人家***做的多好”他可能就比较不开心或者排斥,但是如果你跟他说“***做的真好,你想不想比他更好啊,妈妈觉得你如果做,肯定能完成更好”然后他就会去尝试去做,并努力做好。而跟孩子自己的纵向比较,要多多与孩子分享,让孩子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带给我们的喜悦,孩子才有更多的动力,去取得更大的进步。当然,我们也可以借此及时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不足,避免重复犯错。
以上是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点感受。孩子即将开启人生的新阶段,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家长,都是一个很大挑战。角色的转换,孩子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好习惯的养成以及与小朋友的人际交往,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等,都需要家长辅助孩子去做好。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没法完全照搬,但可以多多参考不同的教育方法,跟老师家长多交流,不断摸索实践,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快乐成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的过渡。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岛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