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这样的:
1.下围棋
2.学习英语
3.做手工
4.学习拼音
5.背古诗
6.看一集动画片
7.听故事
8.画画
真的很感谢幼儿园的教育,小班就开始接触表征计划,现在他完全习惯了凡事提前做计划。
既然计划制定了,那就必须按照计划来,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实施到第三天的时候,他不想背古诗,要把这个计划表撕掉,重新制定,妈妈没有让步,小家伙稍微闹了一点情绪,自觉理亏,也只能就这样接受了。当然计划中没有的数学练习,也是见缝插针的在执行。
作为大班的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幼小衔接。但是我一直认为与其花大价钱让孩子集中时间去上一些校外的幼小衔接课程,去接受他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学习生活,不如平时家庭教育“润物细无声”的适时引导。春节前我就准备好了一些拼音学习资料,请教了一些小学家长,担心教错了发音,还特意买的有声书。因为他在班里属于出生月份最小的孩子,平时真没少让老师们费心,本着“笨鸟先飞“的原则,原计划就是春节后开始学习拼音,趁这样一个可以长时间相处的假期,就按照原计划安排了拼音学习。最初他确实不感兴趣,比起学会拼音,让他喜欢上“学拼音”成了首要任务。做手工的时候,上网搜索素材的时候,我都让他全程参与,一边搜索,一边告诉他每个字的拼音输入,光这样他还是不太感兴趣。由于计划中有个看动画片环节,所以每次看动画片的时候,我就让他自己在网上搜索自己爱看的,最初他直接懵了,第一反应是“我不会“,于是妈妈就带他输入拼音,需求就是动力,这样几次之后,每天他都会主动要求学习10-20分钟拼音,然后赶紧完成计划去看动画片。采用这种方式,其实我还想传达给孩子一个理念:“天助自助之人”,求人帮忙的时候,总有可能出于主观或者是客观的原因被拒绝,与其气急败坏怨天尤人,不如自己多一项技能傍身。考虑到他的接受能力,以及担心他如果掌握的太熟练,到了一年级上课觉得自己会了,不好好听讲,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只是让他初步了解,能认识会读,没有要求他会写。等一朵花开,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微笑吧。
做手工是我家这个小伙子很喜欢的一项活动,他从小比较喜欢动手,经常自诩自己“天生一双巧手”,每次他自己这么说的时候,妈妈都是顺着他的话引导。既然爱动手,就竭尽所能的提供资源吧,虽然做手工不是妈妈的强项。下面是他的一些手工作品,有些是幼儿园的推送,有些创意是他自己的,有些是借助手工书还有一些是我跟他一起上网搜来的。整个过程以他为主,爸爸妈妈就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用圆规画并裁剪出圆形,他不太熟练,就让妈妈代劳。在一起做手工的过程中,他不止一次说“妈妈,你跟我一起做手工,我非常开心“。听到他这么直白的表达,我还挺吃惊,事后也反思过,孩子确实需要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你在他身边就行了,必须参与到他的小世界。
这是从网上搜来的一些创意和根据幼儿园推送内容做出来的作品,其实制作的时候最大的收获是直到完工前一刻,你都很难想象作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比如风信子完成的那一刻,眼前一亮,忽然就感觉看到了春天,心情顿时变得非常美好,对于在家待了十几天的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作品,更是心灵的慰藉。
这件作品跟每天计划中的古诗词背诵有很大关系,是小家伙自己的创意。当时让他背诵古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小家伙提议要做一束梅花,还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写在了作品上,最后还给花瓶起了一个名字叫“东方岛”。至于为什么叫东方岛,他说是因为在一个遥远的东方小岛上,种满了梅花,诗人到此一游,摘了几束带回了家,为了纪念梅花的故乡,故给花瓶起名“东方岛”。虽然是一个让人不知所云的故事,但是就由着他吧,开心就好。本来背古诗往功利方面想是为了考试,长远来看,还是为了孩子能把眼前的苟且过成诗意的远方。如果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丝毫快乐,真的很难奢望以现在的痛苦换来将来所谓的“功成名就”能使他快乐。所以这样一个他认为很浪漫的故事,如果能诠释了他对这首诗的感悟,在我看来也未尝不可。大家在工作过程中都经历过职业培训,最好的培训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局”,培训过程中设计很多游戏互动环节,能很快让大家放弃对“学习=痛苦”的抵触情绪,放下自以为聪明的潜在心理防御机制,能使受训人员很快融入自己的游戏角色,体验中达到受训效果。这种设局式培训就是更多的尊重了受训人员,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在他这个年龄阶段,我都是尽量少提学习,每次开展一个活动,总是用“我们一起玩吧”这样的语言替代“你赶快学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育儿心得,不见得适用于所有家庭和孩子。
除了手工制作之外,每次做家务的时候,我也都让孩子积极参与进来,作为家庭一员,这也是他的权利,当然每次他也都很乐意。
之所以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动,是因为关于人类的情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通过这些家务的参与,让孩子体验一下生活,了解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并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如果让他背诵《悯农》,他也许张口就开,但是真正的去接触食物,在这个过程中跟爸爸妈妈交流这些食物是怎么来的,他自然就知道了应该珍惜粮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多体验,去感受,产生同理心,学会爱别人,尊重别人。
当然还有一个活动贯穿整个假期,必不可少,那就是读书。读书的好处,就不赘述了。在育儿的道路上,我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孩子满满的爱,前几天小伙子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我们结婚吧”,看妈妈犹豫了,以为犹豫的原因是他自身哪里有不足,还非常认真的反思:“哦,我现在还不会开车……”童言无忌,但是听了还是让人忍俊不禁,我问他“为什么要跟妈妈结婚啊?”他回答“因为跟妈妈结婚了,就会永远在一起了”。可能平时交谈中,我们提到过,妈妈会变老,他会长大离开家求学,会像医生警察叔叔那样,为社会做出贡献,在他这个年纪,除了崇拜这些平凡的英雄之外,可能还有比较细腻的小心思,就是想跟爸爸妈妈待在一起。
幼儿园“停课不停学”,在线推送绘本故事、科学实验、健康科普、亲子游戏。老师很有责任心,每天排查小朋友的身体健康状况,经常与孩子线上互动。小家伙感冒了两次,每次都会有发烧症状,第一次发烧正好是自我隔离后的第15天,虽然仔细回想了活动轨迹,没有接触过疫区人员,但是回乡途中,却停留过服务区,所以第一次发烧,线上问诊遵医嘱吃药,妈妈还是比较焦虑的,生怕有个万分之一,老师非常负责任,每天统计体温,早晚问孩子的康复情况,第二次感冒也是同样给老师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作为家长感到非常感动,也感到很抱歉,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负担。
希望疫情尽快过去,人们能尽快复工复产复学,恢复正常生活。疫情虽然是残酷的,但是也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平凡而伟大的人们,见证了很多震撼人心的伟大时刻。就像国外媒体评价的那样“中国人被他们当中勇敢的那部分人保护的很好”,也许曾经我们对生活有诸多美好的向往,对自身和孩子有很多发展要求,但是经历过这段共同抗疫的日子,也许我们对自己对孩子的期寄,就只是成为那部分“勇敢的人”中的一份子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岛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