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通过对弹性物体的探索,发现物体的弹性现象,获取有关弹性的知识经验。
2.尝试探索物品弹性的大小,并进行记录。
3.对物体弹性大小的观察感兴趣,乐于参与科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弹性明显的物体,如橡皮球、皮筋、松紧带等;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如弹簧拉力器等)。
2.弹性不明显的物体,如玻璃球、积木块、石头等。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发现弹性物体。
教师给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并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
(1)幼儿玩皮筋、海绵和其他弹性玩具,说说物品的用途以及自己发现的物品特征。
教师小结:这些东西的形态都会改变,如拉或压弹簧、松紧带、皮筋时,它们会变长或变短,用手压海绵、皮球时,它们会变形,不用力时它们又会恢复原状。
(2)幼儿玩玻璃球、积木块、石子等,并与弹性玩具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物品没有前面物品的那种变化。)教师适时引入“弹性”的概念,那些能变形又能恢复原状的东西都有弹性,不能变形的物体弹性很小。
2.找一找有弹性的物品。
(1)把自己发现的有弹性的东西记下来,进行交流讨论。(橡皮、车轮胎、自行车坐垫、沙发、床垫等。)
(2)试一试自己发现有弹性物体的弹性,在幼儿用书第2页上做记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特性——弹性。当我们用力压它或拉它时,它们会改变形状,手松开后,它们又都会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3.试一试物体弹性的大小。
(1)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力拉皮筋,记录用力大小与皮筋的变化。
(2)教师小结:用力越大,皮筋的弹性越大,皮筋弹性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
(3)用同样的办法试验弹簧,猜一猜,试一试,结果一样吗?
4.比一比哪些物品弹性大。
为幼儿提供相类似的弹性物品,如海绵制品、棉花制品、橡皮实心球、皮球等。
(1)猜一猜哪些物品弹性大,把自己的猜测画下来,进行交流讨论。
(2)试一试,记(画)下来自己是如何试的。
(3)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试验结果。
(4)教师小结:不同物品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活动建议
1.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幼儿园或家里发现有弹性的东西,并找一找利用弹性做成的物品,如海绵床垫、沙发、带弹簧的圆珠笔等,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在活动区展示,介绍给老师和小朋友。
2.家园共育:家长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
3.领域渗透:结合社会领域活动,了解各种有弹性的物品在生活中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