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种植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中班“种植向日葵”活动为例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种植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中班“种植向日葵”活动为例


种植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中班“种植向日葵”活动为例-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种植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中班“种植向日葵”活动为例-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更新,自主学习已成为幼儿应该具备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与意愿,带着问题,在实践探索中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本文以中班“种植向日葵”活动为例,探讨在有计划构建的活动中,如何有效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以兴趣为起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意识

(一)关注需求,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

从幼儿的童言稚语中了解每个幼儿的种植需求,以及他们感兴趣的植物种类,是开展种植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步。对于幼儿而言,班级的种植活动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他们亲近自然的机会。教师应秉持“全收获·全儿童”的理念,让幼儿亲历种植的全过程,努力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并以此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

班级幼儿应邀参加大班幼儿的“种植分享会”。通过哥哥姐姐的分享,幼儿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学习到种植的新经验,进而引发了对班级种植地的讨论,萌生与大班幼儿共同种植的想法。教师及时回应幼儿的这一需求,支持中、大班幼儿自由组队,寻找合适的种植场地。在兴趣的驱动下,大班幼儿带着弟弟妹妹进行实地勘察种植地,用画地图的方式标注现有种植地,结合种植成功的经验讨论选址,并以给园长妈妈写信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大带小的种植计划。


日常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时,要及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生成活动,帮助幼儿与课程建立有机联系。


(二)经验分享,激发幼儿自主参与的热情


经验分享,即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种植活动中的想法、经验或问题展开讲述与讨论。这一过程能有效激发幼儿自主参与。他们会围绕自己的种植计划、观察故事、调查表等学习材料进行交流,而教师则借助思维导图或学习故事墙梳理与罗列分享中的新经验、新问题,为幼儿创造与环境、材料及同伴互动的学习机会。实践证明,经验分享不仅能让幼儿获得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也让教师更为关注过程性评价,通过幼儿的分享分析其想法、兴趣与发展水平,从而生成有效的活动,将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助推幼儿共同学习与发展,强化自主意识。


在中、大班合作种植的实验地中,幼儿各自准备了种植计划,并围绕种什么展开讨论。教师用一张大白纸和简单的图标进行记录,最终共有五种不同的种植计划。教师将决定权交给幼儿,同时提供语音机器人、当季种植果蔬图表、测量卷尺等工具与资料,支持幼儿实地勘测、分组学习和再次讨论,鼓励幼儿自行筛选。比起讨论结果,教师更关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如出现争议时的解决方法。最后经过调查、辩论、拉票、投票等环节,种植向日葵的计划高票当选。


对于制订种植计划,教师应适当放手并适时引导,让幼儿自主讨论。因为每一次讨论都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好机会。种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能否在自主探索与学习中收获快乐,在互动分享中增进对植物生长的认知,积累数量、测量、空间、协作、规划等多方面经验,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等良好学习品质,让每个幼儿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自主学习。


二、以问题为契机,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逐步深入


(一)梳理问题,明确活动的核心探究点


在活动中,明确活动的核心探究点至关重要。明确核心探究点不仅能够让活动更有针对性,让过程更有探究性,还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一段关于种子的对话,引起了教师的注意:“黑黑的是西瓜子,白白的是南瓜子。这是葵花子,黑白条纹,一头尖尖的,一头圆圆的。”“葵花子炒熟了可以吃的。”“这些葵花子可以种出很多很多向日葵吗?”“葵花子是放在水里还是土里发芽呢?”“葵花子发芽需要去掉外面的硬壳吗?”“什么时候播种呢?”……小小的种子引发了大大的疑问。这些疑问不仅表明了幼儿的兴趣,也指向了活动探究的方向。为了更好地执行种植计划,教师组织幼儿围绕“如何种植向日葵?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展开讨论,引导幼儿梳理出种子、工具、环境这三大种植要素,并鼓励幼儿按兴趣分组。


兴趣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并探寻问题解决办法是幼儿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种植向日葵活动中,幼儿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


(二)分解问题,形成问题探究链


教师观察和倾听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表现与交流,从碎片化信息中发现问题,总结分析,明确活动的核心探究点。考虑到幼儿年龄小、能力有限,在明确活动的核心探究点后,教师需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把探究点分解成简单易操作、可探究的内容,将活动的关键经验、情境脉络、资源等融入其中,形成问题探究链,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分组后,幼儿围绕向日葵种子发芽、种植所需工具及生长条件等问题展开讨论。


种子组内观点不一,有的幼儿认为葵花子可以像其他种子一样直接埋入土里;有的幼儿则认为葵花子的壳比较硬,要先剥壳。工具组基于以往的种植经验,列举出铲子、耙子、水壶等常见工具。环境组认为阳光和雨水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大。在幼儿争论不休时,教师建议他们可以寻求帮助,如回家询问父母、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资料等。


在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提出新的问题:“什么季节适合播种向日葵?”“向日葵生活在角落里可以吗?”经过多方查证,幼儿了解到合适的播种季节,也得知向日葵苗长高后需移栽到开阔地带。


接着,新的讨论话题又出现了:“向日葵苗移栽到哪里合适?”“幼儿园里什么地方又宽敞,阳光、雨水又充足呢?”带着疑问,幼儿开始在园里寻找符合条件的空地。在反复查看全园后,还是没有发现可以种植大片向日葵苗的整块土地,种植计划暂时搁置。关键时刻,教师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及时引导幼儿转换思路:“可以把向日葵分开种植吗?”受此启发,幼儿再次实地考察全园,梳理出可供种植的几个种植点,并通过投票决定将向日葵种在幼儿园南面的小路两旁,打造一条花路。想到未来园里开满向日葵的样子,幼儿激动不已。向日葵的种植计划经过多次调整,基本成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应创设条件,把主动权交给幼儿,相信幼儿、支持幼儿、鼓励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视角去发现、去探索,促进多领域发展,提升种植经验。


三、以实践得经验,支持幼儿自主表征与探究


(一)观察与记录,培养幼儿自主表征的能力


在种植向日葵活动中,为更好地了解向日葵生长的秘密,教师引导各小组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幼儿给自己心仪的向日葵取名字、做标记,然后选择自己擅长的、喜欢的方式记录其生长变化。教师则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梳理在种植活动中的感受与收获,把碎片化的经验系统化,并分享给同伴,从而不断提高幼儿思维与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从亲手播种开始,幼儿就与向日葵建立起紧密联系,获得诸多全新体验。在幼儿园的小道上,常能看到幼儿驻足,仔细观察、轻轻抚摸向日葵,以图画、照片等形式记录向日葵的生长状态。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幼儿纷纷分享自己的发现:“向日葵叶子和茎是毛毛的、刺刺的。”“向日葵的花苞这么大,开出来的花是不是也会很大很大呢?”……分享后的争论也随之而来:“我的向日葵比你的大!”“我的长得比你的高。”……当遇上此类比高矮、比大小的情境时,也正是培养幼儿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的好契机。教师顺势引导幼儿自制尺子、运用参照物测量等方法测量向日葵的高矮和花苞的大小,以此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种植和照顾向日葵的过程中,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涨。他们亲手播种,期待着种子破土而出的那一刻;每天观察记录,仿佛每一颗小小的种子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耐心和责任,他们互相讨论、分享着自己对植物生长的见解,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爱护自然、探索世界的种子。


(二)激发内驱力,提升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种植过程中,向日葵从萌芽到结果的全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他们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构建假设、进行验证。教师则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教师还鼓励幼儿相互协作,引导他们迁移和整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新知识、新经验。通过参与种植活动,幼儿不仅见证了向日葵的生长,也提升了自主探究能力,实现了自身的成长。


幼儿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能迅速察觉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天气转暖后,向日葵生长迅速,但随之出现了异常状况:花盘下垂、叶子发蔫。幼儿焦急地查看,猜测原因:“这个叶子干干的,是被太阳晒成这样的吗?”“天气好热,向日葵是不是也很渴?”“对啊,向日葵太渴了,我们给它浇点水吧!”说干就干,幼儿提着水壶、水桶,给每一棵向日葵浇足了水,期待花盘重新“抬”起头来。


然而次日,情况并未改善,幼儿既沮丧又懊恼,开始反思:“可能是我们的水浇得不够吧。”“我们每天要喝好多次水呢。”“我们给向日葵也多喝几次水吧!”“是不是我们浇水的时间不对呢?”通过查阅资料,幼儿了解到给植物浇水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以早晚为宜。幼儿能够承担早上的浇水任务,那傍晚可怎么办呢?最后,他们决定拜托保安叔叔在傍晚给向日葵浇水。分工妥当,按这样的模式操作了几天,但向日葵依然耷拉着脑袋。教师和幼儿商讨后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浇水,另一方面用小棒、夹子和固定器等固定花盘,借助外力防止花盘继续下垂。一段时间后,情况终于好转。“花盘低头”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在让花盘重新抬头的过程中,教师秉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支持策略。幼儿心系向日葵,将向日葵视若宝贝,花盘下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内驱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勇于尝试,既助力了向日葵生长,自身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总而言之,幼儿园开展的种植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满足其好奇心和探究欲,还能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经验,提升观察、探索、合作、表达及自主学习等多种能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种植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中班“种植向日葵”活动为例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